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1.“为国之要,在于得民。”——叶适。
2.“爰居”这一设定引自《尔雅》。
相关文献:《尔雅》曰:爰鶋,杂县。(郭璞注曰:汉文帝时,琅琊有大鸟,如马驹,时人谓之爰居。)——《太平御览》
3.“重明鸟”这一设定引自《拾遗记》:堯在位七十年,有鵉雏歲歲來集,麒麟遊於薮澤,梟鴟逃於絕漠。有秖支之國献重明之鳥,一名「雙睛」,言雙睛在目。狀如鷄,鳴似鳳。時解落毛羽,肉翮而飛。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灾群惡不能為害。飴以瓊膏。或一歲数來,或数歲不至。國人莫不掃灑門戶,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時,國人或刻木,或鋳金,為此鳥之狀,置於門戶之間,則魑魅醜類自然退伏。今人每歲元日,或刻木鋳金,或圖畫為鷄於牖上,此之遺像也。
4.“媚珠”这一设定引自《广异记》:唐刘全白说云:
其乳母子众爱,少时,好夜中将网断道,取野猪及狐狸等。全白庄在岐下。后一夕,众于庄西数里下网,己伏网中,以伺其至。暗中闻物行声,觇见一物,伏地窥网。因尔起立,变成绯裙妇人,行而违网。至爱前车侧,忽捉一鼠食。爱连呵之,妇人忙遽入网,乃棒之致毙,而人形不改。爱反疑惧,恐或是人,因和网没沤麻池中。夜还与父母议。及明,举家欲潜逃去,爱窃云:「宁有妇人食生鼠,此必狐耳。」复往麻池视之,见妇人已活。因以大斧自腰后斫之,便成老狐。爱大喜,将还村中。有老僧见狐未死,劝令养之,云:「狐口中媚珠,若能得之,当为天下所爱。」以绳缚狐四足,又以大笼罩其上,养数日,狐能食。僧用小罐口窄者,埋地中,令口与地齐,以两胾猪肉,炙于罐中。狐爱炙而不能得,但以口嘱罐,候炙冷,复下两脔。狐涎沫久之,炙与罐满,狐乃吐珠而死。珠状如棋子,通圆而洁,爱母带之,大为其夫所贵。
设定均有改动,文中请勿考据哦~
没有标明出处的就是我杜撰的,比如蜘蛛阿旻、骊山羊、甘州蛟以及后期的一大波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