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檀辰没想到这么个小东西就这样留在自己家,开始好奇心上来时颇有兴致地戳戳玩玩,三分钟热度后觉得不过如此,便把他当空气,无论张望是闹是静,檀辰始终跟他保持一定距离。
张望其实就是年三十的生日,但前面几年从未有人庆祝过这件日子。
可能只有他那个不知踪迹的妈记得自己曾经在某个大年三十深夜经历的分娩之痛,这痛苦好像也预支了她对自己诞下的这个小生命所有的爱。
这个年三十,张望颇为新奇地坐在檀辰和檀春中间。窗外爆竹声不断,三人围着个小圆桌吃年夜饭。
檀春颇有仪式感地准备了四菜一汤,吃完还跟变戏法似地端出一锅汤圆,给两个男孩一人盛了四个。
张望从前也吃过汤圆,但都是大人吃剩的冷汤圆,吃完总是胃里不舒服。
但他又无比留恋那个甜蜜的滋味。
这是他第一次吃到热乎的汤圆。汤底里没有浑浊的油,也没有和其他食物的味道混杂。檀春甚至在顶上撒了一点自己在秋天收集晾晒的桂花,还有两颗鲜红的枸杞。
他平时都跟小狗似的,不挑食,吃相也好不到哪去,在檀春的几次教育下终于学会细嚼慢咽,不吧唧嘴。
但檀辰发现他这汤圆倒是吃得格外细致,恨不得皮和馅一口口抿过去。
“不够锅里还有几个,但是吃多了容易不消化,”檀春看着两个孩子道,”我们一会出去走几圈,看烟花。”
檀辰收回视线,乖巧点头,帮着奶奶收拾碗筷。
张望心满意足地吃了六个,撑得倒在一边,静静等待熟悉的肚子痛。
一个八岁,一个六岁,看着倒是差不少。
檀春翻出檀辰小时候用的帽子围巾手套——都是爱心奶奶牌,让檀辰帮张望穿好带好,一手一个牵着出门。
外面大人抽烟聊天,烟花放得热火朝天,小孩子也玩得热闹,摔炮呲花窜天猴。
三个人远远站着看。檀春扫视一圈,只有一家小卖部在售烟花爆竹。
但我不敢点火,檀春心道。她小时候被村里小孩拿摔炮砸过,虽说没破皮留疤,但那瞬间的爆炸声和刺痛感仿佛一直留在她的胳膊上。
“你们去买几根仙女棒跟小朋友们玩吧,”檀春摸出几个硬币一支烟,还有一个边缘磨发白的打火机,先给自己点了烟深吸一口,吐出的烟直上寒冷的黑夜。
她把硬币和打火机都交给檀辰,“仙女棒好看不吓人,但你们也稍微躲着点,别戳到别人,也别烫着自己。打火机记得带回家。我先上楼了,有什么事马上喊我,好吗?”
两个小孩被围得严严实实,帽子和围巾间露出四只眼睛,同时看着檀春点头。
他们的小家在一个老居民楼的四楼,居民楼和周围的小店呈半包围状。因为地势相对高,主要通道就是一个二十来米的大坡,总体比较封闭。小孩子们平时就在居民楼中间的空地上玩,邻居们互相帮忙看顾。
檀春的纺织店也就在大坡下去连接马路的街边。
于是在家的日子,她就时常在楼梯拐角关注着檀辰的动向,就算进到屋子里,下面有什么大动静也能听到一些,让人放心。
檀辰接过硬币后看了眼张望,径直往小卖部走去。张望立马跟上,从袖子里伸出小手,捏住了檀辰的袖子。
檀辰看了眼,说道:“不冷吗?”
张望摇了摇头。
檀辰用手把口袋撑开了一点:“放我兜里吧。”
随即仿佛雪人将手塞进了自己的口袋,冷得他不自觉嘶了一声。
张望闻声想把手抽走,却被檀辰握住。
走了一会,檀辰估摸着差不多暖和起来了,让张望换一只手。哥俩就这么揣着手去买仙女棒,又揣着回到楼下。
很多年后,张望依然能清楚回想起冰冷的手被人握住那一瞬间的回温,像陈年的冰川在立春后的阳光照耀下融化第一颗水珠晶莹剔透。
从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手温暖,嘴里残留着桂花和芝麻的甜蜜,肚子也没有熟悉的绞痛。张望感觉自己开心得要融化在檀辰兜里。
檀辰倒是忘了个干净,只记得后来自己买了几根仙女棒,但终究没加入小孩子们的年味活动,拉着张望在居民楼门口点燃,然后静静看着仙女棒在黑夜里闪烁,听无数个小小的爆裂呲拉呲啦,燃尽便回了家。
大年初四,金广林夫妻俩回家过年,顺道来檀春的小纺织店探望。
金广林原就是本地人,当初跟檀辰丈夫一起参军,退伍后分配到东南沿海的一家纺织厂做主任,为人老实又肯干,深受老厂长喜欢。一线干了十几年后,老厂长退休,就正式把整个厂子都交接给他。
金厂长难得的是不仅务实,也很能洞察趋势和政策,第一批举厂联系当地做出口生意的服装公司,凭借过硬的质量拿到几个大单,从此由简单的布料生产转型做成衣套装。利润上来后也没有大兴扩建,本着稳扎稳打的原则,优先提高厂职工的生活福利。
要是檀春家里没出这档子事,金广林还想邀请他们举家来自己工厂,总比内陆的小纺织厂待遇好。
这次回来他早早跟妻子提了檀春的事情,特意拉来一些工厂多余的布料和纺织用品,想着檀春这个小店多少能用上。夫妇俩还给檀辰带了几套衣服,也不知道檀辰长到多大,估摸着半大小男孩的身高带了一些,想着多少能穿几年。
檀春连忙给二位倒茶,让檀辰打招呼。
“爷爷奶奶好,”檀辰乖巧地看着两人。
“辰辰是吧?长这么大了!”金厂长看着檀辰白白净净的就很欢喜,示意妻子拿红包。
“哎呀,”檀春连忙拉着檀辰往回,”厂长,你来看我们,还带这么多东西,我都已经很过意不去了,你这还拿红包,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办了,兰姐你千万别……”
兰姐跟厂长是少年夫妻,年轻时长得清纯可人,现在跟檀春年纪相当,但一辈子没吃什么苦,看起来还总有种小姑娘的神态。穿着打扮十分讲究,过年特意烫了头,抹了甚为靓丽的口红。她完全不跟檀春拉扯,直接眼疾手快地塞进檀辰口袋里,”妹妹你们不容易,我都听广林说过了,千万别客气!这两年厂子效益好,广林一直说要是你们一家子在就好了。”
“我们这趟就是特意来看看你们缺什么,日常照顾不上,一年到头也就能给点红包了,这是给孩子的心意,也是给他……妈妈的,你就别拦着了。”
兰姐讲着眼圈发红,当年她跟檀春也是工友,尽管短短几年,她却非常喜欢这个妹妹的性格。两人当年同进同出,关系好得能睡一张床,檀春妈妈出生时她还特意来看望过。
没想到那么年轻就出了意外。
兰姐看着小檀辰,“好孩子,长得真像他妈妈。”
檀辰靠在檀春腿边,一声不吭看着厂长夫妻俩。
几人唠了些有的没的,金广林突然想起这次还带了相机,连忙掏出来,兰姐也配合默契地从包里掏出一盒新的胶卷。
“妹妹,人生不过几个瞬间,给你和孩子拍张照吧。回去我把照片洗出来寄给你,日后都是回忆。”
檀春知道金广林一直很喜欢搞些新奇玩意,当年在厂里的时候他就喜欢每年年底的时候给所有人大合照,欣然配合,就是觉得自己也没怎么打扮,挺不好意思的。
檀辰倒是第一次见这种东西,难得好奇地凑过去看他摆弄。
兰姐帮檀春拾掇了一下头发,又掏出自己的眉笔口红,小心翼翼地给檀春画上。
檀辰突然想起柜台后睡在垫子里的张望,连忙过去把他拖出来。
金广林夫妻俩大吃一惊,没想到来了这么会居然都没注意到脚边还有个小孩。
檀春哭笑不得,确实还没习惯家里多了个人,解释了一番,三人笑成一团。
窗外寒风呼啸,屋内小小的店面被炭盆烘得暖洋洋的,檀辰抱着睡眼惺忪的张望拍了人生第一张照片。
年后檀春正式开始一拖二的艰难生活,逐渐发现多一个小孩子也没让生活变得更艰难。社区托儿所和小学的学杂费都不多,日常开销也多不到哪去。于是檀春还是尽量不去动抚恤金,以防有什么需要大钱的地方——说是大钱,其实也没有多少,但凡谁生个不得了的病都是担不起的。
逐渐熟悉起环境的张望很快像棵树苗一样茁壮成长了起来——也是很难得,在那样暴力残酷的环境中长到六岁,他的生命力和活泼性格却好像完全没受到打击。
檀春也发现家里突然热闹了起来。以往跟檀辰沟通,只听他偶尔蹦出几个字,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向需求。现在多了张望,这小孩不仅不让任何一句话掉在地上,还会积极拉着檀辰互动,时不时找他说些有的没的,连带着檀辰都显得活泼些。
她每天早上还是跟李绪然妈妈轮流接送,上学路上顺便带上张望,送完两个小学生就把张望送去托儿所,中午再一起接回家吃饭午睡。社区托儿所也就是多一点伙食费,小学义务教育学费也便宜,檀春算过,按照当前的营收,加上大哥不定期汇来的补贴,甚至供两个孩子读到高中应该都没问题。
男孩养起来到底糙一点,加上年纪差,张望基本捡檀辰用穿剩下的就可以,不需要额外花什么钱。
李绪然发现多了个张望一下也来了兴趣,甚至能跟他叽叽喳喳吵到一起去,从昨晚回家街边路过的狗到今早起床窗边唱歌的鸟。
两人执着地把檀辰夹在中间,围着他讲个不停。
檀辰原本可能有十句话,现在有张望成为自己的发言人,虽废耳朵但是省嘴,就说得很少了。
张望只觉得李绪然话太多,他莫名希望檀辰只听自己讲。
李绪然:”我不要听你讲!我要听辰辰讲!”
张望:”我就要讲!辰辰听我讲!”
李绪然干脆捂着耳朵摇头。
檀辰,一个八岁的小男孩,无师自通地深深叹了口气。
李绪然家父母都是本地商超的普通职工,收入不高,但也是个稳定的幸福小家。每个周五夫妻俩都会一起来接她,然后去下馆子吃顿好的。
每当这种时候张望多半会拉着檀辰的袖子,眼巴巴地看着她一蹦一跳离去的背影,夕阳里辫子尾巴好像都能甩出晶亮亮的光。
檀辰跟李绪然爸妈打完招呼,回头就看到张望满眼的羡慕,心头莫名有丝发涩,接着就会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买一根烤肠,咬一口,把剩下的递给张望。
张望收回眼神,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烤肠上,那一瞬间小孩子难以自察的失落和羡慕都随烤肠的香味散去。
檀辰:“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了吗?”
“记了,语文要抄写古诗,明天背,”张望一边吃烤肠一边心不在焉地复述了一边今天的作业。
檀辰听他说了也就不管了,接着想自己的心思。低年级的小朋友认不得几个字,总有家长帮忙记作业。奈何檀春是个文盲,认识的字可能还没张望多。
檀辰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会了照葫芦画瓢,把黑板上的字按着样子画下来,但其实最终还是按照记忆去做老师让做的事。张望上小学后,檀辰把这套方法传授给他,不同的是张望不记得的作业有檀辰看着。但有时候他实在认不出一年级小学生那个形散而神不散的瓢。
在张望漏写几次作业被老师批评后,檀辰就学聪明了,每天一放学就让张望复述一遍自己的作业,加强记忆。
随着张望升入二年级,这个复述就显得比较多余。两人出于习惯会走一遍流程,但檀辰的心思全在自己的小生意上。
小生意是这样,四年级的檀辰已经敏锐察觉到了小学生们的消费需求,每天上学会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买一些零食,然后在课间视大小重量每件加价一到五毛出售。他也不贪心,每天带一布袋子,装满即止,一周下来能赚个十来块钱,对于小学生而言简直是笔巨款。
这根烤肠钱就是这么来的。
檀辰一方面不想让檀春操心——他已经认识到相比李绪然家,檀春每天起早贪黑织毛衣卖毛线球养活他们三人有多不容易——另一方面也希望有点自己的活动资金,用处包括但不限于买想要的书和文具,以及在檀春的生日时买一支康乃馨。
檀春从檀辰三年级开始就不再送他上下学,毕竟年纪大了,每天跑几趟确实吃力,并且张望也上小学了,两兄弟可以一起护送李绪然。
不知道是家里的营养足够还是日子突然好过了,张望来这两年眼瞅着长大了几个号。六岁刚来的时候才一米出头,又瘦又小看着像个逗号。等七岁小学入学时他已经不声不响窜到一米二,并保持这个生长速率在八岁长到了一米四,和檀辰相当。
檀春时不时已经有”家里两个小伙子”的观感。
于是檀辰的小买卖只有张望全程参与,为了在檀春面前守住这个秘密,檀辰不定期会给张望一点好处,张望没有一点动摇欣然接受,并且主动提出可以帮檀辰分担一些”赃货”运输。
檀辰偶尔怀疑自己是不是就是因为日积月累每天早上搬运”重物”压低了身高,甚至跟小两岁的张望都差不多,然后在张望看不到的角落蹦蹦跳跳扒拉门框,试图能甩开他一点距离。
同时,和檀辰同龄的李绪然在升入四年级后便拒绝跟两个男孩一起上学,转而跟自己的好同桌”可可”形影不离,两个小女孩在”男生都是笨蛋和讨厌鬼”上成为同盟,每天上学放学路上都能把全班乃至全年级的男生编排一遍。
以至于后来徐可跟李绪然说自己根本不喜欢男的时,李绪然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就是小学打下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