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全球棋局 ...
-
回到港城,时差的疲惫尚未褪去,霍敬予已置身于寰宇迅航总部的顶层会议室。
坐在他对面的,是寰宇迅航新任的CEO,一位四十出头、眼神锐利、身上带着一种混合了硅谷极客的颠覆性思维与华尔街精英的冷酷务实气质的海归精英,名叫徐明宇。他是霍敬予三顾茅庐从国际顶尖咨询公司重金挖来的悍将,以擅长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而闻名,他的解决方案总能精准切入要害,见效极快,曾帮助一家濒临淘汰的欧洲百年航运巨头,通过搭建智能调度平台,一年内扭亏为盈,股价翻了三倍。
“徐总,德尔佩克这块蛋糕,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大。”霍敬予将一份简报推过去,“北欧冷链和黑海枢纽,是两块硬骨头,也是通往未来的钥匙。”
“与德尔佩克的合作升级,是意料之中,也是重大机遇。”霍敬予指尖点着桌面上的欧洲地图继续道,“北欧智能冷链网络,核心在于打通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生鲜、医药高端物流通道。徐总你需要立刻组建一个专项小组,成员必须包含技术、冷链、关务和当地法规专家。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极地气候下的温控技术保障和能源供应;第二,与北欧各国严苛的食品药品进口标准的无缝对接;第三,构建覆盖沿岸主要港口和内陆城市的快速分拨网络。初步方案,两周内给我。”
徐明宇快速浏览,眼中迸发出兴奋的光芒:“完全没问题,北欧项目是技术驱动的极致考验,正好可以打磨我们智能化物流的‘金刚钻’,黑海项目则是地缘和商业模式的试验田,一旦成功,复制潜力巨大。”他语速很快,思维极具跳跃性和前瞻性,“除了你要求的三点外,我建议立刻成立两个‘特种部队’,采用敏捷开发模式,边调研、边设计、边对接资源,用互联网思维打这场硬仗!”
“可以。”霍敬予欣赏他的冲劲,“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你全权负责,需要什么资源,直接提。我只有一个要求:快、准、狠。”
“明白!”徐明宇摩拳擦掌,“技术层面,我们可以联合国内顶尖的制冷设备商和物联网企业共同攻关。标准对接方面,我建议高薪聘请一位熟悉欧盟药监局和食品安全局的前官员作为顾问。”
“可以,预算不是问题,关键是效率和合规。”霍敬予颔首,目光转向黑海区域,“至于黑海多功能物流中心,战略意义更大。它不仅是货物集散地,更要成为辐射东欧、中亚、甚至中东的贸易和供应链枢纽。”
他顿了顿:“你刚也说了,这里地缘政治复杂,但机遇也在于此。我们需要采取更灵活的合作模式,不排除与当地有实力的财团或政府基金共同投资开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前期调研要格外充分,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一个都不能放过。这件事,我亲自抓,你负责协调资源。”
“是,霍总。”徐明宇感受到霍敬予话语中的决心和格局,心中暗叹这位年轻董事长的视野和魄力已远超常人。
“另外,”霍敬予补充道,“通知财务和战略投资部,开始评估为这两个新项目进行专项融资的可能性。规模不小,要提前筹划,可以考虑引入长期的战略投资者或发行绿色债券。”
两人的对话高效、精准,每一个决策都直指核心,既有宏观战略,又有微观落地步骤,展现出顶尖商业领袖应有的素养和前瞻性。
处理完寰宇的具体部署,霍敬予马不停蹄地返回霍氏集团总部,没有一点停歇的,直接召见了首席财务官(CFO)梁珺和首席运营官(COO)詹姆斯·陈。
经过前一轮雷霆万钧的人事清洗与架构调整,霍氏内部风气为之一肃,效率显著提升。但霍敬予深知,这仅仅是开始。祛除沉疴是为了更好地轻装前行,而霍氏这艘巨轮未来的航向,需要更具颠覆性的构想。
他站在巨大的全球航运地图前,目光如炬,不再将霍氏视为一个传统的家族航运企业,而是将自己置于全球贸易流和供应链的宏大格局中,作为一个关键节点来思考。
“传统的船东思维已经到头了。”他对召集而来的核心高管团队说道,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霍氏未来的定位,不再是拥有多少条船,运多少货,而是如何成为全球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的整合者和领导者。”
随后,霍敬予抛出了一个震撼性的战略构想——“环球智慧物流链(Global Smart Logistics Chain, GSLC)”计划。
“GSLC的核心,是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将霍氏原有的航运资产、港口资源、以及我们投资布局的物流科技公司彻底打通,构建一个覆盖全球、实时联动、可预测、可优化、高度柔性的物流网络生态系统。”
他走到电子屏幕前,开始勾勒宏伟蓝图:“GSLC计划分四步完成,第一步打造‘数字孪生’海洋。利用北斗、物联网、大数据,为每一艘船、每一个集装箱、甚至每一票货物建立实时数字镜像。全程可视化只是基础,我们要实现的是基于天气、海况、港口拥堵、市场需求的全局动态智能调度和路径优化,极大提升整个船队的运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第二步构建‘超级供应链大脑’。整合霍氏多年积累的航运数据、港口数据和客户数据,引入AI算法,不仅能提供精准的物流服务,更要能为客户提供前瞻性的供应链决策支持。比如,预测某个市场的需求波动,提前预警供应链中断风险,甚至主动为客户优化库存布局和生产计划。从‘运货’变成‘帮客户赚钱’。”
第三步推行‘绿色航运’革命。这不是噱头,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大规模投资LNG、甲醇等清洁燃料船舶,研发风能辅助推进、碳捕捉技术。同时,通过GSLC系统优化航速和航线,大幅降低整个物流链的碳排放。这既是社会责任,更是未来进入高端市场和获取绿色金融支持的通行证。
第四步探索‘端到端’的新模式。未来,霍氏可以尝试直接对接终端消费者或品牌方,利用我们的全球网络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提供从工厂生产线直到海外消费者手中的一站式、定制化跨境物流解决方案。甚至可以考虑投资或并购一些有潜力的海外电商平台或品牌,真正掌控渠道和价值链。”
他的构想天马行空,却又逻辑严密,每一步都建立在霍氏现有基础上,却又极大地突破了传统业务的边界。
但当他阐述完那四个颠覆性的战略支柱后,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下面核心团队这三个人听得心神激荡,又感到压力巨大。这已远远超出了一家航运公司的范畴,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和产业投资公司的融合体。
梁珺率先开口,眉头微蹙,语气带着财务官特有的审慎:“霍总,这个构想……非常震撼,也具有前瞻性。但是,恕我直言,其投资规模将是天文数字。‘数字孪生’、‘供应链大脑’的IT投入、清洁能源船队的置换成本、端到端模式的试错开销……这对集团的现金流和负债结构将是巨大考验。我担心……资金链会吃不消。”
她的担忧合情合理,如同精准的刹车,防止团队过于狂热。
霍敬予似乎早有预料,平静回应:“资金问题,我已初步与秦氏集团沟通过。秦氏旗下的丰禾资本和银行板块,会对GSLC计划提供长期的、战略性的金融支持。我们可以共同成立专项基金,吸引更多长期资本进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他巧妙地将秦燕州的力量引入了棋盘。
梁珺闻言,神色稍缓,点了点头:“如果有秦氏的深度参与,资金压力确实会大大缓解。我会尽快牵头做详细的财务模型和融资方案。”
“我知道,这个转型很难,投入巨大,且充满不确定性。”霍敬予目光扫过众人,“但时代在变,贸易格局在变,客户需求在变。不变,就是等死。霍氏已经错过了上一波互联网浪潮,绝不能错过这一波产业互联网和智能化的浪潮。”
“我们的目标,不再是做亚洲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而是要成为全球供应链基础设施的重要构建者和标准制定者之一。让‘霍氏’这个名字,代表的不再仅仅是船只和港口,而是效率、可靠和未来。”
这时,詹姆斯·陈身体前倾,眼中闪烁着极度兴奋的光芒,接口道:“珺的担心是必要的,但霍总的构想绝对正确!这不仅是转型,是一场革命!”他语速加快,如同强劲的油门,“‘数字孪生’的概念可以再延伸,我们不仅可以优化自己的船队,未来甚至可以开放平台接口,吸纳其他中小船东的数据,成为行业级的操作系统!还有,‘绿色航运’不仅是成本,更是巨大商机!我们可以率先推出‘碳中和航线’产品,向高端客户收取溢价,甚至未来参与碳交易!”
他的补充极具建设性,瞬间拓展了GSLC的想象空间和盈利模式。
霍敬予赞许地点头:“James的想法很好,将这些补充进去。梁总,测算一下James提出的这些新点的财务可行性。”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深入探讨。梁珺是冷静的刹车,时刻评估风险与成本;詹姆斯是澎湃的油门,不断注入创新和扩张的野心;而霍敬予,则是沉稳掌控方向的方向盘,精准决策,平衡节奏,引领着整个战略朝着既宏大又务实的方向前进。
这铁三角的配合,堪称完美。
讨论一直持续到午间饭点,梁珺有另一个财务会议,先行离开。霍敬予和詹姆斯意犹未尽,决定一起去集团高管食堂边吃边聊。
食堂环境优雅,取餐区菜品丰富。两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话题从严谨的战略部署,转向了对未来更天马行空的畅想。
“你说,未来我们的‘供应链大脑’能不能预测到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扇翅膀,会对上海港的吞吐量造成什么影响?”詹姆斯开着玩笑。
“也许不行,”霍敬予难得地幽默回应,“但预测下个季度的爆款商品,帮客户提前备货,应该问题不大。”
两人相视而笑,对即将创造的未来充满期待。
就在这时,霍敬予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燕州。
他笑着接起,电话那头立刻传来秦燕州活力十足的声音:“媳妇儿!吃午饭没?吃的啥?我们食堂今天有黑椒牛仔骨,还不错,给你看看!”
接着发来一张照片。
“正吃着呢,和James在食堂随便吃点。”霍敬予自然地回答。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音量陡然升高:“和James?!就你们俩?吃烛光午餐?!”
霍敬予失笑:“只有午餐,没有烛光。在员工食堂大厅。”
“靠!你们食堂大厅那个廊灯我见过,黄澄澄的烛光造型,四舍五入就是烛光午餐!”秦燕州的醋劲隔着电话线都能溢出来,“不行!视频!我要云加入!绝对不能放任你们俩单独‘烛光午餐’!”
霍敬予无奈地摇摇头,嘴角却噙着纵容的笑意。他对詹姆斯做了个抱歉的表情,挂断电话,接通了秦燕州发来的视频邀请。
屏幕上立刻出现秦燕州放大版的俊脸,背景是他自己公司的食堂。霍敬予将手机架在桌上,让他能看到自己和詹姆斯。
“这样行吗?”霍敬予问。
“不行!角度不对!我要跟你面对面!不然怎么叫一起吃饭?”秦燕州在那边指挥。
霍敬予只好拿起手机,调整角度,让屏幕里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几乎平行。
詹姆斯看着这对夫夫的互动,终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对屏幕里的秦燕州打招呼:“嗨,秦。放轻松,我只是和你丈夫吃个工作午餐。”
秦燕州在屏幕那头哼哼:“James,不是我不信任你,主要是我家霍先生太迷人,我得看紧点!”
詹姆斯大笑,对霍敬予说:“敬予,我终于见到一个醋劲比我家那位还大的了!韩最多算个‘醋王’,你家这位,简直是‘醋精’转世!”说完他笑着站起身,端起餐盘,“好了,不打扰你们二位‘烛光午餐’了,我找个地方安静吃完。秦,看好你的人。”
詹姆斯识趣地离开后,霍敬予对着屏幕里的秦燕州挑眉:“满意了?秦醋精?”
秦燕州得意洋洋:“一般满意吧。快,给我看看你吃的什么?有没有背着我偷吃冰淇淋?”
于是从这天起,只要霍敬予在集团食堂用午餐,只要秦燕州没有重要会议,这一幕“烛光造型灯下的视频午餐”就会准时在霍氏集团的食堂上演——他们年轻英俊、气场强大的董事长,独自坐在餐桌旁,面前架着一部手机,屏幕里是另一个同样英俊逼人的男人,两人一边吃着各自食堂的饭菜,一边隔空闲聊。
“你这个西蓝花看起来没我的绿。”
“嗯,你的黑椒牛仔骨看起来汁不错。”
“那当然,下次带你来吃。”
“好。”
公司的内部论坛和私下群里,员工们一边嗷嗷叫着被狗粮喂饱,一边又忍不住感叹:
“以前觉得霍总高不可攀,现在觉得……好亲民啊!”
“秦总也太可爱了吧!盯夫狂魔!”
“这是什么神仙爱情!又是强强联合又是双向奔赴!”
“撒狗粮不要钱的吗?哦,他们确实有钱……那没事了……”
冰冷的商业战略与温暖的日常爱意,在这对夫夫身上奇妙地融合,成为了霍氏集团一道独特而充满人情味的风景线。
而霍敬予,则在伴侣这种略显幼稚却无比真挚的陪伴中,汲取着前行和变革的无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