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归京:东宫暖意与后宫暗刺 ...

  •   林砚从苏州启程时,灾民们自发在城门口摆了长队,捧着晒干的麦穗和腌菜塞给他。苏文清扶着门框,把一枚用红绳系着的平安扣递过来:“这是我母亲留下的,你带着,京城不比江南,凡事多防着点。”林砚攥着温热的平安扣,看着远处翻涌的麦浪,忽然觉得,这趟江南之行,他不仅守住了证据,更守住了比性命更重要的东西。
      快马奔了四日,京城的朱雀门终于撞入眼帘。刚到东宫侧门,陈默就迎了上来,声音压得极低:“公子,户部尚书今早参了你一本,说你在江南‘私分官粮、笼络民心’,殿下把折子压下了,但陛下那边……”
      林砚脚步一顿,心里门清——这是三皇子的余党在试探,更是想离间他和太子。他刚要开口,就见东宫书房的门被推开,萧景渊穿着常服站在廊下,手里还拿着一卷江南舆图,眼底没有半分猜忌,只招手让他过来:“路上累了吧?我让厨房炖了莲子羹,先暖暖胃。”
      进了书房,萧景渊把舆图铺开,指着苏州的位置轻笑:“你在江南的事,朕派去的暗线都报上来了——灾民联名写的谢恩信,我呈给父皇看时,户部尚书再敢多嘴,父皇直接让他‘去江南看看百姓怎么说’。”他指尖在舆图上敲了敲,语气沉了几分,“不过这也提醒我们,三皇子虽被贬为庶民,他的党羽还藏在朝堂里,得尽快清干净。”
      林砚凑近一看,舆图上有几处被红圈标注,都是先前三皇子势力渗透深的州府。“殿下是想让我去查这些地方的官员?”他问。萧景渊却摇了摇头,把一支玉笔递给他:“不是让你去,是我们一起。父皇已封你为太子洗马,往后东宫的政务,你要多帮我分担。眼下最要紧的是漕运——三皇子之前能在江南囤粮,全靠漕运总督给他开绿灯。”
      正说着,内侍来报,皇后请太子去长乐宫赴宴,说是“念及母子情分,想聊聊家常”。林砚心里咯噔一下——原著里,皇后曾借宴饮之机,让太子身边人误食“禁药”,嫁祸太子意图不轨。如今他成了太子最亲近的人,这“祸”十有八九会落在他头上。
      “我陪殿下一起去。”林砚立刻道。萧景渊看了他一眼,眼底闪过一丝了然,点头应了:“好,你跟在我身边,别喝任何人递的东西。”
      长乐宫的宴席摆得格外精致,皇后坐在主位上,笑容温和,眼神却像淬了冰。宫女端上雕花银杯,林砚扫了一眼就发现,给太子和他的杯子,杯沿处有一道极细的划痕。“景渊,这是哀家新酿的桂花酿,你尝尝。”皇后端起酒杯,语气带着不容拒绝的温柔。
      萧景渊端起杯子,却没碰唇,反而转向林砚:“我近日风寒未愈,太医嘱咐不可饮酒。林洗马,你替本殿敬母后一杯。”
      林砚心下一紧,起身端杯,刚要靠近唇边,故意手一抖,杯子“哐当”摔在地上。酒液溅在青砖上,瞬间泛起一层淡青色。萧景渊脸色骤沉:“母后,这酒里加了什么?”
      皇后瞬间慌了神,手指绞着帕子:“哀家……哀家不知道!定是宫女拿错了!”萧景渊不再多言,拉起林砚就往外走:“母后既无真心设宴,儿臣便不叨扰了。”
      刚出长乐宫,陈默就追上来:“殿下,送酒的宫女被人灭口在宫墙外,手里还攥着一张写着‘李’字的纸条。”林砚脚步一顿——东宫詹事李嵩,不就是三皇子的旧部吗?
      回到东宫,萧景渊把一张漕运账目扔在案上:“李嵩掌管东宫文书,却总在漕运的事上含糊其辞。你明日去查漕运总督的账,陈默会派暗卫帮你,若发现异常,立刻回报。”
      林砚拿起账目,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字,忽然觉得,京城这潭水,比江南的漩涡更深。但他看着萧景渊眼底的信任,心里忽然定了——他不再是那个躲在太子身后保命的炮灰,而是能和太子并肩拆雷的人。
      第二日清晨,林砚刚要出门,萧景渊忽然叫住他,把一枚刻着“东宫”二字的令牌塞给他:“拿着,漕运那边的人难缠,有这个,他们不敢拦你。”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令牌上,映得林砚心里暖暖的。他攥紧令牌,转身走向门外——新的硬仗,开始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