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2 ...

  •   故事应该从哪里开始讲起呢,所有的开头应该都来源于那次洗牌式的分班吧。

      那是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据说为了更加集中的培养优秀的学生,高二到高三会进行一次重新分班。

      虽然不知道是哪位老师,迫于何种实际情况的巨大压力才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而学校内部又是否经过了不同的争论,然后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

      同意这个提议的老师们的想法,大致也可以猜到,要想今年高考考个好成绩,只有保住上位圈的学生们,全力扶持他们,争取出一个清华或者北大的学生,这对学校的声誉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只有学生考的好,学校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而学生考的好不好,除了看每年高考的一本、二本学校的录取率,就是看这年学校出了几个名牌大学的学生了,尤其是这种像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学,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种,才有挂横幅宣传的资本。升学率这种东西,可能就老师会看看了,毕竟这种东西的参考性好像不是很高,对于家长来说没有很大的诱惑力,和直观的冲击。如果说今年出了一个北大或者清华的学生,学校自然会大力宣扬,家长也会觉得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错,还出了清华北大的学生。虽然我也不知道这种参考是不是具有意义,但是现实不就是这样吗,只有那些拿第一的,得冠军的人才会被人记住,而那些就算只是第二第三名的人总是被人忽略,更不用说那些可能根本就排不上什么很前面的名次的人了,他们好像注定了就是陪跑,就只是陪衬,连多看一眼都觉得累。

      于学校来说,于很多老师来说,成绩就代表着一切。而那些可以为学校争光的人,自然就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人,只有他们中的人,才可能出清华或者北大的学生,难道不是吗?所以,只有集中所有的精力在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些学生身上,帮助他们提高成绩,这样才可能给学校带来最大的收益。

      也不知道是否有站在学生角度考虑,觉得不应该这样做的老师,不管怎么说,学校都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应该平等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这样重新搞一个精英班出来,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是不是不大公平,而且在高三这样的节点重新大规模的分班是不是会影响学生们的情绪从而影响学生们的成绩。

      还是大多数老师都选择了默认,觉得既然是对学校好的事情,大势所趋的话,也没有必要出头讨苦吃。或者老师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这样做是不是不公平的,因为现实就是如此,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所以我们也这样做,有错吗,难道会有人说错吗?

      其实也不是真的想去追究每个人的真实想法,而且每个人做出符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决定旁人也没有权利去过多指责。只是现在想起来,我会觉得学校真的很残酷,很现实,一个学校的运作不是一个学生能够理解的,但是我还是想保持老师在我心中崇高的地位,我觉得老师就是首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的,怎么做对学生更好,怎么做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真心为学生着想的,所以即使现实很残酷,我还是想去相信有真的老师的,它不是只是一个工作岗位,想去相信才更想知道你的真实想法,不想一概而论。

      但是,其实背后的种种,作为只是经历这一政策的人来说,也只能去想象了。

      而且就算知道了背后的真相那又怎样,可以改变所有的局面吗,最终不还是选择了实行吗,对于学生来说,只有选择接受的份,至于消化的了消化不了那是学生自己的事,与老师无关。

      原来文科班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保送班,即没有参加中考,直接保送的学生,这类学生是学习成绩最优异的学生,全年级排名第一第二的学生都在这个班上,配备的师资力量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自然是最好的;第二等级:尖子班 ,中考成绩中最好的班级,学生成绩也是很好的,虽然也有挺多学生年级排名很靠前,甚至超过保送班的一些学生,但是整体成绩还是低于保送班,很难有进全年级排名前三的同学;然后剩下的学生也是按照成绩排名进对应的班级,剩下还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

      至于原来有多少重点班和普通班,没有特别关注过,具体不清楚,文理科都是一样的分班制度,文科只有一个保送班和一个尖子班,理科据说好像成绩比文科好,在上位圈的班级比文科设置的多。现在学校说为了提高高考的成绩,提出重点培养的政策,需要重新调整班级,精简保送班名额,调整尖子班,重新分配班级。

      反正就是主要按照高二期末考试的成绩,参考平时考试的成绩,可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吧,重新分班,至于具体怎么操作,都是看学校老师安排,最终学生只看到通告出来的名单结果。
      只有一个精英班,以后不会再有保送班和尖子班,新增一个重点班,变成三个重点班。

      意思就是把现有的保送班和尖子班合并,成立一个只有少数人的强化班或者说是精英班,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然后剩下的学生,包括从保送班和尖子班刷下来的学生被分配到重点班里面去。

      这次分班中,最惨烈的应该就是尖子班的学生了,只有少数可以进入到保送班,而剩下的人得全部被平均分配到三个重点班去。

      其实,很早之前有隐约听说分班的事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同学们之间已经在开始讨论这件事情。刚开始是保送班的学生在议论纷纷,然后传到了尖子班,他们以为我们知道这个事情,其实我们完全不知情,又引起了不少的轰动。

      很多同学都说,那这不是意味着我们就要被抛弃了吗,总共就28个名额,保送班本来就有40个人,尖子班有46个人,那等于基本要抛弃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

      你可以去吗,不能,你呢,以我的成绩肯定去不了,只能等着被刷了,哎。可是这是不是有点过分了,高三了还分班。有什么办法,听说去年高三的也有分班。可是,去年他们好像考的不怎样啊,就精英班的人考的不错,好像说有一个考的很厉害,但是其他人考的都不怎么样。啊,是吗,那怎么办。

      虽然对此事早有所闻,有些同学之间也是议论纷纷,但是向来对这些事情都不是很在意,也就没有太当回事,该上课上课,该学习学习,不想管太多其他它的琐事。考试前,也没有想这么多,就觉得反正就是一场考试,要考就考,要分班就分班,这都不是学生可以决定的事情,而且历来也不对这种事情提前忧虑。

      但是等分班结果出来的时候,真的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也许是影响自己一辈子的一件事了。

      也不是说这件事是足以影响我一辈子前程的事,或许也可以算是吧,如果当初还是在班主任的班级,结局又会是怎样呢,说实话,心里不是没有这样想过,只是还是没有答案,有也是悲伤的想法。只是这件事,在高中毕业后的很多年里,都在脑海里不断的重演,尤其是心情低落的时候,或许直到很多年后还是会一直想起吧,不知那时是否真的已经学会了忘怀。

      那一年暑假的某一天下午吧,分班结果出来张贴在了高二教学楼的公告栏里,已经不记得看完结果是什么心情了。

      只是照例的来学校,照例的和大家一样,在一张张纸上找自己的名字,原本就不是感情丰富,喜欢情绪外漏的人,但是我想那天看完公告心里多少还是有一些复杂的感情吧,只是一下子还没有接受,所以还没有什么爆发。

      很多同学都围着看自己被分在了哪个班,谁是班主任,被分到一个班的还有哪些人,又有哪些人是认识的,那些人是不认识的,哪些人又是自己玩的好的。大家都议论纷纷,互相问被分到了哪个班,说为什么自己被分到这个班,为什么别人分到了那个班。真的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挤在人群里,我也找到了我被分配到的新班级,哦,原来是这个班,然后也有几个认识的人,但是没有太悲伤,也没有一丝兴奋,好像也就是这样吧,内心貌似没有很大的起伏,站了一会儿,然后默默的离开了人群,沿着走廊往楼梯入口走。

      看完分班结果,上楼回班上的时候,碰到了班主任,我正上楼回教室,他正下楼不知道要去哪,没想到刚好碰到,都略微有些尴尬,就那样站在楼梯间说了几句话。那时候我是什么心情呢,由于时间真的太过遥远,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他好像问了我一句,看分班结果了吗,你分在了哪个班。好像模糊的记得回答了答案,嗯,9班,然后就匆匆上楼了。当时的心情肯定是不好的,有点低落的,也没想到刚看完就会碰到班主任,心里惊了一下,因为心里还没有缓冲过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那时是高二(11)班,位于高二教学楼左侧二楼第一个教室,记得上楼后就回到了班上,至于回到班级后做了什么,也不记得了,也许有很多人坐在一起讨论,你分在了哪个班,你分在了哪个班吧,还是没有呢,真的没有任何的印象了。

      而那一天,还做了什么,也完全没有了印象,可能忙着收拾东西,可能看完结果就回家了,只记得一件事,看完分班结果,楼梯碰到了班主任,记忆里好像只留下了这个痕迹,然后以后的很多年里,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回想起这个片段。

      那一刻,他说了什么,我又说了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看到这样的结果,那一瞬间其实内心是非常难受的,他是否看出了我内心的不开心,无法接受,还有不舍得,以及自那以后很少再说过话,虽然经常会碰到,但是每次都是躲的远远的,那是内心产生的不受控制的行为,到现在,我自己也无法解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