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初露锋芒 ...
-
清晨阳光透过丰禾资本董事长办公室的落地窗,将宽敞的空间镀上一层金辉,秦燕州站在窗前,身姿挺拔,深灰色暗格西装衬得他肩宽腰窄,左臂的行动已无大碍,只是偶尔极其细微的动作间还能看出些小心翼翼的痕迹。
他端着一杯黑咖啡,沉静地俯瞰着楼下逐渐苏醒的城市脉络,目光不再是以前那种百无聊赖的睥睨,而是一种带着审视和洞察的凝视,仿佛能透过钢筋水泥,看到资本流动的轨迹和市场起伏的脉搏。
秘书敲门进来送上今日的日程安排和需要紧急处理的文件,态度比以往多了恭敬和谨慎:“秦总,早。这是您今天上午的日程,以及风控部刚呈送上来的几个急需批复的项目的详细尽调报告。”秘书将文件放在宽大的办公桌上,声音不自觉放轻了些。
不知为何,老板还是那个老板,脸还是那张俊美得近乎张扬的脸,但整个人的气场就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往的浮躁和戾气被一种内敛的沉稳所取代,眼神锐利而专注,不说话时,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秦燕州转过身,微微颔首:“放这儿吧。通知投资部,九点半一号会议室,过一下‘星海生物’的项目。”
秘书连忙应下,退了出去。
秦燕州走到办公桌后坐下,拿起那份关于“星海生物”的项目文件。
这是一家专注于AI驱动的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主打方向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加速靶点发现和药物分子设计。这份报告在他受伤前粗略的翻过,当时只觉得满篇术语看得云里雾里,直接扔给了下面的人去评估。
而现在,他目光快速扫过那些复杂的图表、数据模型和临床前研究结果,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处理器,迅速抓取关键信息,交叉比对,风险评估,市场前景预测……种种分析判断几乎在瞬间形成。
九点半,一号会议室。
投资部的几位核心高管和项目负责人已经到位,看到秦燕州进来,纷纷起身。
秦燕州摆手示意大家坐下,自己坐在主位,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开始吧。重点说一下星海技术的独特性、专利壁垒,以及他们AI模型的有效性验证数据。”
项目负责人深吸一口气,开始汇报。他明显感到今天这位七少像换了个人一样,提出的问题极其专业,角度刁钻且直指核心。
“……所以,综合来看,星海的技术平台确实能显著缩短早期药物发现周期,降低失败成本,但目前仍处于验证阶段,最大的风险在于其AI预测的准确性能否在更大样本和复杂疾病上得到重复,以及后续临床试验的高昂成本和不确定性……”负责人谨慎地做总结。
几位高管也纷纷发表意见,大多持保守态度,认为风险过高,建议继续观察。
秦燕州一直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敲击,眼神深邃。
等所有人都发言完毕,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风险,确实存在。但投资的本质,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风险中博取超额回报。”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你们只看到了技术风险和临床风险,却忽略了几個更关键的点。”
“第一,人才壁垒。星海的创始人团队,CEO是前全球药企巨头的AI研发负责人,CTO是斯坦福计算生物学领域的顶尖学者。这个组合,兼具了顶尖的技术视野和产业落地经验,本身就是极高的壁垒。”
“第二,数据壁垒。他们与国内多家顶级医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独家数据合作,获取了高质量的、标注清晰的疾病组学数据。这在AI制药领域,是比算法更核心的资产。算法可以模仿,高质量独家数据难以复制。”
“第三,方向选择。他们目前聚焦的罕见病和特定肿瘤靶点,虽然是蓝海,但并非盲目选择。而是基于其AI模型的分析,精准定位了现有技术手段失败率高、但潜在机制相对清晰、适合AI介入的领域。这说明他们的技术不是空中楼阁,是有明确商业落地路径的。”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坚定:“至于临床成本和不确定性,这是所有创新药企都要面对的问题。但AI的介入,本身就是用来降低这种不确定性的。即使最终只有一个管线成功,所带来的回报也足以覆盖所有投入。”
“人类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是永恒的,医疗,永远是朝阳产业。而AI与生物医药的结合,是未来十年最确定的爆发点之一。我们要做的,不是在岸边观望,而是要在潮水起来之前,提前下注最有潜力的冲浪者。”
一番话,逻辑清晰,视野开阔,直指本质,完全颠覆了众人以往对这位纨绔少爷的认知。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几位高管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了震惊和反思的神色。
“所以,”秦燕州做出决定,语气不容置疑,“A轮领投,跟投份额尽量多拿,条件可以适当放宽,但要确保董事会席位和关键决策的一票否决权。项目组尽快安排我和星海的CEO李远博士见面详谈。”
“是!秦总!”项目负责人立刻应下,语气里带着前所未有的信服。
开完会议秦燕州回到办公室就开始给霍敬予发视频,霍敬予那边先是挂断,过了几分钟,视频请求主动拨了回来。
屏幕亮起,霍敬予似乎正在某个项目的视察现场,背景是忙碌的港口和隐约的机械声,他戴着安全帽,神色是一贯的平静。
“什么事长话短说,正忙。”霍敬予言简意赅。
秦燕州把手机支好,整个人懒洋洋地靠进他宽大的老板椅里,下巴微扬,语气里是藏不住的嘚瑟:“刚拍板了一个生物科技项目的A轮,你老公我,眼光毒辣,决策果决,直接把那帮老家伙镇住了。”
霍敬予身边还跟着不少人,他从屏幕里淡淡瞥了他一眼:“说重点。”
“重点就是,”秦燕州凑近镜头,压低声音,像是在分享什么了不起的秘密,又像是在抱怨,“为了养你,我这几天可是连轴转的研究项目,今天更是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你也不慰问一下?”
霍敬予笑笑:“养我?秦总项目都没谈成就开始喊累,凭这工作作风想靠工资养我有点够呛啊。”
“我不管,”秦燕州开始耍无赖,“反正我这么辛苦,你得表示表示,我要求不高,霍总叫声好听的来听听!”
这时,霍敬予那边有人递过来一份文件需要他签字,他一边低头快速浏览,一边对着屏幕,用一种毫不忸怩的,仿佛在说今天天气真好的语气自然地开口:“辛苦小叔叔,要加油呢。”
这句话通过手机扬声器清晰地传遍了秦燕州的整个办公室。
视频那头,霍敬予已经签完字,将文件递还,重新看向屏幕,眼神里带着极淡的笑意,仿佛在说“满意了?”
秦燕州整个人都僵住了,耳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泛红,刚才那点臭屁和嚣张气焰瞬间被这一声“小叔叔”击得粉碎,而且霍敬予还是在那么多的下属面前叫的,现在的秦燕州只剩下一股又麻又痒的热流从脊椎骨窜上来,他张了张嘴,半天没发出一个音节。
霍敬予看着他这副呆住的样子,不再给他反应的时间:“我这边还有事,先挂了,晚上回家再说。”
屏幕暗了下去,秦燕州还保持着那个僵硬的姿势,过了好几秒,才猛地抬手搓了搓发烫的脸,低声咒骂了一句,可嘴角不受控制地、极大地扬了起来。
接下来的时间,秦燕州以更高的效率处理着公司积压的事务,亲自约谈了好几家他看好的初创公司创始人。
这几场会谈都安排在公司的小型会议室或者附近的私人俱乐部,秦燕州不再像以前那样要么心不在焉,要么盛气凌人。他提前做足功课,会谈时气场强大却并不压迫,更多的是倾听和精准的提问。
他会身体微微前倾,手指交叉放在桌上,目光专注地看着对方,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关于市
场、技术、商业模式、团队构成、甚至竞争对手的优缺点,他都了然于胸。
他的姿态从容得体,言语间既有对创业者理想的尊重,又有基于商业逻辑的冷静审视。既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目的致命弱点,也能在看到真正潜力时,毫不吝啬地表达赞赏并给出极具诱惑力的投资条件。
几位见过他的创业者出来后,都忍不住对陪同的丰禾资本员工感叹:“秦总……和传闻中完全不一样啊!太专业了!跟他聊一次,受益匪浅!”
也有人悄悄的总结,你们觉不觉得秦总在处理业务时的神态和思路,简直跟霍总如出一辙……
其中,秦燕州对一家专注于“AI+长寿干预”的初创公司尤为感兴趣。这家公司试图利用深度学习分析多组学数据,寻找衰老的生物标志物并开发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在与该公司那位年轻的、充满激情的创始人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深入会谈后,秦燕州当场就表达了丰禾的投资意向。
送走创始人后,他站在窗边,对身后的投资总监说道:“人类的恐惧有很多,但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是最原始、最普遍,也最愿意为之付费的。这不是伪需求,这是刚需。现在的技术可能还不成熟,看起来像科幻,但谁率先布局,谁就可能在未来掌握打开长生之门的钥匙之一。哪怕只是延长健康寿命五年,十年,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这个赛道,必须占住位置。”
他的话语里蕴含着一种超越眼前利益的、战略级的远见和魄力。
投资总监看着秦燕州的背影,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这一刻,他无比确信,丰禾资本,乃至整个秦氏的商业版图,都将因为这位脱胎换骨的七少爷而迎来一场全新的、充满想象力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