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0、转机 ...


  •   薄暮出发去南美前,两人闲聊时提到了接下来的日程安排。吴忌翻着日历,随口说道:“明年七月到九月,我得准备考试,时间上可能会比较紧张。”

      “考试?什么考试?”薄暮有些疑惑,吴忌的学业不是早就完成了吗?

      “医师资格考试,还有申请执业证书。”吴忌解释道。

      薄暮愣住了,有点惊奇的看着吴忌:“等等……你在医院……是无证行医?!”哈哈哈,什么鬼。

      吴忌被他这反应逗得哭笑不得,放下日历,无奈地看着他:“想什么呢!当然不是!我现在算是临床实习,不算独立行医。”

      他看薄暮还是一脸懵,便耐心地详细解释起来:“每个国家的医学教育和认证体系不一样。我们国家医学本科就是五年,毕业后有一年的临床实习,然后考取医师资格证和执业证,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医生,可以独立负责病人。但在美国,我读的是MD,虽然是医学博士,但我回来后去认证,差不多是本科学历。美国那边的体系更注重临床技能培养,住院医师培训要3到7年,通过考核后才能获得独立行医的资格。”

      吴忌最后总结道:“简单说,就是体系不同,门槛和路径也不一样。我现在的身份,更像是一个高级实习生或者培训中的住院医,不能独立签发医嘱或主刀复杂手术。”

      薄暮听得有点晕,认真想了一下。他之前只知道吴忌是哈佛医学院毕业的博士,以为他回来就能直接当医生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要求。“所以……你这个博士,在国内……只相当于本科?”天呐,真让人抓狂,吴忌可是八年的课程学了六年。

      “可以这么类比,但也不完全准确,毕竟知识和技能储备是不同的。”吴忌笑了笑,,“不过没关系,按规矩制度来就好。”他看重的是他学到了什么。

      看着吴忌如此平静,薄暮忽然想起吴忌毕业时,他那位哈佛导师极力挽留他的情况,当时只觉得是惜才,现在才更深切地体会到,那位导师是真正看到了吴忌在医学上的天赋、执着和那种不浮躁、肯踏实的韧性。吴忌放弃在美国可能更顺畅的路,是真心想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

      想到这里,薄暮心里一阵心疼。明明在经济学金融领域已经是耀眼的存在,却甘心在医院里从一个小小的住院医生做起。那些从头开始的艰难,那些需要默默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吴忌从未抱怨过一句,只是平静地、坚定地走在他选择的道路上。

      在医院工作,会觉得时间很快,也很慢。熬夜,值班,连续工作二十多个小时似乎已经是家常便饭。吴忌发觉,呃,他需要薄暮回来给他制定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他年纪轻轻,有点熬不住。也可能是之前他的生活太规律,一时还有点调整不过来。

      姥姥被大姨留在上海一直住着,吴忌每个月抽空去看望一次,姥姥觉得吴忌太辛苦,来回跑,就不让吴忌这么辛苦,打电话就行,等过几年她在回京城养老。让吴忌安心工作。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次年夏天。吴忌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医师资格考试。拿到成绩单那天,他心情不错,但晚上和刚回京不久的薄暮聊起时,却带着点小小的遗憾。

      “笔试过了,操作也没问题。”吴忌说,“就是中医相关的那部分,得分相对低一些。看来这方面还是我的知识盲区,以后得找时间多研究研究。”

      薄暮看着他这劲头,既佩服又觉得可爱,搂着他的肩膀笑道:“吴医生要求真高。”

      “医生是终身学习的职业。”

      “医生真的是很辛苦的职业。”

      “哪个职业不辛苦呢?”

      这一年,大家都有好消息。嘟嘟凭借着积累的积分和稳定的发挥,成功获得了代表香港参加雅典奥运会的席位。虽然他在所有参赛选手中,成绩并非顶尖,但他自己非常满意,他觉得自己还小,还有很多机会,心态是超级放松。

      “能去奥运会就是胜利!”嘟嘟眼睛亮亮的。

      不过,年轻人终究有年轻人的锐气。在简单的庆祝家宴上,他灌下一大口饮料,放下杯子,神情认真笃定,立下豪言壮语:“哥,我跟你们说,这辈子,我吴子都,一定要拿一次奥运金牌!一定!”

      吴忌和薄暮举杯,“祝你早日成功!”

      这臭小子,怪争气的。

      吴忌的医学之路,在看似平稳的轮转和学习中,悄然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吴忌已经在神经外科,那天,科室收治了一位病情极其复杂的转院患者,脑部肿瘤位置刁钻,在手术禁区脑干,手术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生命危险,而且手术难度极高。

      科室组织了多次大会诊,各位专家意见不一,治疗方案迟迟难以最终确定。科室主任压力巨大,那几天眉头始终紧锁。

      在一次讨论会上,各位资深医生依旧争论不休,主要集中在手术做还是不做上。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吴忌作为住院医,本来只是负责记录和学习,并没有发言。中途,主任请来了唐教授,不,唐教授还是院士。唐教授风尘仆仆,显然是刚回京城就赶来了医院。

      唐教授坐在那里,认真看着病理报告,头发已经花白,神情极为认真。

      “患者才21岁,是个很有前途的运动员。我来,是做手术的。现在讨论手术方案。”一锤定音,不用讨论用什么方法治了,不做手术就是个死。

      吴忌抬头看着影像资料上那个棘手的肿瘤,听着老师们激烈的讨论,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开始飞速运转。一个大胆的想法冒出。

      当讨论再次陷入僵局时,一直沉默的吴忌,举起了手:“唐教授,我的实验室有世界上最顶尖的手术室,和巴罗研究所的一样。”

      吴忌淡定的说了他的设备,完整的术中影像导航系统,还有薄暮不知道找谁搞到的最先进的术中磁共振系统,可以说是全套的顶级设备。

      众人瞪大眼睛,他在说什么?实验室?最好的设备?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吴忌身上,带着审视,又似乎觉得不可能,设备采购要几百万美元,什么概念,现在他们的工资才一个月三千多,吴忌工资也才两千多。

      不过有的同事就想起给吴忌送饭的保姆,我去,不会真的是谁家的小少爷吧。

      “吴医生,”一位资深的副主任医师皱起眉头,语气带着提醒,“我们在讨论患者的手术方案,严肃一点。”他显然认为吴忌是在天方夜谭。最好的设备?一个住院医的实验室?这听起来太不靠谱了。

      这位也是看不惯吴忌挑食的毛病,冷饭不吃,还让保姆送饭。

      然而,坐在主位的唐院士却抬手制止了那位副主任,他那双阅尽千帆的眼睛锐利地看向吴忌,没有轻视,只有探究:“吴忌,从哈佛回来的那个?”他显然对吴忌有些印象。

      因为在最好的医学院学完回来的医生,屈指可数,去年就吴忌一个人。其实很多人关注到了吴忌,也在默默看他的发展。只是没想到他的实验室竟然还有手术室。

      “是的,唐教授。”吴忌站起身,语气依旧平静,“实验室,就在学校医学院的7号红楼。现在就可以去看一下,手术方案可以很快定下来。”他相信以唐老的技术,手术成功率极高。

      有些设备,是薄暮帮他买到的。

      “如果手术在我的实验室进行,”吴忌继续道,目光坦然地迎向唐院士,“我们可以利用iMRI在术中进行实时扫描,确保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同时最大限度避免损伤周围至关重要的神经核团和传导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亚毫米级的精度,而神经监测能实时反馈功能区状态。”

      而且会为唐教授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彻底的切除可能性。

      会议室里响起了低低的议论声。几位专家交换着眼神,有人依旧怀疑,但更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吴忌话中的可行性。他们都知道脑干手术的凶险,那是生命禁区,常规手段下,很多时候只能选择保守的姑息治疗,或者冒着巨大风险进行部分切除。如果真有先进的设备辅助,无疑是将手术的成功率提升了一个量级。

      唐院士沉吟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他看向吴忌,眼神深邃:“你的实验室,具备开展这类高风险临床手术的资质和条件吗?”这问到了关键点。实验室是科研场所,并非医院的手术室。

      “实验室本身不具备临床手术资质。”吴忌坦诚回答,“但设备和技术平台是现成的。如果医院批准,唐教授您主刀,我们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特批,将这次手术作为一项新技术、新设备的临床验证项目来实施。实验室有完善的无菌条件和生命支持系统。相关的伦理审批和应急预案,我可以立即着手准备。”

      他将困难和解决方案都摆在了台面上,思路清晰,考虑周全。

      唐院士久久没有说话,会议室里落针可闻。所有人的心都悬着,等待着这位权威的决定。

      终于,唐院士缓缓开口:“把患者的所有资料,包括影像,再给我详细看一遍。吴忌,你留下来。其他人,明天上午八点开会。”

      唐老没有立刻同意,但给出了明确的指示。这意味着,他至少将吴忌的提议纳入了严肃考虑的范畴。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