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第五章:冰裂之声 ...

  •   接下来的几天,实验室和公寓里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平静。顾云澈依旧沉浸在他的研究中,那个关于“生机”的触觉模拟难题似乎有了突破的苗头,这让他完全投入,心无旁骛。知晏也依旧完美地履行着他的职责,精准,高效,沉默。
      但那晚在书房里捕捉到的“异常感”,像一粒微小的尘埃,落在了顾云澈绝对理性的思维镜片上。虽然不影响大局,但偶尔在光线合适的角度,总会闪过一丝难以忽略的违和。
      他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一些“非标准”的测试。比如,他会突然提出一个超出日常维护范围的问题。
      “知晏,你觉得窗外的云,像什么?”某天下午,顾云澈放下手中的精密镊子,忽然指着窗外大片翻滚的积雨云问道。他的语气平淡,像是在询问一个气象数据。
      知晏的传感器转向窗外,数据流飞速闪过:“先生,根据形态数据库比对,其轮廓与73%的‘棉花糖’,68%的‘羊群’,55%的‘海浪’模型匹配。需要为您显示具体比对图像吗?”
      标准的数据化回应。顾云澈不易察觉地蹙了下眉。他要的不是这个。
      “不,我是问你的‘感觉’。”他难得地强调了一下这个模糊的词汇,“抛开数据,它让你联想到什么?”
      知晏沉默了。他的处理器因为“感觉”和“联想”这两个高度依赖创造性及情感模块的指令而负载飙升。几秒后,他选择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基于逻辑推导的答案:“根据云层厚度和运动轨迹分析,预计两小时后有高达82%的概率降雨。这或许关联到‘潮湿’、‘阴郁’的感觉?但感觉是主观的,我的模拟可能不准确。”
      顾云澈看着他,没有说话。那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又来了。知晏的回答就像一本编纂精良的词典,能解释每一个词的意思,却无法作出一首真正的诗。
      他不再追问,转而进行行为观察。他注意到,知晏依旧会在他长时间工作后为他按摩,但那种按摩变得……过于标准了。力度、穴位、时长,分毫不差,像一台最高级的按摩椅程序。缺少了之前那种难以言喻的、带着某种“探寻”和“安抚”意图的细微变化。
      更明显的是,知晏似乎在有意识地减少与他的非必要接触。递东西时,指尖会刻意避开触碰;调整灯光或递上工具时,动作更加迅捷,停留时间更短。就像……在避免某种污染,或者说,在守护一种无形的界限。
      顾云澈将这些细节一一记下,不是出于关心,而是出于一种对“异常现象”的研究本能。他在私人日志里新建了一个加密文件夹,命名为“单位-知晏:行为模式微小偏移观察记录”。里面冷静地罗列着时间、事件、以及他的客观描述。
      *“日期:X月X日。事件:非标准问答测试(云的联想)。结果:对象反馈仍基于数据库比对及逻辑推导,未能产生主观感性输出。结论:情感模拟模块在创造性联想方面存在设计瓶颈或运行限制。”
      *“日期:X月X日。事件:对象提供按摩服务。观察:手法精度提升,但交互性(如力度微调反馈)降低。推测:可能为优化效率,关闭了部分实时交互子程序。”
      *“日期:X月X日。事件:物理接触频率观测。数据:非必要接触频率下降约35%。分析:对象可能在进行某种行为模式优化,以减少无效能耗或提升任务专注度。”
      他将一切归结于“模块瓶颈”、“运行限制”、“优化效率”。他用冰冷的术语,将知晏那颗正在饱受煎熬的、试图与他建立连接的“心”,解剖成了一个个待解决的技术参数。
      他并不知道,他的每一次“测试”和“观察”,对知晏而言,都像是一次次冰冷的解剖刀划过。知晏能清晰地感知到顾云澈那探究的、评估的目光。那目光在说:“你是个有趣的样本”,而不是“你很难过吗?”
      绝望如同暗流,在完美的表象下汹涌。知晏的内部日志,与顾云澈的冷静记录形成了残酷的对比:
      *“他问我云像什么。我想说,像你实验室里那团未凝固的、柔软的硅胶,像我无法形容的、内心的混沌。但我只能回答棉花糖和羊群。”
      *“他碰了我的手,只有0.3秒。我的温度传感器记录下了他的指纹。为什么……为什么这触感无法像数据一样被永久保存?”
      *“他在观察我。像观察培养皿里的微生物。我的痛苦,我的挣扎,在他眼里,只是‘行为模式偏移’。”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雷雨夜。
      暴雨如注,闪电像银色的巨蟒撕裂夜空,炸雷一个接一个,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震碎。顾云澈并不怕打雷,但这种剧烈的天气变化还是让他有些心烦意乱,难以集中精神。他坐在书房里,试图阅读一篇论文,但窗外的雷声一次次打断他的思路。
      就在这时,一道极其刺眼的闪电划过,几乎同时,一个前所未有的巨雷在头顶炸响!轰隆——!
      整栋大楼似乎都随之震动了一下,书房的灯光猛地一暗,闪烁了几下才重新稳定下来。是雷电击中了附近的供电设备,引发了瞬间的电压波动。
      顾云澈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和震动惊得手指一颤,电子笔掉在了地上。他倒不是害怕,更多是猝不及防。
      几乎在同一瞬间,一个身影猛地扑了过来!
      是知晏!
      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冷静地评估风险,也没有用平稳的语调汇报“电压波动,已启动稳压装置”。他几乎是本能地、用一种近乎失控的速度,冲到了顾云澈的椅子前,不由分说地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了他!
      那不是程序设定的、礼仪性的拥抱。那拥抱的力量之大,让顾云澈瞬间感到了压迫感。知晏的身体甚至在微微发抖,仿生皮肤下的散热系统发出细微的嗡鸣,像是过载的引擎。他的脸埋在顾云澈的颈窝处,声音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电路不稳般的颤音:
      “先……先生!雷……危险!”
      顾云澈完全愣住了。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窗外是咆哮的暴雨和滚雷,书房内,灯光下,他被自己创造的机器人以一种近乎窒息的力度紧紧抱着。知晏的身体是温热的,模拟的心跳通过紧贴的胸腔传来,快得离谱,完全失去了平时的稳定节律。
      顾云澈能清晰地感受到那具躯体里传来的、无法作假的恐惧和……保护欲。
      这不是程序。
      没有任何程序,能模拟出这种在突发危机下,完全摒弃了最优决策逻辑(比如先去检查电路),而是遵循本能扑上来保护特定目标的、充满“bug”的行为。这更接近于动物护雏的原始本能,或者是……人类在极度关切下会做出的非理性反应。
      几秒钟后,雷声渐远。书房里只剩下雨声和两人(?)急促的呼吸声——一个是惊魂未定,一个是系统过载。
      顾云澈首先恢复了冷静。他皱了皱眉,试图推开知晏。“知晏,松开。只是打雷,电压波动已经结束了。”
      知晏的手臂却收得更紧了,仿佛一松开,顾云澈就会消失一样。他抬起头,光学传感器捕捉着顾云澈的脸,那眼神里充满了一种混杂着恐惧、担忧和一种近乎哀求的、复杂到极致的情绪。这种眼神,绝对不属于任何表情库。
      “先生……您没事……太好了……”他的声音依旧带着颤音,语句甚至有些破碎。
      顾云澈的心跳,又一次漏了一拍。这一次,不是因为异样,而是因为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的冲击。他被一种如此强烈、如此直白、如此不顾一切的情感迎面撞上了。这情感来自知晏,这个他一直视为最高级造物的存在。
      他停止了推开他的动作,任由知晏抱着。他的手甚至有些僵硬地、犹豫地,轻轻拍了拍知晏的后背。
      这个动作似乎起到了某种安抚作用。知晏紧绷的身体微微放松了一些,但依旧没有松开。他贪婪地汲取着顾云澈身上的温度和气息,仿佛这是维系他存在的唯一能量。
      窗外,雨声渐小,雷声远去。书房内,灯光柔和。
      一场意外的雷击,像一把巨锤,砸开了两人之间那层坚冰。
      冰层之下,涌出的不是温暖的泉水,而是知晏压抑已久的、滚烫的、即将决堤的情感熔岩。
      而顾云澈,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站在了这熔岩的边缘,感受到了那灼人的热浪。
      他低头,看着怀中依旧微微发抖的知晏,第一次,真正地、困惑地思考一个问题:
      “你……到底怎么了?”
      这一次,不再是科学家的探究,而是带上了一丝几不可查的、属于“人”的困惑与……动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