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难以实现的理想 ...
晚风过处,微风习习,一桩陈年旧案随着这凉风,也将翻开新的一页......
小艾家的正堂,大开着门,屋里的油灯,今晚燃烧的时间格外长,屋里杨母和甄老先生的谈话仍在继续......
通过杨母对自身遭遇,以及小艾身世的介绍,甄老先生对杨母为人的坚忍和为母的慈爱,大加钦佩。
甄老剑客从谈话中得知,杨母的夫君是死于非命,此中必有冤屈。并且,甄老剑客,年六十,素行侠,好管不平之事,于是就把话题转到杨母的丈夫身上。
杨母见甄老先生问到自己早逝的夫君身上,抬头向屋外天空望了望,思追往事......
鸦青色的天空挂着雪白的明月,清冷的月光穿越门框,在正堂屋里留下一块暖暖的月明地。
整理好思绪的杨母,眼神从看向远方的走神状态,拉回当下,定了定神,说道:
“我的夫君姓魏,名叫书平,魏书平是也。这名字据说是公爹魏老爷子起的,“书”字寓意——读书学文,光耀门楣。“平”字寓意——平安无事,一生顺遂。哪料想,正值英华,戛然而止......”
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如初一那天的新月般美好,然天上的月牙总有圆满的一天,而人的愿望却常常难以实现。
事情要从十九年前说起,杨玉儿,也就是杨母,受父母之命,经媒妁(shuò)之言,婚姻被包办地嫁到魏家来。在此之前,他们只见过寥寥几面,对夫家的了解存在于他人的介绍之中,杨玉儿最大的理想是找到一个爱她的人,内心是忐忑的,不知道未来的丈夫是否真的爱她?
事后看,这个理想很快就实现了。善良的人啊,总会被善良人的魅力所吸引,魏书平很快被杨母身上那种贤德的品质所深深吸引,他们彼此相敬,彼此相爱。
魏老爷子对儿子书平寄予厚望。魏老爷子的爷爷——高祖父,专攻文墨,举才入仕。然君子之泽,三世而衰,至魏老爷子这一代,已然是不中了。魏老爷子,少年不学,放浪好游,二十七岁始知读书,然屡试不中,于是将希望加之于独子魏书平。
杨母谈及此处,深叹了一口气,说道:“那时,丈夫常私下给我说,打内心讲,他不愿意学文,他想学武,他说现今之世,国家尚武,文章已然救不了人了,学会武功,才能如先贤书中所说‘为生民立命’。奈何翁爹,始终不同意,一心逼丈夫走上学问的道路。丈夫生前多次询问过我的意见,但我......”
杨母愧疚地低下了头,深吸口气,神情暗淡地说道:“当初,我为什么要劝他继续学文入仕?我为什么要劝他听老人的话?我为什么不能支持他的抱负呢?我怕他习武,拿枪动刀的,危险!我怕有一天失去他啊!如果我能支持他弃文就武,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了。”
甄老先生见状,宽慰道:“人生在世,不能自己做主的事情十之八九。为了夫君的安全,家庭的和睦,夫人您这么做也不算不对,人之常情嘛,不必过分苛责自己。”
杨母闻言,带着感谢的眼神,看着甄老先生,说道:“唉,这些年我常为此事后悔不已,老先生能这么说,我心里好受多了。”
之后,杨母直了直腰,直面过去,沉重地说起了她最伤心的事:“丈夫何故英年早逝,客死异乡......”
魏书平,弃文就武之愿不了了之,只得继续攻读,婚后二年,与同乡地保张三爷家的儿子张作佩等人一道,去北水城,求学应试。
行至最后一关,铁榆关。青天白日,有一伙人在关前的大道上追截一个带着小孩的白衣妇女。
为首的那人:身体高大健壮,蜡黄色的脸皮,吊眼梢子的丹凤眼,两个嘴角向下耷(dā)拉着,骑着马,手上挥舞着一柄金月马刀。最特色的是,从鬓角延伸到两腮边线有长长的须毛,向四外扎扎着,活像一头山里长着鬃毛的野猪。
张作佩连忙一把拦住同乡士子,低声说道:“停——,咱别走了,看前面,官道上那伙人必定是歹人,咱不能去那找倒霉的,快躲躲!咱们绕道走,或等他们走了再走。”
魏书平今天不知怎么了,偏不信那个邪,对众人说道:“我等皆是读圣贤书,立济世愿的人,怎可视而不见乎!他们是人吧?是人就能听懂人话,听懂道理。我上前和他们交涉一下,行就行,不行再说嘛。乾坤朗朗,还能当道把我杀了不成?”
说完话,魏书平也不等众人规劝,鬼使神差地向事发地走去。张作佩一把没拦住,急得原地跺脚,但不敢上前去追,到一片山石砬(lá)子的树丛处藏身,远远地观望,心里暗气,嘴上暗说:
“书平这小子,中邪了,傻啦!傻啦!那帮人是讲理的主吗?好不好就一刀啊,脑瓜给你扑棱(lēng)下去!”
没想到,时间不大,一语成谶(chèn)!
远远看见,魏书平刚到那里,那个长着络腮须发的蜡黄面皮的首领,马头一拨,朝向来人。魏书平止步,看着好像要说什么,离得太远,也听不见他向那伙人说的什么。
但!话刚说一半时,为首的那人,马刀一挥,耀眼的阳光被平滑的刀身反射回来,一道刺眼的寒光奔向远方,照得远处观望的人们一挤眼,再睁眼看,魏书平人头落地,命没了......
叹曰:“书山有路刀无情,寒光一闪脖向平。圣贤劝世说无用,金抹飞红不闻声。文章向来笔上成,堪比刀剑长眼睛?慷慨抱负如草逝,来世不做一儒生!”
那伙匪人终归是走了,张作佩等同乡都吓傻了,刚刚还活生生的人,这会儿就没了,谁也不好受。众人定神后,张作佩等人商量,一同去给魏书平收尸。
到近前,惨呢,尸首两分,头和身子都隔着老远,众人勉强着把尸首找齐。这地方离家乡太远了,尸体送回去,落叶归根是不现实了。怎么办?在铁榆关前找一僻静地,挖个坑,埋了吧......
张作佩,毕竟是地保家的儿子,稍见过世面,有主意,对众人说道:“埋之前,先把他的腰带解开拿走,把前额的头发割下一束来。不然,咱们倒是回去了,怎么向魏书平的家人交代呢?把这些物件给他们留个念想也好。”
数月后,张作佩等人返乡,一齐去魏家报丧,互相补充着把事情的始末缘由说了出来。魏老爷子闻听,儿子死于非命,客死他乡,顿时老泪纵横,痛断肝肠啊。杨母在一旁闻讯,如五雷轰顶,伤心欲绝,几度昏厥。
魏老爷子,再痛心也要挺着,止住悲声,问道:“那报官了没有?那伙匪人是谁?谁杀了我儿?”
张作佩嘬(zuō)了嘬牙花,无奈地说道:“老爷子,您还不清楚嘛,报哪门子官呢?咱们国家重武轻文,那些文官们管老百姓还行,管不住那些武功高强的流匪贼寇。除了江湖侠士,谁敢管这些杀人的魔头啊?我们告了也是白告。”
话锋一转,张作佩向周围瞅了瞅,没外人,压低了声音说道:“我们打听出来了。我们去地方上的‘乡三老’那里得知,这伙匪人是金陵镇横岗山那地的,新来的一伙占山强人,个个武艺出众,为首的自称‘金刀罕王’,名叫金合旗,厉害的邪乎!哪个大胆敢碰他呀?”
魏老爷子和杨母都听着真真的,对“金刀罕王”恨得钉钉的!无奈啊,官家对这帮人都奈何不得,自己一介布衣,手无缚鸡之力,如之奈何?可恨此仇永无恤报之日了!
张作佩见他们听后各自低头不语,默不作声。他叹了口气,拿出一包东西递给魏老爷子和杨母。杨母一看是:一条腰带裹着一缕头发。
杨母再一仔细看,是夫君的腰带!顿时,明白了眼前的一缕头发是何人的,于是又是一阵哭泣......
张作佩等人见事情已经全部说清楚了,便要走,魏老爷子和杨母对他们表示了感谢,相送出门。
杨母讲到这里,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一缕头发,拿着它说道:“事后啊,我们为书平立了座坟茔(yíng),是衣冠冢,也算有个四时祭拜之处。我一生的梦想是找到一个爱我的人陪着我,那缕夫君的头发,我没放坟里,包在这块布里,我带在身边,这么多年一直陪着我......”
话到此处,杨母声音颤抖,刚刚还坚强的母亲,哽咽了,泪珠控制不住地掉了下来......
在一边旁听的小艾,看见母亲掉眼泪,自己也跟着低着头,“啪嗒啪嗒”地掉眼泪。
甄老先生,见过大风大浪无数,但也被杨母爱情的悲剧和魏书平理想的不幸,所深深触动,红润了双眼。
待大家情绪都稳定后,甄老剑客回忆起杨母的叙述,魏书平被害的事情经过,突然想到了什么,急忙向杨母问道:
“那个杀害你夫君魏书平的匪首是谁?”
杨母不假思索,当即答道:“他叫金合旗!我一辈子忘不了这个名字。他还有个外号‘金刀罕王’,是占山的歹人。”
“哦——原来是,他!”甄老剑客双手击掌,“啪”的一声,神情激动地说道。
天上的月牙总有圆满的一天,而人的愿望却常常难以实现,但读者的支持就像雪白的月光,穿越门窗,帮助作者在心房里留下一块暖暖的月明地。你们的支持是作者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希望文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难以实现的理想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