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穿越之我在古代当厂长 ...
-
很快到了重阳这天,陈璐带着周兰丫丫和两筐花到了黑龙山,这里已经是满坑满谷的小贩了,陈璐交了摊位钱,顺利找到一个位置。
把簸箕摊在框上,把花摆好。今天带的全是绿色菊和粉桃花,可以覆盖掉所有性别。
还可以省去解释,因为这节气不可能有桃花,真的绿菊又非常稀少昂贵。
花一摆好果然吸引了大批的目光,来游玩的多半是有消费能力的,陈璐今天的定价直接翻倍,绿菊八十文,桃花六十文。
周兰忧愁又忐忑,这也太贵了,还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陈璐却非常自信,带着笑吆喝。
很快就有书生模样的几个人来看,几人看着绿菊啧啧称奇,一人买了一朵戴在头上,爬山去了。
周兰一下拿着二百四十文放进钱盒里,手都在颤抖,三朵花能卖这么多钱!好看又稀奇,接下来他们的花像是被哄抢一样卖完了。
还没到正午,天气很凉快,陈璐提议:“不然我们也去爬山,上去逛逛。”
周兰忙摇头低声:“这怎么行,钱怎么拿,万一让人偷了抢了怎么好。”
对哦,一大堆铜钱,也很重。陈璐忘了这一点,几人只好买了点吃的填了填肚子回家,一路上周兰都在心惊胆战,生怕被人抢钱,陈璐笑说:“兰姐放轻松,你越紧张人家越怀疑你有钱。”
周兰一听有道理,只好低着头掩住神色。
到了家把门锁好,几个人在堂屋坐下把钱倒出来,开始数钱,陈璐数,周兰和丫丫负责把钱穿进麻绳,他们足足穿了七条,七两银子!
周兰激动地用手小心翼翼摸着那些钱,说:“我这辈子第一次见这么多钱,璐哥儿,你真是……真是有大本事。”
丫丫崇拜地看着陈璐,陈璐摸摸丫丫的头说:“你们也帮了我很多,要不是你们我做不了这么多花,也赚不到这么多钱。以后我们还要赚更多的钱。”
他们把钱收进盒里,加上之前几天攒下的三两,现在他们的财产正式突破十两,可喜可贺。
陈璐拿出一吊递给周兰:“兰姐,这是给你的。” 周兰慌得直摆手:“使不得使不得,哥儿别说笑,我怎么能拿你的钱。”
陈璐认真地说:“兰姐,这算是你的工钱,以后你还会有更多的。你不能老把自己当外人,当奴婢。”
周兰落下泪来,伸手接过了钱。陈璐轻声说:“丫丫的爹是不是快尾七了?我们也该买纸钱祭品去烧一烧了。”
周兰低头:“你还记得。”
“我还是丫丫舅舅呢,来乖丫丫,舅舅给钱你买糖吃。”说着递了二十个铜板给丫丫。
丫丫看看娘,周兰点点头,便欢天喜地地收下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黑龙山那群戴绿菊的人大出了风头,别人带鲜花到下午下山,已经蔫儿吧唧缩成一团了,只有陈璐卖的象生花还精精神神的毫无枯萎迹象,到了夜里,这群戴绿菊的学子又有重阳诗会,不败绿菊更是出了好大的名声。
第二天就有好几个伙计敲了陈璐的家门,都说是他们主人家都要买不败绿菊的。
陈璐一下子接了好几个大单。周兰也是一脸喜色。接到了单子,那就不用出门叫卖,陈璐开始琢磨雇人了,光凭两个人,单子短时间内肯定是越来越多,做不过来的。
陈璐找了巷子尾两个大婶,陈寡妇的后事她们是主动来操持的,她们以前三个一起给人浆洗衣服,算是有交情。
李婶是个圆脸,约莫四十出头,打扮利索,看着是能干活的,赵婶秀气一些,但也是个和气人。
两位婶子一听有些迟疑,不知道是要做什么。陈璐开出一天四十文的工钱,而且是日结。两人当即就答应了,四十文!她们想都不敢想的,就是拉磨也有劲!
陈璐对她们展开两天的培训,她们很快学会裁片和粘花瓣,在塑形和上色方面都不太行。只有周兰算塑形熟手 ,陈璐也能腾出手来设计更多花型,接下来可能会面对一些挑剔的贵妇人,得多多做一些样品。
第二天,大量的通脱木也到了,半月前陈璐雇了个打柴的老汉,专门给他送通脱木 ,为了保密,指定送到一个租的小仓库里,然后脱出芯,再用木箱装好把脱好的芯在每日清晨送来,整个流程的人员都避免他们见面。陈璐为了这个保密运输花了好多钱,好在现在还没出什么岔子。
一个造花小工厂已经初见雏形。
因为出门送货的时候也多了,陈璐偶尔也雇车,但古代的车没那么好雇,要不是提前预定通常得等好久,他琢磨自己搞一辆车。
这天回家看见王奶奶家没关门,他们家的傻孙子又溜达出来玩,拖着个破板车来回跑,上门坐了几个小孩哈哈大笑,学着人家赶车的样子,拿着根棍子打王小海的后背。
那板车看起来不轻,这傻孩子力气倒是挺大。陈璐把那群孩子赶走,跟小海说:“你奶奶不在家?”
小海傻呵呵说:“走,去。” 陈璐无奈:“你赶紧回家去。” 王小海突然来拉陈璐,指着车说:“坐,我,跑。”
陈璐拍拍这个傻子,帮他把板车推回去,然后发现这板车挺结实的,就是板挺旧了。
这时候王奶奶回来了,手里提着篮子,看样子买菜回来了。
看见王小海又把板车拉出来,背上有棍子印儿,骂他:“你个傻小子又给人家当牛做马去了。” 然后跟陈璐寒暄:“小路,回来了。” “哎,刚回来。”
几人把板车竖起来放好,然后看见王奶奶院子里还有个草棚,居然还有马槽,陈璐当下就决定了。跟王奶奶说:“王奶奶,跟您商量个事呗。 ”
王奶奶把菜篮子往地上放,坐下来折菜,递给陈璐一个板凳说:“小路,坐下说。”
陈璐坐下帮着一块儿折菜,说:“我打算买匹骡子,以后出门方便些,但我家又没地方养,正好你们家又有板车又有草棚。我想雇小海给我赶车,您看行吗?”
王奶奶听这事摇头:“都是多年的邻居,板车草棚你尽管用,给两个铜板就行,但我家这个傻小子怎么会赶车,误了你的事就不好了。”
陈璐说:“我看他挺认路的,跑多远都能回来,上回我在塔楼那边还见到他在那儿玩呢,那儿多远啊,我都不一定能摸回来。”
王奶奶笑了笑:“他也不是一出生就是傻的,小时候聪明着呢,还跟着小冬,就是李秋他弟,学了几个字,回来还给我们念呢。哎。”
陈璐意外:“那他是怎么?” 王奶奶叹了一口气,手里停了下来,拿着菜杆子发愣,半晌,说:“你不知道,你家是后来才搬过来的,小海他爹给一户人家赶车,娶了个主人家的丫鬟,就是小海他娘,伶俐得很,生了小海后,又去给人家看了几年孩子,我带着小海。夫妻俩一个月回来看我们一次,给钱花用。小海五六岁的时候,小海他娘又怀上了,郎中说是怀了双生,得小心养着,就接回家来。没成想还是生不下来,活生生疼了两天,稳婆都不敢揽,他爹磕破了头,郎中也直摇头。第三天他娘叫了一夜,天没亮就咽了气。”
说着王奶奶用枯干的手抹了抹眼睛:“唉,小海从那时起就不怎么说话了,好好的孩子渐渐也变得痴傻。我那儿子照旧给人家赶车去,一年半载也不见回来一次,倒是托人每月送钱回来。”
陈璐默默叹了口气。一旁的王小海无知无觉,拿着菜杆子傻呵呵地吹。
陈璐把菜拢好放回篮子里说:“小海也十五六了吧,大了总要谋个营生,以后也好立足,奶奶,您听我的,让他给我赶车,赚一些钱存着。以后我多少都会看顾他。”
王奶奶说:“路哥儿,你也是苦命孩子,好在你自己个开了窍,自己有了本事,但小海,怕是……”
陈璐握住王奶奶的手,认真说:“让他试试,不行再说。” 王小海突然在一旁叫起来:“架!车,车,跑!”
陈璐说:“您看,他听得懂。”
王奶奶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好吧,让他试试,路哥儿,要不行千万别勉强,别耽误你的事是主要的。”
陈璐答应:“您放心。”
接下来几天陈璐买到了骡子,板车也修了修洗干净,买了草料放在王奶奶家。
一切就绪,王小海兴奋地开始了试驾,骡子大都温和,好使唤。
王小海估计是遗传了他爹,架得有模有样,而且认路能力也非常好,只要陈璐说出地名,他就能到,甚至不用停下来问路。
陈璐连续两天出门,对王小海的能力比出了大拇指,王奶奶欣慰落泪:“这傻小子。”
买了骡子,还置了一些桌子凳子,钱还剩了点,突然想起李秋家的钱还没还呢。赶紧买了点糕饼搭着,上门去还钱。
李秋的娘刘大梅开了门:“哟,是小路啊,什么事啊?” 陈璐露出微笑:“之前李秋哥借给我的钱,我来还了,婶子,这给您。”
说着把钱和糕饼都递给她。刘大梅接了银子,脸上带了笑:“你这孩子,还买东西做什么。”
“这是一点心意,不值什么。”
刘大梅问:“听说你雇了两个人干活?” “是啊,做点头花拿出去卖。”
刘大梅点点头:“有活儿做是好。”
陈璐问:“婶子要来吗?” 刘大梅笑着摇头:“我眼睛不好,不敢耽误你的活儿,难为你记着。婶子家有活计做。”
陈璐道了别回家。刘大梅关了们,看看布包里的银子,除了二两,还多了一百文。糕饼也有两斤,叹了声:“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