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风波再起 ...
-
……
(校园回忆插叙)
那是肖煜备战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性编程大赛的前夕,压力巨大,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头疼得厉害。
颜颜找到在实验室里对着电脑屏幕揉额头的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走过去,站到他身后,用微凉的手指替他轻轻按摩着头部的穴位。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她的声音轻轻的,像夜晚的风。
“怕输。”他闭着眼,享受着她难得的温柔。
“输就输呗,”颜颜语气轻松,“在我心里,你早就赢了。”
那时她的安慰,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纯粹和盲目,却给了他莫大的力量。
……
如今,她的安慰不再盲目,却更加深沉有力。
因为她见证过他真正的谷底,也陪伴着他一步步爬起,她的信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颜颜,”肖煜闭着眼,低声开口,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有时候我觉得,这个圈子……真没意思。”浮华、虚伪、身不由己。
颜颜按摩的动作微微一顿,随即继续,声音平静:
“但这里有你想演的角色,有你想讲述的故事。我们不忘初心,就好。”
她的声音像是一盏灯,在迷雾中为他指引方向。
是啊,他热爱表演,渴望用角色说话。其他的,都是附加品,或者……需要克服的障碍。
“嗯。”
他应了一声,将她搂得更紧了些。
“等这部电影拍完,我们休息一段时间,出去走走,就我们两个。”
“好。”
颜颜轻声答应,嘴角弯起温柔的弧度。
这是他们对未来共同的期许,也是支撑彼此走过眼下困境的动力。
在两人小心翼翼的维护和肖宸全力以赴的投入下,《深空》的拍摄终于接近尾声。
肖煜的表演赢得了剧组上下的一致尊重,连那位严苛的导演也在杀青宴上,当着所有人的面,拍了拍肖宸的肩膀,说了一句:
“小子,是块好料,没看错你。”
这对导演而言,已是极高的评价。
杀青离开戈壁滩那天,天气难得晴好。
望着身后那片承载了数月艰辛、汗水与情感挣扎的苍茫土地,肖煜和颜颜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然而,刚回到北京,现实的挑战便接踵而至。
虽然“秘婚”风波的热度已降,但其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发酵。
一些高端品牌对肖宸的考察变得更加谨慎,认为他的“形象风险”增高了。
几个原本十拿九稳的优质剧本,也传来了资方更倾向于选择“背景更简单”的演员的消息。
工作室的会议上,气氛有些沉闷。
“妈的,这帮势利眼!”
大刘忍不住骂了一句。
颜颜看着手中的报表,眉头微蹙,但眼神依旧冷静:
“困难是暂时的。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让《深空》成功。只要作品立住了,所有的流言蜚语都会不攻自破。”
她看向坐在主位,一直沉默不语的肖宸:
“肖煜,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需要保持低调,但也要有策略地释放一些积极信号。我已经在接触几个有分量的电影节和媒体专访,重点会放在你对角色的理解和专业态度上,强化实力派演员的标签。”
肖煜抬起头,目光与颜颜交汇,看到了她眼中的沉稳和力量。他点了点头,声音沉稳:
“你安排就好。我听你的。”
此刻的“听你的”,不再是无奈的妥协,而是历经风雨后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托付。
他们是一个团队,一个整体,共同面对着外界的风浪。
在颜颜的精心运作下,肖煜陆续登上了几家权威电影杂志的封面和内页,访谈内容深度、专业,有效扭转了部分舆论风向。
同时,工作室也开始接触一些不那么依赖流量、更看重演员本身特质和演技的文艺片和正剧项目。
日子在忙碌和低调中流逝。
肖煜和颜颜的关系,在对外缄默的同时,在私下里却愈发亲密和稳固。
他们像是共同守护着一个珍贵的秘密,在聚光灯照不到的角落,构筑着只属于彼此的温暖世界。
这天晚上,肖煜受邀参加一个圈内小范围的私人聚会,颜颜作为经纪人陪同。
聚会地点在一个会员制的高级会所,环境私密。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在走廊拐角,意外撞见了几个举着手机、明显是蹲守的狗仔!
闪光灯骤然亮起,对着两人一阵猛拍!
虽然他们并未做出任何亲密举动,只是并肩而行,但在这种敏感时期,同框出现本身就足以大做文章。
大刘和助理立刻上前阻拦,场面一时有些混乱。
肖煜下意识地就想将颜颜护在身后,颜颜却比他反应更快,轻轻拉了一下他的衣袖,微微摇头,示意他冷静。
她自己则上前一步,面对狗仔的镜头,表情管理无可挑剔,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疏离:
“不好意思,私人行程,不接受拍摄,请让一让。”
她的镇定反而让那几个狗仔有些讪讪。
最终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他们顺利离开了会所。
车上,气氛有些凝滞。
“对不起,”肖煜低声说,语气带着懊恼,“是我没注意……”
“不关你的事。”
颜颜打断他,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霓虹,声音很轻。
“只要我们还在这个圈子里,这样的事就避免不了。”
她转过头,看向肖煜,眼中没有抱怨,只有一种认命般的平静,和深藏其下的坚韧。
肖煜看着她,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住。
他伸出手,紧紧握住她的手,一字一句地说:
“不会永远这样的。颜颜,我向你保证。”
他一定要变得足够强大,强大到足以保护她,强大到可以无视所有的流言蜚语,光明正大地牵起她的手,站在阳光之下。
这场无声的战役,还在继续。
回到北京后的日子,像是一场精心计算的棋局。
颜颜作为执棋者,冷静地布局落子。
她为肖煜筛选的访谈和杂志拍摄,无一例外地聚焦于《深空》的创作过程、角色解读,以及肖煜作为演员的自我修养和职业规划。
通稿里不见半点绯闻的痕迹,只有扎实的内容和诚恳的态度。
这种“去娱乐化、强化专业性”的策略,如同细水长流,逐渐冲刷着之前绯闻留下的污迹。
业内开始更认真地审视肖煜作为演员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他看作一个带有争议话题的流量明星。
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实力派导演和制作人,也重新抛来了橄榄枝,虽然项目体量可能不如之前流失的那些商业大作,但艺术价值和角色深度却更上一层楼。
肖煜完全信任颜颜的安排,将自己沉浸在各种准备工作和对新剧本的研究中。
他推掉了几乎所有不必要的应酬,生活轨迹简单得近乎单调:家、健身房、工作室、偶尔的拍摄或访谈。
在外人看来,他沉静得有些过分,甚至带着一种“看破红尘”般的疏离。
只有颜颜知道,他是在积蓄力量,等待着那个能让他彻底打破僵局的机会。
两人私下里的相处,成了高压生活中唯一的透气孔。
他们会一起在深夜看一部老电影,为某个镜头争论;会在周末的清晨,伪装后去早市买最新鲜的蔬菜,然后回家一起研究一道新菜,常常把厨房弄得一团糟,相视大笑。
这些平凡琐碎的日常,构成了他们感情最坚实的基底,抵御着外界的风雨。
……
(校园回忆插叙)
那是他们在一起的第一个冬天。
南方的城市难得下了一场小雪,雪花落地即化,湿冷刺骨。
肖煜拉着颜颜跑到学校后山,那里人迹罕至,居然积了薄薄一层雪。
他像个孩子一样在雪地里打滚,又笨拙地团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雪球递给颜颜:“喏,送你的,全世界独一份。”
颜颜看着他那冻得通红却兴奋异常的脸,接过那团冰冷的、毫无美感的雪,心里却暖烘烘的。她小心翼翼地把那团雪放在一个塑料袋里,想带回去,结果没走到宿舍就化成了一滩水。
肖煜看着她懊恼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然后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一圈圈裹住她冰凉的手:“笨蛋,有些东西,留住那一刻的感觉就好了。”
那一刻,雪是冷的,心是烫的。
……
从留存瞬间到珍惜当下,他们的爱在时光的淬炼中,变得更加务实,也更加深刻。
时间在忙碌与等待中悄然流逝,终于,《深空》完成了后期制作,定档暑期。
宣传期如期而至,这一次,肖煜作为绝对的主演之一,站到了台前。
发布会、综艺宣传、路演……行程密集。
颜颜作为经纪人,全程跟进,安排得滴水不漏。
她敏锐地察觉到,经历了戈壁滩的淬炼和后续的沉淀,肖煜面对媒体和公众时,气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依旧谦逊有礼,但言谈间多了份从容和底气,不再急于证明什么,而是用一种沉稳的力量,阐述着他对电影、对角色的理解。
这种变化,被许多媒体和影评人捕捉到,并给予了积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