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第32章 ...
-
廖繁春忙着把‘张队’最后一个纸箱搬上车的后备箱。
张锦调任省禁毒总队的调令下来了,今天报到。
“真沉呐,”廖繁春拍了拍手,叉着腰,一口东北话依旧敞亮,“我说张老师,你这箱子里是装了半拉图书馆,还是偷摸给我揣了两块金砖啊?”
张锦今天穿了件浅米色的衬衫,比平时少了几分警服的硬朗,多了些许柔和。她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嘴角弯起一个极浅的弧度:“主要是些资料和笔记。金砖没有,倒是有几张某人非要塞进来的《乡村爱情》光盘,占分量。”
廖繁春嘿嘿一乐,凑近一步,压低声音:“那必须的,得让省里的同志也感受一下咱那辽市先进的文化成果。想我了,你就看看,权当解闷儿。”
她的气息拂过耳畔,张锦耳根微热,却没躲开,只是轻轻“嗯”了一声。五年了,她从最初被这东北姑娘的直球打得措手不及,到如今已能坦然接受这份热烈,甚至偶尔,会小心翼翼地回馈一点自己的温热。
这时,林诚武和项扬也走了过来。
林队还是那副大家长的沉稳样子,只是眉宇间比几年前更多了几分从容。项扬跟在他身侧,安静,但眼神清亮,不再是当初那个值班看灵异恐怖小说会害怕的新人了。
“都收拾妥了?”林诚武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可靠。
“差不多了,‘师哥’。”张锦点点头。
项扬把手里的一个小巧的绿色盆栽递给张锦,声音温和:“姐,这个给你。是薄荷,好养活,提神醒脑。放在新办公室,也算……算我们大家的一点‘化学’反应陪着你。”
他特意用了“化学反应”这个词,引得几人都笑了起来。这词在警局里有双重含义,既是姜琏琏在实验室里捣鼓的毒品分析,也暗指他们之间八竿子打不着一块,却碰撞出来的奇妙情感。
张锦接过,看着那抹生机勃勃的绿,心头一暖:“谢谢师弟,我很喜欢。”
林诚武看着项扬,眼里是藏不住的赞赏与温柔,他转头对张锦说:“小项心思细。到了那边,别光顾着工作,你这人一钻进去就忘乎所以。”他说着,习惯性地想拍拍张锦的肩,手伸到一半,又觉得不妥,转而拍了拍廖繁春的胳膊,“小廖,看着她点儿。”
廖繁春立刻挺直腰板,敬了个不标准的礼:“保证完成任务!林sir,您就放一百个心,有我廖繁春在,绝不能让咱‘张老师’饿着冻着,更不能让她被人欺负喽!”
这夸张的架势把大家都逗乐了。张锦无奈地摇头,眼里却漾着笑。这种被伙伴们明目张胆地关心和“算计”的感觉,真好。
姜琏琏和赖明天也跑来送行。廖繁春调侃‘大闺女’眼睛红红的,她抱上张锦的胳膊:“锦姐…哦,不对,是张队,你一定要常回来看看我们啊!没有你镇着,廖姐能把会议室变成二人转舞台。”
“哎哎哎,琏琏同志,这我可得批评你了,”廖繁春假装板起脸,“我这叫活跃支队气氛,传播文化,是正能量!”
赖明天比以前沉稳多了,他挠挠头,对张锦说:“锦姐,谢谢你……以前的事,多亏了你和李局。”他指的是当年他冲动犯错的事。时间磨去了他的棱角,却没磨灭他的正义感。
“不分你我,应该的。”张锦温和地说,“以后行动,三思而后行,保护好自己和大家。”
阳光把几个人的影子拉长,交织。
这几年,支队一起熬过无数通宵,追捕过最危险的罪犯,也在蹲点时一起喝过凌晨路边摊最痛快的砂锅粥。
他们不仅是搭档、队友,更像是家人。
廖繁春看着张锦的侧脸,阳光在她眼镜片上反射出细小的光点。想起五年前第一次在会议室见到她,那个清冷得像广城秋夜月亮的张警官,如今也会因为她的一个笑话而抿嘴,会在她受伤时偷偷红眼眶,会在深夜加班时,给她泡一杯暖到胃里的热茶。
这就像一场最不符合“标准”的恋爱,廖繁春想。她这块来自东北黑土地的“反应物”,莽撞地投入张锦这杯看似平静无波的“广式凉茶”中,没有剧烈冒泡,却在时光的催化下,缓慢而坚定地发生了质变,生成了一种名为“爱”的温暖产物。
张锦拉开车门,准备上车。廖繁春突然喊住她:“哎,张老师!”
张锦回头。
廖繁春从自己随身那个印着“东北大米”的帆布包里,掏出一个小巧的、包装得很仔细的盒子,塞到张锦手里:“这个,路上吃。”
张锦打开一看,是几块做得有些粗糙,但形状很用心的驴打滚。
“我自个儿试着做的,”廖繁春有点不好意思,“广城的糯米粉不太一样,可能味儿会不大对……你将就吃,别饿着。”
张锦看着那几块沾着豆面的点心,又看看廖繁春因为紧张而微微泛红的脸颊,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狠狠戳了一下。这个外表大大咧咧的姑娘,总是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着她内心那片不为人知的柔软之地。
她拿起一块,咬了一小口,细细地咀嚼,然后抬头,看着廖繁春的眼睛,非常认真,甚至带着一点她特有的学术严谨说:“嗯,糖放得正好,豆馅很香,糯米皮也劲道。廖繁春,你的‘合成路径’选择得非常成功,产物纯度很高。”
这是独属于她们之间的、最高级别的赞美。
廖繁春先是一愣,随即笑得见牙不见眼,比中了彩票还开心。
张锦坐进驾驶座,关上车门。车窗缓缓降下,她看着车外这群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们——咋咋呼呼却心细如发的“廖虎妞”,沉稳如山的“林铁汉”,安静却坚韧的“扬扬”,“大闺女”琏琏,变得可靠的“赖皮狗”……
她深吸一口气,广城温暖湿润的空气充盈肺腑。这里不再是五年前那个她只是履行职责的岗位,而是她用汗水、智慧,还有这群人给予的爱,一点点构筑起来的家。
发动汽车后,目光有些扫过后视镜里那个小小的绿色薄荷盆栽,和副驾上那盒驴打滚。
生命与爱情的“化学反应”从未停止,就像禁毒工作一样,旧的毒品种类被消灭,新的变体可能又会悄然出现。但只要守护的信念不变,分析的头脑常新,并肩的伙伴仍在,大家就永远有勇气,去面对下一场未知的风雨。
车子缓缓驶出院子,汇入车流。
廖繁春站在原地,一直看着车尾消失的方向,心里有点空落落的,但更多的是充盈的暖意。她摸了摸口袋,里面是张锦悄悄塞给她的一张字条,上面是张锦清秀有力的笔迹:
“《乡村爱情》的结局,等你一起来看。——锦”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急促地响了起来,是队里内线电话。她迅速收敛心神,按下接听键。
“廖队,西关老街发现碎尸案,裹尸袋残留物疑似与新型毒品‘红色玛丽’有关,需要你马上带队来看一下!”
廖繁春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她挺直脊背,对着电话那头,声音清晰而坚定,带着东北姑娘特有的敞亮和干劲:“收到!通知技术组和外围兄弟,大伙,该出发了!”
【第一卷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