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魔鬼西风带 ...


  •   孟如琢的的微信昵称叫做“MnO2”——二氧化锰的化学式。头像是一颗很朴实的土豆。
      聂逍本以为孟如琢的朋友圈会是仅三天可见,或者极简装X风,或者干脆只有一条横线。
      但通过好友申请,点进去一看,简直是让他大开眼界。
      时间倒推回10月底,登上雪龙号之前,孟如琢几乎是每隔两天就要写小作文配九宫格,事无巨细地忠实记录两只豚鼠的日常,往前一时都翻不到底。
      文字全是感情没有技巧,但书呆子的感情也不很生动,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像说明文。
      聂逍有点不厚道地好奇,孟如琢的列表里有多少人会把他屏蔽。
      孟如琢见他盯着朋友圈界面忍笑,装都不装一下:“……怎么着?你也要屏蔽我吗?”
      聂逍手指微微一动,当着孟如琢的面将他设置成了星标朋友:“满意了吗?”
      孟如琢嘟囔了句什么,转过脸去,以示满不在乎。
      聂逍顺手将备注改成“小机器人”。

      雪龙号在补给点停靠了两天,再次出发,距离南极中山站还有三千海里。
      霍巴特锚地位于南纬42度,几乎是刚出港,风就肉眼可见地大起来,涌浪达到3米,不过有船身的自重摆在那里,摇晃尚不算特别剧烈。
      餐厅的布告栏里贴上了一张崭新的表格,是雪龙号上又一项传统活动,“猜冰山”——队员们会各自猜测本年度航程中遇到的第一座冰山的纬度,登记到表格中,数据最接近的会获得丰厚奖励。
      薛领队见缝插针地怂恿大家赶紧去填,不然过几天风浪最大时,连从床上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就更别说猜冰山了,比赛参与人数少了会失去很多乐趣。
      “聂逍!”他隔了半个餐厅,把聂逍点起来,“你先去给各位老师抛砖引玉一个。”

      孟如琢抬起头,看到了聂逍的背影。
      他们日程不同,一般不会凑到同一时间吃饭。也不太专门约着去餐厅。
      今天孟如琢是和两位气象员同桌坐的,吃到一半,见聂逍和一群船员一起进来。
      自从再次起航,他就又开始晕船,且症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胃口不好,磨蹭了半天。
      四人桌其实还剩一个位置,但孟如琢不知道聂逍有没有看到他,又正和同伴说说笑笑,很众星捧月、话题中心的样子,就没有叫他,目送聂逍在几桌之外背对着他坐下来,才低头继续默默进食。

      聂逍跟周围人打了声招呼,把盘子送到收餐具的窗口,然后走到公告栏前,提起笔。
      孟如琢龟速吞咽,过了一分钟,忽然感觉桌面上方有个阴影罩下来。
      他一愣,缓缓抬头,聂逍就站在桌旁:
      “吃完上去睡午觉吗?”
      孟如琢机械地点了点头。
      聂逍便侧身在他旁边那张椅子上坐下来:“那我等你一起回。”
      孟如琢发呆两秒,忽问:“……你早看到我了?”
      聂逍“嗯”一声:“我要早坐到这里,肯定忍不住一边吃饭一边和你聊,咽下气体太多容易消化不良,给你除了晕船再添点儿症状,受多大罪啊?”
      孟如琢听完,端起碗,一口把他扒拉了十分钟的最后一点饭吃完。
      他没急着起身,却打开压在餐盘下的笔记本电脑,又点开手机相册,找到此前在船长办公室借阅和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图片。
      聂逍挑眉:“现算?”
      孟如琢简短地应了一声:“动下脑子消消食再回去睡。”

      两位气象员也很感兴趣地凑上来围观,孟如琢十指动得飞快,嘴里轻道:
      “按照过往十年的统计数据,霍巴特-中山站这条航路首见冰山的中位纬度在南纬52°30′……今年南极涛动是负位相,极锋北抬约0.3°,上游阿默里冰架最近有崩解,按1.5%风压系数、表层流0.3-0.5m/s算……20天,大约在51°30′-52°00′区间。海表2°C等温线到达51°45′,这个温度以上冰山很难长期存活。”
      孟如琢把区间范围缩小,跑了个回归模型,最后得出一个中心值:“南纬51°52′36″。”
      他转头,直勾勾地盯着聂逍:“对吗?”
      聂逍顿了顿,失笑:“我脸上又没写着标准答案。”
      “你有考虑到今年出发早、在补给点停留的时间也短,第一次看到冰山的纬度会较均值更低吗?南大洋雾气重,人眼目击冰山的时间会略晚于雷达探测,你有想过我们驶入那个区间是白天还是晚上吗?如果接下来几天因为风浪过大,调整船速和航线怎么办?”
      他的语气很随意,问题却颇尖锐,对孟如琢的精密计算持保留意见的样子。
      孟如琢将信将疑,带着他的数据走到布告栏前。
      过去十分钟里陆陆续续又有一些队员填了表格,孟如琢和聂逍之间隔了几行,后者登记的纬度是51°52′24″。
      孟如琢撇了一下嘴,扭头,很不屑地冲已经跟上来的聂逍道:
      “说了一大堆,你和我算出来的还不是就差一点,我要错得离谱你也好不到哪儿去。”

      隔天半夜,雪龙号在睡梦里驶进魔鬼西风带的统治范围。
      与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面积陆地相反,南半球的西风带是无边无际的海洋,每月有三分之一的日子都刮7级以上的大风,卷起滔天巨浪,场景不亚于科幻电影里末世降临的震撼。
      633房间随船身倾斜,再失重般“摔”向另一边,书桌上的杂物全部滚落,椅子翻倒,孟如琢直接从狭窄的床上滚到了地下。
      他摔得人清醒了,晕船翻倍,就地一蜷,头痛欲裂,半分钟动弹不得。
      聂逍几乎是同时惊醒,摁亮台灯,跪到孟如琢旁边问:“磕到哪儿了?有没有眼花耳鸣?”
      孟如琢从牙缝里挤出来一句:“没磕到,就是头晕,站不起来。”
      聂逍托住孟如琢贴地的那一侧脸,略抬起来,将自己的大腿垫在了下面,让他枕着。
      脑袋垫高稍微缓解了孟如琢的反胃感,但惊涛骇浪没停,房间像失重游乐设施一样,还在规律地摇晃。
      聂逍微屈后背,抵住桌下的抽屉让身体稳定,大腿肌肉尽量绷紧,一动不动的姿势持续了五分钟。
      孟如琢暂时压下了呕吐的冲动,拍拍聂逍,哑声道:“可以了,你放松吧。”
      聂逍用一只手替代了大腿,让他借力,挣扎地缩回床上,像八爪鱼一样牢牢吸在墙边。
      孟如琢本就没有睡得很踏实,辗转反侧半宿,再加上不适感,一头炸毛又被压又被汗湿,已经凌乱得惨不忍睹,刘海长了,几乎遮住眼睛。
      聂逍望着像被龙卷风扫过的房间,思考片刻,把书桌挪向另一面墙,于是孟如琢这张单人床外面的一米左右空出来,他又将自己那张沙发床并了过来。
      孟如琢迟钝又茫然地旁观这一幕,直到聂逍关掉台灯,在他枕边不足20厘米处躺下:
      “不会掉下去了。”

      聂逍的睡意散了大半,但离天亮还有几个小时,也无所事事。
      往年在补给点短暂停靠的那几天,他都会蹭网往电脑里下载点电影,供过西风带打发时间用。
      但今年,除了老薛有事找,其他时候聂逍几乎都和孟如琢待在一起,观察他,看他。
      看他把拿纸笔演算的笨办法当做练书法一样宁神静气;看他用万能五笔这种充满时代感的输入法写报告;看他拿砖头厚的工具书练记忆力,随机挑一个页码,背出这页的说明插图是什么内容、在什么位置……
      拒绝豚鼠表演但拒绝不了豚鼠硬要表演,于是聂逍就压根儿就没想起来下电影这回事。

      “不会掉下去”不代表不会翻来覆去。
      房间局促,两张床都是0.9米的宽度,聂逍那张稍低一点,于是他便一直紧贴着另一张的床沿,用身体填上了这个空隙。
      孟如琢每每因为颠簸而滚向外侧时,只会撞上聂逍的臂膀,不会咯噔落到这个小小的“断崖”下面去。
      他有气无力地问:“你不晕吗?怎么连动都不带动的?”
      “因为不动所以才不晕,你都说出来答案了。要想办法找个支撑点,把自己固定住。”
      聂逍也不是天生水手圣体、一点都不晕船,只是晕多了晕出经验,他找的支撑点就是两张床间的缝隙,正好把自己卡住。

      黑暗中,聂逍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实在非常像啮齿类动物发出的动静。
      孟如琢在四下乱摸,大概是晕得CPU不转了,决定随机摸到一个稳定物体、拿钉子锤子敲敲敲,就把自己挂上去。
      聂逍没办法地叹了口气,翻身,变成侧躺、背对孟如琢的姿势,把靠上的那只胳膊伸到背后。
      孟如琢的指尖触到了他的皮肤,是与其他目标都不一样的温热、柔韧触感。
      他犹豫一下,收回四指,轻轻握住聂逍的小臂。
      “……可你这样躺着就高出一截,没法卡进床缝里了,不会翻下去吗?”
      聂逍却反手一勾,圈住孟如琢的手腕往后滑,一直滑到肘部,直到分属于两人的两臂彼此圈住、缠住。
      “把支撑点换成你不就得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章 魔鬼西风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