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新路 ...
-
这几日,许观复回到家,总是异常沉默。
他不似往常那般先过问窑厂琐事,也不同家人多言,只径直走向廊下那几盆他最心爱的兰草。取水、擦拭叶面、修剪枯枝,每一个动作都极其缓慢、专注,仿佛将全身心的倦怠都沉淀在了这方寸的绿意之间。
为了筹措那至关重要的苏麻离青,这些天许观复感觉把半辈子的话都说了,人情都请拖了。那些原本拍着胸脯答应帮忙的老友,如今见了面,也只能连连拱手作揖,面露难色地道歉。
一两次或许是巧合,但当人们总是露出同样讳莫如深的表情时,许观复便彻底明白了。
不是筹措不到,是有人不想让许家筹措到。
薛家这只盘踞瓷业的巨鳄,早已张开了无形的网。他们不仅要在珍贵的釉料源头上卡住许家的脖子,更在许观复看不到的地方,不知使了多少绊子,断了多少人脉,才营造出如今这四面楚歌的困局。
许音穿过庭院,径直走到廊下,远远看到许观复,唤了句:“爹。”
许观复闻声,转过身。他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当目光落在儿子身上时,依旧流露出温和的询问之意。
“爹,您看看这个。”
许音手中有两件用软布包裹的物什。
许观复闻声,放下修剪兰草的银剪,又就着盆中的清水净了净手,这才坐定。
许音将手中两件用软布包裹的物什递过去一件。许观复接过,揭开软布,掌心是一枚瓷盏。只一眼,他眉心便是一蹙——这正是许家新窑推出的式样,釉色与纹样仿了七八成,但细看之下,笔触略显板滞,青花发色也浮艳了些,少了许家窑特有的那份沉稳内敛。
许音道,“邻县一夜之间冒出来两家小窑口,专仿我们的新瓷。原料宽裕,手艺也看得出是老师傅……这背后的关窍,不言自明。”
许观复的手指摩挲着那仿制的瓷盏,冰凉的触感却让他心头火起。这已不是第一次见到仿品,但每次目睹自家耗尽心血琢磨出的新样,如此迅速、如此粗劣地被复刻出来,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儿被披上了件不合身的褴褛外衣,那种无力与愤懑,依旧啃噬着他的心。他沉默着,将瓷盏轻轻放回软布上,动作缓慢,像是在收敛某种情绪。
许音见状,并不言语,只是将手中另一件物什递了过去。这一次,包裹得更为仔细。
许观复深吸一口气,解开系绳,层层软布掀开。
也是一枚瓷盏。
形制与方才那件仿品类似,单看工艺,许观复立刻便知这是许家窑品,但釉下青花的青山纹样却从未见过——新瓷目前只烧了两窑,所有纹样他都烂熟于心。
他下意识地看向儿子。许音嘴角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轻声道:“爹,您再看看釉色。”
许观复指尖抚过冰凉的釉面,心头猛地一跳!
这青色,不对。
不再是苏麻离青料烧成后那般浓艳泛紫、且带有铁锈斑点的模样。眼前的青色,是一种淡雅清澈的蓝,其中调和着一抹沉稳的灰调。正因为色泽均匀、柔和,再无那些闪烁的黑色斑点干扰,瓷面上的线条得以清晰地展现,笔笔工整,勾勒出的画面素净雅致,竟呈现出一种与以往华丽风格截然不同的、内敛的审美趣味。
“这……这是何料所绘?”许观复猛地抬头,眼中尽是难以置信的惊诧,“家中何来此等青料?我为何不知?”
许音见父亲如此反应,脸上的笑意终于漾开,语气沉稳地汇报道:
“此乃‘石子青’,掺以少许‘浙料’调和而成,是儿近日跟范灰儿、老陈头在窑里反复试了多次,才得出的。”
他上前一步,指尖轻点那均匀雅致的青色,继续道:“爹,您前几日不是还问,小丁哥和他那帮兄弟怎么总不见人影吗?”
许观复一愣,猛地想起这事。
许音目光清明,清晰地道出原委:“其实,从咱们刚拿到那批苏麻离青料那段日子,我见薛家态度暧昧,心里便有了计划。这些日子,小丁哥带着人,一直在周边几省的民间料行和市集上暗中寻访,终于找到了可用的‘石子青’样品,确保我们能立刻开始试验。”
许观复听得专注。
“到现在还有两个得力又嘴严的伙计没有回来,昨日来信说,他们顺着收购的线索,一路找到了产出这料子的山区,摸清了矿点的大致情况。一面继续收购现成的矿料,保证我们不断供;一面也正在尝试与当地的矿主接触,商议长期包下矿脉的事宜。”
“爹,”许音的声音里带着一种踏实,“事情有了眉目,这才来跟您说。”
许观复从震惊中脱离出来,百感交集之下只觉鼻头一酸,一把将身旁的儿子紧紧揽进了怀里。
这个动作突如其来,甚至带着些与他年龄身份不符的笨拙和用力。许音先是一怔,随即清晰地感觉到父亲按在他背上的手掌在微微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