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调查小组 ...
-
一个自动驾驶专家调查小组和一个科学家安全问题调查小组很快就成立了。两个小组的规格都很高,以方便推动工作,解决老百姓和舆论关心的问题,以及重点人才保护问题。
自动驾驶专家小组进行了现场踏勘、调取随车数据、查看事故车辆鉴定检验结论、调取基站及卫星数据、分析自动驾驶算法和程序,并访谈了相关人员。
从初步调查结果来看,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的布置,确实存在数量偏少、精度不足的问题,难以早期远距离发现土丘上的砂石滚落情况,并及早做出预警和采取措施。
可是这些仍然没有解释,为什么自动驾驶系统控制车辆转向后,径直朝东清河侧翻过去。
线控系统没有出现问题,导航定位信号接收也是正常的;伪距差分修正确实存在精度问题,会随着用户到基准站距离的增加产生无法消除的系统误差。
是因为这项定位系统误差导致的事故吗?可是这种精度误差通常也不过几厘米到数十厘米之间啊,而且这辆车的自动驾驶系统使用了这么久,一直都很正常,为什么现在会出现问题呢?
在专家调查组踏勘和进行讨论的时候,千帆科技内部也在进行着异常激烈的讨论。
“关总,你的观点我不是很赞同,这里面不可能有人为的痕迹。”一个有些矮胖,年纪大约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说道,“从发现土石块滚落到自动驾驶系统做出规避动作,只有25米的距离,按照当时65公里的时速,每秒是18米。任何人都来不及反应吧?一旦向一侧猛然转向,马上就冲出路沿了,来不及再将车头转回来呀。”
这个矮胖男子名叫张小川,是研发部的工程师。
“如果是人为操作,这里确实是很容易出事。但是我们这辆车的自动驾驶是准L4级别,根本就没有考虑这种裕度下的驾驶人接管问题。”关宁说道。
“这里有一个很核心的问题:转向的角度有多大?自动驾驶不同于人在本能下的反应,理论上不会做出诸如猛打方向盘之类的动作。一定是根据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车辆速度、制动距离、道路宽度和对向车道的路况车况等综合做出的决定。而实际勘测的情况看,当时车辆就是做出了很大的转向角,这个正常吗?”
“这种大转向角的产生,从可能的原因看,要么是激光雷达和感应器问题,导致出现了定位漂移,本身对距离的判断进一步失真,所以做出了过激的规避动作。或者对于砂石滚落的速度、蔓延区域判断不准确,也是有可能的。”关宁继续说道,“要么是控制程序对这种突发情况的规避,转向、减速、再转向,本身就存在缺陷。按照常规超车轨迹规划目标函数和舒适性优化函数,对这种突发情况可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不过我们检查过了算法,这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但产生的影响有限。”
这两天关宁也和算法工程师一起分析了一下面对这种突发情况的控制程序,发现确实还存在一些缺陷。常规情况下这种缺陷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紧急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不过在进行计算机模拟推演的过程中,关宁发现,这个缺陷还不至于导致车辆冲出路沿,直接失控。
结合这次的应急场景,从路况,到线控系统,到算法,关宁发现都不足以导致这次的严重事故。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关宁认为,可能存在非自动驾驶车辆本身的原因,导致了这次事故。当然,当时也可能还有一些事后无法观测的突发情况,综合导致了这一事故的发生。
这也是刚才张小川说不可能存在人为因素的触点。
“有没有可能,是有人蓄意破坏的呢?”一个大约25、6岁的年轻男子说道,大家看过去,发现是综合办公室的马逸轩。
蓄意破坏那就是刑事犯罪了,性质就完全不同了。不过从硬件检查的结果,暂时没有发现人为破坏的痕迹。至于会不会有人提前在自动驾驶程序中植入了病毒,大家认为,理论上有可能,实践上基本不可能。
因为这样做难度极大,而且痕迹基本是无法消除的,很容易被发现。
关于科学家安全问题的调查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且一边调查,一边快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和补漏措施。不得不说,大夏国在这方面的效率很高,很多大家以前没有关注的问题,这次进一步进行了明确。
一是关于科学家使用前沿科技产品,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可以体验,但是不能正式投入使用。使用这些前沿科技产品的人,也不得随意与这些科学家共享使用。
为此,还专门列了一个清单,哪些是禁止使用的,哪些是限制使用的,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前沿科技产品,还包括一些可能造成伤害或其他问题的设施及产品。比如,有的科学家使用的手机,有哪些是限制使用的品牌;哪些游乐设施,不得对科学家开放等。
这个清单由相关部门进行动态更新。一些已经成熟的技术,就可以从清单中划掉了。
二是对于科学家衣食住行、日常起居中出现偶发情况时,要有备份机制。比如说科学家的专职司机确实有事,需要可以随机调配可靠的司机替补。
三是再次开展安全排查。比如类似这次事故的土石滚落问题,当地市政部门和道路维修保养公司是否按职责进行了有效的排查和治理;沿河护栏的问题,是否有更为安全可靠的方式;应急救援的速度,是不是还能再快一些。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次张云星、方悦欣和关宁谈起自动驾驶时,所说的关于突发情况时自动驾驶车辆的自我救援机制。
车辆落入河里,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逃生,后续想要推开车门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使驾驶人员和乘坐人员会游泳也不行,后续大概率会在车中闷死。如果遇到水体较深的情况,更加是没有逃生的机会。
这种情况其实跟自动驾驶没有关系,任何车辆遇到这种情况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不过自动驾驶车辆,自然承载着大家更多的期望。
关宁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否在救援到达之前,自动驾驶汽车可以考虑更多的自救方式,而这短短几分钟的自救,很可能是决定生命的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