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3、《这些,那些》 ...

  •   73 《这些、那些》
      ———————————————————————————————————————
      “关于这些,那些
      谁对谁不再那么绝对”
      ——许常德作词,林忆莲演唱

      想了想,我觉得,还是要给雯雯发个微信:“刚才你走的太急了,你的吊坠还落在我家里,都没来得及给你。我明天去嘉兴出差了,三天后回来,你要不着急,就等我回来再快递给你吧。”
      然后我就开始收拾出差的行李。行李差不多都收拾完了才收到雯雯的回信,就一个字:
      “行”

      星光台这次选择在嘉兴录制,还是蛮令人向往的,正是江南春意初上万物甦醒的季节,北方城市积压在心头延绵不尽的阴冷寒意,也是需要松一口气的时候了。先坐飞机到上海虹桥,然后就在虹桥机场直接转坐高铁,当列车从虹桥车站驶出那一刻,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无限春光猝不及防的铺展在眼前,整个列车的车体也变成了一把熨斗,从心底最幽深积郁处开始推动,瞬间把心头所有的那些褶皱凹凸都推平了,理顺了。

      到了酒店稍事休整,节目组就通知,所有评委下午四点在酒店大堂集合,出发去现场看歌手们彩排,同时听导演给我们详细讲解评审机制和规则。这次的专业评委共有10人,分别由乐评人代表、声乐专家代表、制作人代表、唱片公司代表和音乐平台代表共同组成,对每期参赛的8位歌手带来的新歌现场打分并进行点评,同时现场录制时还将有300名观众,他们手上同样也有投票权,最后会将专业评委打出的分数与现场观众的投票数按各占50%的比例换算后相加,最后得出歌手当场的最后评分。
      导演说,这次参赛的歌手,既有歌坛叱咤多年的老将,也有初出茅庐的新人,每个人都将在现场演唱一首自己在近一年内发表或者即将发表的新歌,专业评委们打分完全凭自己现场聆听后对每个歌手演绎的作品的喜好程度和专业判断就好,但是:“就是在点评的时候,还是希望各位评委各自能有所侧重点去做分析,譬如声乐专家老师建议是从歌手现场的演唱表现来进行点评,制作人则是从作品制作与完成的角度,唱片公司则可以侧重这个歌手和歌在当下的市场潜力,音乐平台的老师们也可以从你们的角度对这个歌手的受众影响力进行评估,而乐评人老师就建议做综合性的评述,我们做这个节目,也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评审设置,向大众全面展示一个歌手在当下这个时代想要成为华语音雄所必须包含的各种因素,当然,各位评委老师也不用完全只拘泥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尽可以畅所欲言,什么都不用顾忌,更不用给歌手们留面子,越犀利越直接越个性越好!这样节目才好看!就算觉得哪里说的不对也没关系,反正我们是录播,后面都还可以再剪辑的。”
      有评委就说了:“那像前不久柯以敏那样直接骂选手让选手滚也行吗?”导演连忙做吐舌状:“那,那,那倒也是大可不必,毕竟,咱们还是要保证节目的播出安全嘛,哈哈,哈哈!”
      之所以要安排专业评委们先看一遍歌手们的彩排,也是为了让评委们对歌手们的表现整体情况能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在正式录制时打分也更好去把握标准——当过评委的人都知道,一个比赛中往往第一个选手的分最难打,因为你没有参照,很难确定一个起分标准。彩排结束,所有的专业评委还集中在一起开了个会,这个会议,节目组总导演,总编剧以及负责每个歌手的导演和编剧全都参加,导演会依据歌手彩排的顺序,逐个询问评委们在彩排现场的聆听感受,以及各自准备的点评方向,同时,导演和编剧们也会把为每个歌手每首歌预埋的看点拿出来跟评委们一一讨论,看看有哪些点更能碰撞出一些花火甚至形成争议的锋芒,以便在正式录制时更好找到侧重点。

      评委们果然都还蛮畅所欲言的,反正是私下里讨论,我也就直接问了:“江曼今天是咋回事,是没休息好还是嗓子出问题了么?刚才她彩排时,那声音几乎一直就没在调上。本来看到第一期歌手的名单,最期待的就是她,那可是90年代内地最能唱的女歌手之一啊,当年也是新星杯夺过冠的人,2000年嫁人之后几乎就没再出来过了,本来我还说你们咋把她也找来参赛了,兴奋不已,结果刚才一听,妈呀,这也太失水准了吧?好失望……”我一说完,声乐教育家贾蓓老师也随声附和:“是啊,我本来也是挺期待的,我觉得她也可能还不是嗓子有问题或者没休息好,她应该是这些年就没再练过声,我们搞声乐的人,过去真的是讲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一天不练声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声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就观众都知道了,她这一听,何止三天,起码得三年没练过了吧?”
      导演一种正中下怀的表情:“谁说不是呢?我们也是费了好大周折才终于请动这尊大神重新出山,就指着她能给我们这个节目当定海神针呢,没想到一上来先给我们个这……不过曼姐应该也真的是好久没上台了,需要时间适应适应,但愿明晚正式录制时能恢复状态,给我们一个惊艳的表现。当然,如果明晚她表现还是这样子,两位老师尽可以直接问她到底怎么回事哈!”

      正式录制则到了第二天晚上快九点才开始。我们几个评委倒是下午两点就从酒店出发了,到了先做化妆造型,拍宣传照,然后在休息室候场时,导演和编剧们又过来跟我们把这期所有的演唱曲目和顺序过了一遍,并再次逐一跟我们讲解每一首歌希望能挖掘的看点,能讨论的热点,以及确认评委们的点评方向方才离去。休息室里隐约可以听到歌手们仍在逐一彩排的声音,据说每一个歌手都对这个比赛严阵以待,晚上的演出应该会很精彩。
      手机有了信息提示音,打开一看,竟然是雯雯发来的:“在哪儿呢?要一起晚饭不?”
      “啊,你也在嘉兴么?”我心里满是意外。
      “嘉兴?你在嘉兴?你跑那儿干嘛去了?我以为你在家呢。”
      “我过来录个节目,我前天给你发微信时不是说了吗?”
      “哦你说过吗?我没太注意。你录什么节目啊?”
      “《华语音雄榜》,星光TV的一个节目。”
      “啊?是吗?我一姐们下午还发朋友圈,说晚上也要录这个节目呢!”
      “哦真的假的?你姐们叫啥,是这期参赛的歌手吗?”
      “她会唱个鬼哦,她是去当观众的,还是人家找她去的,她说是节目组要组织一批观众,长的漂亮的,有特点的,坐在前排,到时播出时会给他们镜头的,还给钱呢!”
      “啊真的吗?那给多少钱啊?”
      “我那姐们说,她长的比较漂亮,安排她坐在最前排,录一场是给120,还有给80的,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哈哈。对了,我那姐们真的挺漂亮的,要给你介绍认识一下不?嘿嘿”
      我连忙说:“那倒也是不必了,我们这边时间安排的紧着呢,录完明天就回北京啦,下一期录的时候再过来。”

      当我们在休息室无聊到已经快要打瞌睡时,终于有人过来通知我们,开始进场录制了。登场时我特意往观众席看了一眼,但整个观众席是环状的,一圈热烈欢呼的脸,形态各异,也是看不出哪个是雯雯说的那个姐们儿。
      节目的录制还是蛮顺利的,上半场一路高歌猛进之后,综艺节目中最期待的那种黑马选手就杀出来了:昨天彩排时我们都注意到一个陌生的新人歌手,叫也非,只听导演说是从某个网络直播间出来的歌手——
      是的,现在网络直播一下子又大火了起来,2012年刚兴起那会儿还主要都是玩游戏电竞的人在搞直播,再后来有些户外活动体育赛事的也搞直播,这两年,各大网络直播平台相继兴起,在直播间里干什么的就都有了,尤其是很多民间热爱或者擅长唱歌却又苦于找不到常规成名渠道的歌手,就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发光空间,在某个网络平台开一个直播间,买个话筒,设备条件丰俭由人,唱什么,唱的好坏都不重要,重点是能让直播间里的人或爱看你的人,或爱听你的唱,或爱听你的说,最终变成你的“老铁”,“亲”,“家人们”,为你培养成庞大的粉丝群,并热情给你打赏,这样收入与影响力就都有了。这种歌手通常也被叫做是主播歌手,譬如后来大家非常熟悉的冯提莫,摩登兄弟刘宇宁,都是这样出来的。他们跟从前的网络歌手、彩铃歌手还不大一样,无论是通过网络还是彩铃传播,基本上都是通过条件不一的录音设备录出来的,基本都是原唱,而且大多都是闻声不见人,歌红人不识,主播歌手则基本都是现场LIVE(据说也有直播对口型的),基本都是翻唱,偶尔也能翻红几首老歌,但往往都是人比歌更红。我也去听了一些直播间歌手的演唱,说实话,虽然偶尔也确有一些意外惊喜,但大多数都跟在KTV里练歌相差无几,设备效果甚至还不如纯K,但架不住人家就是能火。
      所以最初听到也非是这样的一个背景,我们就想着也许节目组是为了能全面反应市场的现状,各类歌手都得有个代表,心里是先把她想低了的,没想到她一开口,确是一口纯正的骚灵唱腔,沙沙质感的音色韧劲十足,我不由得抓起手上打印出来的歌词认真地读了一遍,原来讲的是一段独自异邦求学遭遇文化碰撞的心路历程,等她一唱完,几个评委都交头接耳,说这姑娘真不错,开始详细打听她的来历,节目组就透露说这是一个从伯克利音乐学院回来的海归,之前参加过一些选秀,但因为形象不太突出很快就被淘汰了,这次也确实是作为歌坛新业态直播歌手的代表被选中来参赛的。
      然后我们就发现,歌手们在昨天彩排时都还是藏了私的,就说这也非吧,昨天彩排时就是露了一口骚灵唱腔就已经让我们交头接耳了,没想到正式表演时,人家才又亮出了真正的绝活:在中间间奏时,她不知道从哪儿抱起了一支琵琶,铮铮錝錝弹出一段林海的《琵琶语》,将那种天涯孤旅的凄清与歌词中异邦飘零的愁郁衔接的丝丝入扣,当她表演完毕,主持人又现场对她进行了一番采访,她才说出自己其实出身于民乐世家,自幼开始学习琵琶,但青春期叛逆时代就一度对琵琶十分抗拒,认为民乐太土,这才努了劲地考去了伯克利,等到了异国他乡,才发现真正能让她抬起头的,还是她的琵琶,但当她回国后弹着琵琶去参赛,人家又说她土,没人要她,偶尔一次去一个朋友家玩,朋友正在直播,中间让她助兴唱了一段,没想到瞬间爆火,这才动了心思也开始做起了主播,“做主播现在确实让我收获了数量可观的粉丝,但我想,我毕竟是以音乐为生的,还是希望能有机会做一些真正有规格有质量的音乐作品,我来这里,就是想看看,我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这一番话也让全场观众都为她泪盈满眶,并高喊的“你有机会的,一定有的!”,我们几个评委更是直接站起来为她鼓掌不已,有六个评委都给出了她90分以上的高分。

      只是,有黑马,就也会有爆雷,而这次的爆雷,其实昨天我们也隐隐感觉到了,果然就是江曼。
      江曼可以说是在万众欢呼中压轴登场的,乐声一起,登场屏气凝神,就等着欣赏昔日歌坛天后那神级的优美发声,可以说,第一段主歌还真是不负重望的,江曼唱的其实并不算得是一首全新的歌曲,而是将她昔日参赛夺冠的那首《那时的我》经过重新编曲和歌词改编后进行再度演绎,《那时的我》在九十年代可算得是一首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作品了,江曼还曾经唱着这首歌上了春晚,时隔多年回归舞台再度演唱这首歌曲,可谓也是别有一番意义了。
      在钢琴的简单伴奏下,一段熟悉的主歌,江曼轻吟浅唱,深情而又真切,全场观众又是听的眼中带光,到了副歌部分,突然曲风一转,铜管、萨克斯、小号都加入进来,曲风换成摇曳的爵士,江曼先是跟着节奏扭动起身体,刚才还泪眼婆娑的观众们瞬间热血上涌,也跟着一起摇头摆脑起来,可下一句江曼再一张嘴,我看到坐在我旁边的贾蓓老师就眉头一皱,坐在评委席附近的观众中也有人在小声嘀咕:“她这是跑调了吗?”
      江曼自己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面上微露尴尬,在下面的演唱中努力地想要将自己从跑偏的轨道上给拽回来,然而副歌那句“如何面对那时渺小的我”需要真假声转换时,原本百转千回缥缥缈缈的那个假音“我”字,像是突然挤在嗓子里卡了一口痰, “哦”了一下就哑掉了,不少观众都露出了惊愕的神色,这一哑,台上的江曼也明显有些慌张了,在后面演唱中听得出她很努力地在调整自己的状态,唱的小心翼翼,间或又有几个音颤颤微微了,甚至还唱错了两个字的歌词,只是这个,不小心听是不一定听得出来的。
      按照比赛规则,歌手一演唱完,专业评委要马上在现场亮分,同时在场观众也要用投票器当场选择是否支持这首作品的表现。我觉得我还算是比较谨慎了,给她打了75分,然后也瞄了一下其他评委的分数,除了有一位给了95分,其他都只在80分上下,还有一个给了72分,然而当我再回过头来看坐在旁边贾蓓老师的分数时,哦天啦,她竟然只给了55分!这是今天唯一的一个不及格分数哦。

      这个分数果然也是令全场一片哗然,连站在台上报分的主持人也不禁吐了一下舌头,江曼脸上虽然努力保持着微笑,尴尬与紧张之情在眼神里也是呼之欲出的。主持人于是就先从贾蓓老师开问,为什么给了这么低的一个分数?
      “江曼老师是我们一直都很尊重的歌坛前辈,当年我们都曾为她的神级演唱而拜倒,我自己在教学时也常拿她演唱过的一些歌曲来作为示范,”贾蓓老师面色和声音都显得十分沉重,“可是,江老师今天这个演唱,可以说是令我大失所望,完全不是她当年的水准,可以说,她今天的声音状态跟这个新版的乐器编配有点南辕北辙,甚至还出现了明显的气息不稳,哑音,跑调,忘词等失误,这个发生在像江曼老师这样的殿堂级歌手的身上,也是我有些不太敢想象的,因为这些失误很低级,只有严重缺乏舞台经验或是长期疏于练习的歌手才会出现这种问题,所以,基于对前辈,也是对声乐表演的严格要求,今天这个作品的表现,我只能给出这样一个分数,对不起了。”
      江曼站在台上默默听着,脸上的尴尬不言而喻,并没有说话,主持人站在一旁开始替她解释:“我们《华语音雄榜》这次能请到江曼老师来参加,也着实是很不容易,我们都知道,江曼老师这些年一直回归家庭,有近十年没有在舞台上亮过相了,这次也是被我们节目组的诚心所打动,才决定将回归舞台的首秀给到我们《华语音雄榜》,而今天这首《那时的我》也是她当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次来参赛,江曼老师特意请专业的团队对这首旧作进行了全新的改编,也是为了表达回首当时不忘初心的一份特别心意,可以说是很用心很有诚意了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了江曼老师的这分用心和诚意给她一些热烈的掌声呢?我看那边的白飞老师就给了一个95分的高分,看来江曼老师的这首歌虽然没能打动贾蓓老师,但是却打动了白飞老师,我们也想一起来听听白飞老师对这首歌的看法!”
      接过话筒的白飞就说了:“我可以说是听着江曼老师的歌长大的,江曼老师有几张专辑就是我的前公司制作发行的,其中有一张的企宣统筹就是我负责的,我觉得,《那时的我》这首歌,江曼老师唱了二十年,她已经与这首歌合为一体了,她就是这首歌,这首歌就是她,所以,她怎么唱都是对的!”
      台下顿时爆出一阵掌声,白飞接着又说:“至于贾老师指出了那些失误,确实,刚才我也都听到了,可是我觉得,失误对于现场演出来讲不是一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失误不正是现场演出最大的魅力所在吗?我就觉得,如果我们去看一场现场演出,如果歌手没几个失误,那这场演出也就是白看了!”

      此语一出,台下更是一片欢呼,更有人大声叫好,这叫好声也是令我有点如坐针毡,刚好话筒也递到我手上来了,于是我就直接开讲:“白飞老师的这番话,我也是不大能接受的!”
      主持人显然是嗅到了些火药味儿,马上接话:“哦?那罗老师又怎么看呢?”
      我说:“我也认可,在一场现场演出中偶尔难免会出现些一些失误或者瑕疵,歌手总会有一些突发的状况,观众们都能理解,但不能说因为观众可以理解我们的失误,我们就可以把失误当成现场演出的必需甚至是最大魅力了,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拿不够质量的表演来应付观众了!并且我觉得,如果普通观众这样说说也就罢了,可是如果从事音乐这个行业的人自己也这么看这么说,那我就觉得有些没有道理,甚至有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了!这只能是那些混进歌坛的人为掩饰自己的不专业不努力而找的说辞罢了,这种说法真的就有点怎么说呢,挺不道德的,它是在搅乱我们整个的歌唱和演出行业!”

      听到我这样说,主持人眼神一亮,脸上却露出大惑不解的样子,拿起话筒问我:“这话怎么讲?”
      我想既然话说到这儿了,也是有必要展开解释一下,于是接着说,刚才白飞老师的那套关于失误的说辞,在当下确实还蛮盛行的,事实上自打2005年超女火了之后就开始盛行这套说辞了,海选时一堆选手们在台上唱的荒腔走板错误频出甚至各种匪夷所思的搞怪行为,被节目宣传成敢于秀出真我被推崇为个性,因此带火了整个节目,其中有一些选手甚至被推成了热门偶像,从此,失误和出丑就成了这类节目的一个最大看点,唱走了调唱破了音的被叫做真实真诚,正经地好好唱歌倒成了卖弄技巧的油腻做作了,这种综艺思维在带火各种真人秀收视率和关注度之后,其实也衍生出整个行业的一种畸形的审丑生态,歌坛也开始正式变成了娱乐圈,好好唱歌的歌比不上会取悦大众刺激大众眼球的,后来大家总在抱怨华语歌坛再也出不了好歌手好作品,不能不说这就是老鼓吹这样的‘歌手’种下的恶果。终于搞的大家都忍不下去了,然后又开始寻找《中国好声音》,包括今天这个《华语音雄榜》,都是想要再把歌坛会唱的人都找来,让大家重新认识什么样的人才配说《我是歌手》,这就说明,大家还是知道,歌坛是需要门槛的,演唱水平也是能分出个水平高低的,歌坛始终是需要优质的歌手和完美的作品来支撑的,哪怕是偶像歌手,唱跳歌手,像现在很流行的各种练习生,他们也都是需要各种刻苦的训练培养出扎实的技能,然后通过一次又一次出众的舞台表演才能在万千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没有几个是还靠着车祸式的表演来成名成腕的。
      “作品的自由表达与技术的失误根本就是两回事,相信今天在现场参与表演的各位,大家都是搞音乐专业的出身,相信都能有这种体会,大家都是靠着多年刻苦的专业练习练就足够出色表演的本领,才有机会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的,包括此刻站在台上的江曼老师,当年能在新声杯中夺冠,从一个小县城走到央视春晚甚至走上国际舞台,成为大家公认的殿堂级唱将,不就是因为当年她的每一次演唱都能让人感受到完美二字么?歌手们每一次参加现场演出,包括这次的节目录制,正式上台前不都要反复练习反复排演,不都是为了拿出一场尽可能完美的演出么,难道有谁演出就是为了拿出一场尽可能多失误的演出?演出失误并不可怕,但鼓励和鼓吹失误的魅力就太可怕了,这对于那些用了一生来刻苦学习和练习歌唱技能的专业歌手们来讲,太不公平,等于宣告他们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而且,今天是一场比赛,大家都要靠自己最好的发挥来为自己争取最好的成绩,现场的演唱表现是我们的评分标准之一,如果我们对这样明显的失误可以忽略不计,那对其他完美表现的歌手是不是也不公平呢?如果我们完全不考虑失误甚至鼓励失误,那我们这个比赛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主持人此时接过话来:“看来咱们的评委意见分歧很大呢,那我看到罗老师给出的分数是75分,是一个比较中间的分数,那您给出这个分数的理由是?”
      我说有一说一,我对这首歌的编曲还是相当满意的,完全丰富了整首歌的表演层次,同时也暗合了江曼这三十年的演唱人生的起承转合,江曼自己参与改写的歌词,也让这首旧作有了全新的意义,也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江曼老师此时的状态和心态,对于许多同样经历过人生起伏的人来讲,这首歌是具有很积极的指导意义的,这是这首歌作为一首作品,我特别想去肯定的地方,倘若不是今天的现场演唱出现了太多太明显的失误,我想我可以给到这首歌很高的一个分数,我也宁愿相信,江曼今天的表现只是一时的失误,或有不为人知的原因,但比赛的赛程还很长,期望后面的比赛中江曼老师能快速找回状态,带给我们更精彩的表演。

      话都说到这里,也该台上的江曼自己说两句了,深吸一口气后,江曼也终于举起了手中的话筒:“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评委专家老师给出的中肯批评,也要向在座的观众真诚地说声抱歉,我的确是太久没有登上舞台了,重新回到这个令我向往的地方,难免有些心潮澎湃,而且我是刚从国外赶回来参加这个比赛的,这几天都还在倒时差,晕头转向的,嗓子和身体状态都没调整回来,昨天彩排时我就说完了完了,我这个样子今天还能上台唱吗,要不我退赛得了!”
      说到这里,江曼已是泪流满面,而我们的观众最见不得的就是有人在台上落泪,台上每有人泪下,台下必掌声四起,而且这时的掌声往往会因为还裹携了同情悲悯、扶弱救困、打抱不平等种种被这泪水引爆的正能量,更能爆发出撼天动地的气势,完全可以想象在正式播出时,此处一定会有观众悲壮而热切的表情特写,然后镜头一转,则是江曼强忍泪水语带哽咽百感交集的脸:“但我又想着,我不能对不起诚心邀请我回来参赛的节目组,更不能撂下期待我回归的热情观众们,我想我今天就算唱晕倒在舞台上,我也必须坚持把这场演出演下去,这是一个专业歌手必须有的职业素养。刚才的演唱中,确实因为身体的原因,出现了一些让大家不满意的地方,但也诚如刚才这位罗老师所说,这就是我现在真实的样子,我想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现在的江曼,哪怕不够完美,接下来的比赛中,我会更加努力,让大家看到我更多更真实的面相,希望大家也能慢慢接受现在的这个我!”

      台下的观众又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有人站起来高喊:“加油,你是最棒的!”“做自己就好,我们支持你!”掌声中的江曼热泪盈眶,频频向这些观众鞠躬致谢。
      本以为这一段到这里也就可以温馨感人的结束了,通常这个时候主持人再说两句场面话就该请江曼下场然后进行后面的环节了,这时,有工作人员从台侧给主持人递来了纸巾,还说了句什么,主持人点了点头,就拿着纸巾走到舞台中央递给热泪盈眶的江曼,趁江曼擦泪的时候,又把目光投向了坐在评委席上的贾蓓:“贾老师,刚才您说您在教学中也经常用江曼老师的歌来给学生示范,那就不知道你有没有给学生示范过江曼老师的这首《那时的我》呢?刚才您也说了今天江曼老师对这首歌的演绎不够让您满意,那我斗胆有个提议,您能不能在现场给我们示范一下您认为的这首歌的正确唱法呢?”
      然后,主持人又把目光从贾蓓身上转向全场的观众,蛊惑似的扫射一圈,观众们应该也马上get到了主持人的用意,马上开始此起彼伏地一边鼓掌一边喊:“贾老师,来一个!贾老师,来一个!”
      贾老师也只好在全场的欢呼声中站了起来,面带难色地冲主持人说:“这这这…这首歌我倒还真是给学生教过……就是这么突然袭击的,我还真是有些不知该从哪儿开始好了……”
      但主持人已经把现场的情绪推到这个位置了,哪里又容得咱们的贾老师推脱呢,他并不去接贾老师的话,只是把双手做成鼓掌的样子递给全场的观众,全场观众更是把巴掌拍的震天响,“贾老师,来一个”的声浪再次一浪强过一浪,仿佛今天贾老师若不开口唱上一唱,她就根本办法再坐下去了!
      此时的贾老师,除了一脸的盛情难却,也只能放声一试了,她试着清了清嗓子,然后拿起话筒:“当往事终于将我眉头深锁,如何面对那时渺小的我……”
      贾老师唱的还是蛮气定神闲志得意满的,但当她刚唱完这两句,全场突然都安静了下来,坐在评委席上的我们也是面面相觑,而台上的主持人本来早都准备好了鼓掌的姿势,听完贾老师的唱,眼睛瞬间瞪大瞪圆成了两个骤然亮起的灯泡,原本抿着微笑的两片嘴唇也情不自禁地瞬间分离,自动扩成一个0型,当然,也只是瞬间而已,主持人又将嘴巴抿成了一条微笑的直线,瞪圆的灯泡也及时改变了形状,又回复到两条缝的姿态,只是两眶眼睫毛仍不由自主地频频眨着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暗示……
      倒是站在台上一直面带尴尬与愧疚的江曼像是突然回过神似的,在这万籁俱寂中开口说了一句:“贾老师,您这唱的是……美声唱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