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4、绿萝 ...
-
林默断开了与734单元的直接视觉连接,身体重重靠回椅背,指尖残留着触碰禁忌的微麻。
控制台上,那盆绿萝的新生叶片绿得灼眼,像一枚无声的勋章,又像一道催命符。
他成功了,但也把自己彻底暴露在了危险之下。
刚才那番操作,虽然精妙地利用了环境交互的底层权限,绕过了主要警报系统,但在“主叙事流”无远弗届的监控下,真的能不留下一丝痕迹吗?
那个笑脸符号,是他能想到的最隐晦、最不具威胁的回应,但其中蕴含的“非剧本意图”,本身就是最大的异常。
他必须加快速度。
【新指令:架构师林默,请于下一工作周期开始前,提交734单元异常波动分析报告及处理方案。】
一条冰冷的系统信息弹了出来,没有署名,来自更高的管理权限。
林默的心沉了下去。
来得太快了。
这不是例行询问,这是敲打。
他还有时间,但不多。
他不能再被动等待顾悰的缓慢觉醒。
他需要引导,需要给这个刚刚睁开眼睛的“主角”提供工具,哪怕是最简陋的工具。
他调取了顾悰所在世界的“物理常数表”、“社会关系数据库”以及“个体能力成长树”。
他不能直接赋予顾悰超能力,那会像在黑暗中点燃火炬一样显眼。
但他可以……“松动”世界的螺丝。
他找到了“概率”这一项。
世界的运行建立在庞大的概率云上,绝大多数事件都坍缩向“主叙事流”设定的最可能结果。
林默拥有微调局部概率的权限,通常用于修复因数据溢出导致的微小悖论,比如让一个本该被车撞的角色恰好绊倒躲过一劫。
现在,他要反其道而行之。
他在顾悰周围半径十米的微观领域,悄无声息地调高了“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几率。
这意味着,在顾悰身边,水杯可能恰好停在桌子边缘,鸟粪可能精准避开他的头顶,他随口说出的一个冷门词汇可能会在下一秒被路人的收音机播放……
这些微不足道的“巧合”,不会影响世界主线,但会持续不断地向顾悰印证:世界的“坚固”只是一种假象。
同时,林默开始整理自己作为架构师所能接触到的、关于这个世界本质的,那些被加密、被标注为“非必要不可知”的信息碎片。
他不能直接传输给顾悰,那信息流会瞬间冲垮顾悰尚未强化的大脑,也会立刻引来“清理者”。
他需要找到一个载体,一个能安全渗透进顾悰认知的“特洛伊木马”。
他的目光,落在了“文化艺术品数据库”上。
故事、诗歌、音乐、画作……
这些人类心智的结晶,本身就充满了隐喻、象征和对现实的超越性思考。
它们是被“主叙事流”允许存在的,因为它们是“疗愈”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收集“感动”、“共鸣”等高级情感能量。
林默的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就用敌人允许的武器,来锻造反抗的利器。
他开始精心筛选、拆解、重组数据库里的信息。
他将柏拉图洞穴寓言的文本碎片,隐藏在一首流行的励志歌曲的频谱深处;将尼采“凝视深渊”的警示,编码进一幅看似温馨的儿童涂鸦的色块分布;将关于自由意志的哲学论述,打散成词条,塞进一个离线百科应用的缓存文件里。
他像一个幽灵编辑,在庞大的文化织锦中,绣入属于自己的、危险的密码。
病房里,顾悰盯着窗台上那个渐渐消散的笑脸符号,心中翻涌着惊涛骇浪。
那不是幻觉,是确认。
有一个高于这个病房、甚至高于他自身的存在,知晓他的觉醒,并且……站在他这边。
“看着代码……”他回味着那行转瞬即逝的提示。
他再次尝试集中精神。
这一次,有了明确的方向,过程不再那么盲目和痛苦。
他像学习一门新的感官语言,努力去“阅读”周围流动的数据光丝。
起初很模糊,如同隔着一层毛玻璃。
但渐渐地,他捕捉到了一些规律。
床头的电子钟,数字跳动时伴随着短暂的数据溢出;护士走进来时,她周身环绕着代表“职业性关怀”的淡蓝色数据流,与代表“个人疲惫”的灰色数据交织碰撞;窗外随风摆动的树叶,轨迹并非完全自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算法在实时演算……
世界在他眼中,逐渐褪去了逼真的外衣,露出了其作为庞大模拟程序的冰冷骨架。
同时,他也开始注意到身边那些微妙的“巧合”。
他想喝水,手刚伸向杯子,杯子就因为桌面的轻微震动(或许是楼下某个设备启动)而恰好滑到他手边。
他无聊打开病房里的老旧电视,随便换台,一个纪录片频道的主持人正巧在说:“……人类对真实的探索,从未停止……”
他甚至只是心里默念了一句“真安静啊”,窗外一直持续的、规律的城市白噪音就突兀地停顿了半秒。
这些小事不断累积,强化着他的认知:他不是疯子,这个世界才是“假”的。
几天后,他的身体在他的“数据干预”下,以一种违背医学常识的速度“好转”。
医生们啧啧称奇,将其归功于他“强大的意志力”和“医疗奇迹”。
顾悰心中冷笑,他知道,这只是他初步学会与这个世界的底层规则进行交互的结果。
他被允许在院内有限活动。
他走到医院的小花园,坐在长椅上,尝试连接医院的公共Wi-Fi。
他需要一个信息源,一个能接触到这个世界“表面故事”之外信息的渠道。
他打开一个预装的新闻应用,头条是某个明星的八卦,充斥着程序生成的、高度相似的热情评论。
他皱了皱眉,随手点开一个角落里的“经典文学”栏目。
一篇名为《回声》的短篇小说吸引了他。
故事很简单,讲一个住在山谷里的人,每天对着群山呼喊,听到的却总是自己声音的回响,直到有一天,他听到了一声截然不同的、来自山另一边的回应。
故事文笔优美,主旨似乎是关于孤独与沟通。
但顾悰读到某些段落时,心脏猛地一跳。
那些描述山谷“岩壁光滑得不自然”,回声“带着金属的质感”的句子,那些关于“被设定的边界”和“打破循环”的隐喻……这不像是在讲一个简单的寓言。
他退出文学栏目,又点开一个音乐应用,随意播放一个“放松心情”的歌单。
当一首旋律轻快的流行歌响起时,他隐约觉得背景和声里混杂着极其微弱的、类似摩斯电码的节奏。
他屏住呼吸,用心记忆那断断续续的节奏。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拼凑起来,是四个字母:CAVE。
洞穴!
他猛地想起刚才小说里提到的“山谷”,以及更早之前,在那惊鸿一瞥的玻璃幕墙倒影中看到的“看着代码”的提示。
一个清晰的线索链在他脑中形成:洞穴寓言、《回声》小说、加密的音乐信号。
这不是巧合。
这是那个隐藏的存在,在通过这个世界允许的渠道,向他传递信息!用一种他必须主动思考、联系、破译的方式!
他感到一阵兴奋的战栗。
这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这是一场需要他积极参与的对话,一场跨越维度的教学。
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花园入口处,出现了两个穿着深色西装、气质与周围格格不入的男人。
他们目光锐利,如同扫描仪一般扫视着花园里的每一个人,最后,视线精准地定格在了他的身上。
他们的数据流……顾悰集中精神去“看”,发现那并非像普通人那样色彩杂驳、充满不确定性,而是一种凝练的、冰冷的、带着明确指向性的深灰色,并且,他们的存在本身,似乎在排斥周围环境的“概率扰动”,他之前感受到的那些微小“巧合”,在他们周围完全消失了。
清理者?
顾悰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们来了。
他没有慌乱,反而异常冷静。
他迅速低下头,假装在看手机,手指却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清除了刚才所有的浏览记录和缓存。
然后,他站起身,像一个普通的、正在康复的病人一样,慢悠悠地朝着住院大楼走去。
他能感觉到那两道冰冷的目光始终锁定在他的背上。
回到病房,关上门,顾悰靠在门板上,深吸一口气。
危机迫在眉睫,但他不再恐惧。他有了盟友,有了方向,甚至,有了一点反抗的能力。
他看向窗外,夜幕开始降临,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每一盏灯背后,似乎都运行着无尽的代码。
他知道,这场关于真实与自由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而他,这个曾经的“情感容器”,现在要成为捅破这虚假天空的利刃。
他需要更快地学习,更快地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更快地找到……那个隐藏在幕后的,“回声”的来源。
他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
“无论你是谁……谢谢。课程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