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25章 三角的初现(悦儿) ...

  •   普林斯顿的秋意渐深,枫叶燃烧成一片片灼灼的火焰,又悄然凋零,在古老的哥特式建筑脚下铺就了一层斑斓而柔软的地毯。悦儿站在研究所公寓的窗边,手中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绿茶,目光似乎落在窗外那棵叶片落尽的橡树枝桠上,又似乎穿透了它们,投向更为渺远而抽象的思维空间。

      她的书桌上,《宇宙的源代码:信息、几何与生命》的手稿又增厚了一叠。最近的工作更多是梳理、连接与升华,将之前构建的关于PNP问题、朗兰兹纲领以及信息几何场论的碎片化灵感,编织成一个更具整体性的叙事框架。这要求她不断地在不同层级的数学结构之间穿梭,寻找那隐藏在最深处的、统一性的韵律。这种工作状态,让她对“关系”、“结构”和“整体性”这些概念变得异常敏感。

      墨子关于资本的觉醒,以及他对秀秀情感的坦白,像两道投入她平静思维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至今仍在缓缓扩散。她并未感到被冒犯或背叛,那种情绪过于低级,不符合她对复杂系统的认知。相反,她以一种近乎研究数学对象的好奇与冷静,在反复审视和思考这突如其来的“情感变量”。

      墨子与秀秀。资本与光刻。她试图将这两个元素,连同她自己——数学与真理,放置在一个更宏大的坐标系中。墨子代表着一种强大的、动态的、试图秩序化现实世界资源流动的力量(代码),秀秀代表着一种精密的、坚韧的、旨在突破物理世界极限的实践(光),而她自身,则代表着一种探寻宇宙底层逻辑与对称性的抽象思维(真理)。这三者,看似分属截然不同的维度,却在命运的某种巧妙编织下,产生了深刻的交集。

      她回想起与墨子的初次交流,那种在“秩序”追求上的共鸣,如同在黑暗的森林中听到了同频的脚步声。他是她抽象思维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一道桥梁,用资本的逻辑和市场的语言,为她诠释了另一种形态的复杂系统。而他对于她数学世界的虽不完全理解却始终保持的敬畏与探索欲,则满足了她内心深处对于被“懂得”的渴望——并非细节的懂得,而是对那份探索精神本身的懂得。

      而秀秀……悦儿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在无尘室里目光坚定、在成功后独自落泪、在夜色中与墨子无声拥抱的女子。她们之间的联结,起初源于墨子这个中介,但很快便衍生出自身的生命力。那是一种顶尖从业者之间的惺惺相惜,是对于“精度”、“极限”和“完美”有着共同执着的人才能产生的深刻理解。她欣赏秀秀那种将抽象蓝图转化为冰冷硬件的强大执行力,那是一种她自身并不具备,却深知其无比珍贵的品质。秀秀的存在,让她感受到理论落地生根的力量,让她看到自己笔下的公式可能照亮的前方道路。

      现在,墨子坦诚了对秀秀的特殊情感。这并没有破坏悦儿心中已有的构图,反而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一个简单的二元关系,瞬间演变成了一个更为稳定的三角结构。在几何学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多边形。在复杂性科学中,三元关系往往能涌现出比二元关系更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和更高的稳健性。

      她意识到,自己对墨子的感情,深沉而独特,建立在智力共鸣与灵魂映照之上,是她孤独探索旅程中一盏温暖的引航灯。而对秀秀,则是一种混杂着欣赏、敬佩与姐妹般情谊的复杂情感。这两种情感并非互斥,它们像两个不同频率的振动,在她的内心宇宙中和谐共存。而墨子对秀秀的感情,以及秀秀对墨子的可能回应(她从那次拥抱和后续的交流中能感受到某种微妙的变化),则为这个系统引入了新的相互作用力。

      这个由“真理、光与代码”构成的三角,其内部的关系网络,其动力学演化,远比任何她研究过的数学结构都更加复杂和迷人。它不受严格的公理体系约束,充满了人性的不确定性与涌现性。但这本身,不也是一种更高级的、活生生的“数学”吗?

      一种强烈的冲动在她心中升起。她不想再仅仅通过视频通话和文字信息来感知这个“三角”的振动。她渴望一次真实的、面对面的相遇。渴望看到墨子谈论资本赋能实业时眼中的光芒,渴望看到秀秀提及技术突破时眉宇间的神采,也渴望让他们看到,自己在阐述数学统一性时,那份源自灵魂深处的笃定与喜悦。

      她拿起私人通讯器,点开了那个只有三个人的、被墨子戏称为“弦光核心”的群组。群组里,之前的对话还停留在技术分享、市场动态和偶尔的哲学探讨上,理性而克制。她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敲击,发出了一条与以往风格迥异的信息:

      “最近的思考,无论是关于数学的统一,还是现实的变革,都让我觉得,我们三人之间形成的这种远程共鸣,似乎需要一个更‘稠密’的时空节点来承载。或许,我们可以考虑一次线下的见面?找一个地方,暂时放下各自领域的符号和代码,只是作为……同行者,好好聊一聊。你们觉得呢?”

      信息发出后,悦儿将通讯器放在桌上,走到窗边,心脏竟有些不易察觉的加速跳动。这不像她平日里基于逻辑推导的决策,更像是一种直觉的驱使,一种对整体性、对完整图景的渴望。

      等待回复的时间,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异常漫长。每一秒钟都像是被拉成了一分钟,每一分钟又像是被拉成了一小时。她坐在桌前,眼睛盯着电脑屏幕,手指不停地敲击着键盘,却始终没有收到对方的回复。

      她的心情愈发焦虑起来,原本平静的内心像是被扔进了一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她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将注意力重新放回书桌上的手稿。那些手稿是她辛苦创作的成果,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和符号。

      然而,此刻这些熟悉的符号却突然变得有些陌生和疏离。她的目光在纸面上游移,却无法集中精力去理解那些文字的含义。她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那个刚刚发出邀请的、存在于数字网络中的微小“三角”。

      那个“三角”就像一个神秘的符号,吸引着她的注意力。她不知道这个“三角”代表着什么,也不知道对方为什么会向她发出邀请。但她的好奇心却被这个小小的“三角”完全点燃了,让她无法再专注于其他事情。

      几分钟后,通讯器屏幕亮起。

      首先是墨子的回复,迅速而直接,带着他一贯的果决:

      “很好的提议。我这边‘曙光基金’的首笔投资刚完成交割,正好有一段缓冲期。时间地点由你们定,我全力配合。” 文字后面,还跟了一个简单的微笑表情。悦儿能想象到他打出这行字时,脸上可能带着的那丝如释重负和期待。他的同意,在预料之中,他本就是行动派。

      过了一会儿,秀秀才缓缓地回复道,仿佛她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经历了一场深思熟虑。

      “悦儿姐的这个想法……很好。我们团队刚完成双工件台的初步稳定性测试,进入一个短暂的调整期。我也觉得,是时候见一面了。有些……东西,隔着屏幕确实说不清。” 她的用词依旧带着工程师的审慎,但“悦儿姐”这个自然而然的称呼,以及那句“隔着屏幕说不清”,都透露出一种含蓄的认同和亲近感。

      他们都同意了。

      悦儿看着屏幕上并排出现的两条回复,一种奇异的、温暖的感觉缓缓包裹了她。这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一种……确认感。确认了那种无形的联结是真实存在的,确认了彼此对于这次“相遇”都有着潜在的期待。这个由她主动提议构建的“现实时空中的三角”,得到了另外两个顶点的积极响应。

      她稍作思考后,迅速在键盘上敲下了一行字,回复道:“下周五傍晚,在上海外滩附近找一家安静的咖啡馆怎么样呢?那里离墨子和秀秀都比较近,交通也很便利,我刚好可以直接飞过去。这样一来,大家都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在路上,能够更轻松地相聚。而且外滩附近的风景很美,傍晚时分的余晖洒在黄浦江面上,一定别有一番风味。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可以一边品尝香浓的咖啡,一边畅聊,享受一段悠闲的时光。”

      这个提议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瞬间得到了两人的热烈回应和确认。他们的目光交汇,彼此都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对这个提议的期待和兴奋。

      接下来,两人开始迅速讨论具体的细节。关于咖啡馆的名字,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各种创意,从优雅的文艺风到时尚的现代感,每个名字都似乎蕴含着独特的魅力。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最终他们达成了一致,选择了一个既温馨又富有诗意的名字。

      而对于确切的时间,他们也没有过多犹豫。在几句简短而干脆的交流中,一个合适的时间点就被确定下来。这个时间既不会太早,让人匆忙;也不会太晚,让人等待过久。

      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默契的舞蹈,两人的思维在瞬间碰撞出火花,迅速而高效地完成了所有的决策。

      事情敲定之后,群组里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沉默。不再有关于技术或市场的讨论,也没有对即将到来的会面进行更多的渲染。仿佛三个人都心照不宣地意识到,有些东西,需要留待见面那一刻,在真实的呼吸和眼神交流中去展开和定义。

      悦儿放下通讯器,再次回到窗边。夜幕已然降临,普林斯顿的夜空清澈,几颗寒星在遥远的夜幕上闪烁,散发着冷静而永恒的光芒。

      她的内心并不平静,却也不是波澜万丈。那是一种深沉的、充满期待的静谧,如同暴风雨来临前那一刻奇异的安宁。她思考着“真理”、“光”与“代码”这三个看似独立的范畴。

      “真理”,是她穷尽一生追寻的数学宇宙的底层律法,是超越具体形态的纯粹形式与关系,是朗兰兹纲领试图统一的那个宏大蓝图的基石。它冰冷而绝对,却蕴含着极致的美与和谐。

      “光”,是秀秀驾驭的物理载体,是雕刻物质、塑造现实世界的工具,是信息传递与能量转化的媒介。它既是最精密的尺度,也是最磅礴的能量。秀秀的工作,正是在极限尺度上,操控光,定义物质的形态,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物理真理的极致应用。

      “代码”,是墨子理解和干预世界的方式,既是驱动资本流动的算法指令,也是他构建理想秩序的蓝图。它源于逻辑,作用于复杂系统,试图在混沌中提炼出可预测的模式,引导资源流向最具创造力的方向。

      这三者,是否终将交汇?

      悦儿相信,在最深的层次上,它们是同源的。数学的真理,或许就是物理宇宙运行的源代码;而对光(以及更广义的能量与物质)的操控,则是这段代码在现实世界的编译与执行;至于资本及其代表的资源调动能力,是否可以看作是社会这个复杂系统中,一种动态的、寻求优化的资源配置算法?

      她和墨子、秀秀,就像是分别从这三个不同的入口,进入了同一个宏大的迷宫,探索着同一个终极奥秘的不同侧面。他们的相遇,不仅仅是三个个体情感的碰撞,更像是三条探索路径在时空中的一个必然交汇点。这次交汇,会催生出什么?是更深刻的理解,是更强大的合力,还是无法预料的复杂动力学?

      她不知道答案。但她渴望去经历,去见证。

      夜空中的星辰,沉默地凝视着大地,如同无数双冷静的眼睛。悦儿抬起头,望向那片深邃的苍穹,仿佛能穿透遥远的地理距离,看到东海之滨那座不夜城,看到即将在那里发生的、属于“真理、光与代码”的第一次历史性会晤。

      第一卷的故事,将在那里走向一个阶段性的高潮,也为更深远的未来,埋下充满无限可能的种子。而此刻,站在普林斯顿秋夜窗前的悦儿,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敬畏,以及对那即将展开的、三人共同谱写的下一乐章的,深沉期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