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禹科初立定乾坤,刑赏分明 ...


  •   梁州东部的四个郡,经过“同人社”数月的深耕细作,早已悄然换了人间。起初,这里的百姓对来自西定州的“同人”势力充满疑虑与观望。他们见过太多王朝更迭,官吏走马灯似的更换,每一次变动,都伴随着沉重的赋税和无休止的徭役。
      然而,“同人”们带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改变:他们减免了苛捐杂税,发放粮食救济灾民,修复了被战火毁坏的农田,甚至在各县设立了“惠民局”,为贫病交加的百姓提供帮助。
      沈慕言和苏清晏亲自巡视各县,与百姓促膝长谈。苏清晏更是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耐心,倾听民声,解决难题。她推广新的耕作技术,鼓励垦荒,还开办了简易学堂,让贫家子弟也能识文断字。
      渐渐地,百姓们感受到了真诚,他们开始主动配合“同人”的工作,甚至有人主动加入了“同人”组织,成为连接“同人社”与底层民众的桥梁。
      “大人,东部四郡的‘同人’组织已基本建立,各级基层官吏也已任命,民心安定,生产恢复迅速。”林默向沈慕言汇报,语气中难掩兴奋,“如今,无论是市井百姓还是田间农夫,提起‘沈王’和‘苏后’,无不交口称赞。”
      沈慕言点点头,目光深邃:“很好。时机已到,我们要完成最后的整合,建立一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家,一个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再流离失所的国家。”
      (建国称尊,禹定乾坤)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同人社”在原梁州首府兴元城召开了隆重的会议。来自西定州和梁州东部四郡的核心成员齐聚一堂,苏清晏、苏清瑶、赵虎、林默、李二柱等人皆在其列。
      会上,沈慕言慷慨陈词:“诸位,自‘同人社’创立以来,历经艰险,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根基。梁州已定,民心可用。今日,我提议,正式建立‘禹国’!”
      “禹国?”众人低声议论,眼中充满了期待。
      “‘禹’者,大禹也,治水安邦,福泽万民。”沈慕言解释道,“我们建国,便是要效仿大禹,平定乱世,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愿奉大人为‘禹王’!”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随即,满堂响应,声浪此起彼伏。苏清晏身着华服,站在沈慕言身侧,气质雍容,她的提议获得了一致通过:“沈慕言仁民爱物,心怀天下,当为禹王。清晏愿为王后,辅佐夫君,共掌禹国。”
      随后,他们的儿子沈秉德,也被册封为“禹王世子”,未来的储君。
      兴元城张灯结彩,鼓乐齐鸣。
      沈慕言登基为禹王,苏清晏为王后,沈秉德为王子,禹国正式宣告成立。
      这一天,兴元城万人空巷,百姓们敲锣打鼓,夹道欢迎,他们相信,新的王朝,将带来新的希望。
      (苏清瑶制典,《禹科》问世)
      建国之后,百废待兴。苏清晏除了协助沈慕言处理政务,安抚民心,还将目光投向了法典的制定。她力荐自己的堂妹,苏清瑶,主持此事。
      苏清瑶自幼聪慧,对《易经》、《周礼》等典籍有深入研究,且心思缜密,洞察人心。沈慕言欣然同意,命苏清瑶组建“礼法部”,负责制定国家法典。
      “清瑶,《禹科》的制定,关乎国本,务必周全。”苏清晏对堂妹叮嘱道,“要借鉴前朝律法,更要结合我‘同人’理念,做到公平公正,赏罚分明。”
      苏清瑶领命,日夜操劳。她与礼法部的官员们翻阅了无数典籍,结合禹国的实际情况,反复推敲,数易其稿。他们强调“法者,治之端也”,力求做到条文清晰,量刑得当。数月后,一部名为《禹科》的法典终于问世。
      这部法典,以《易经》的“阴阳平衡”、“生生不息”为哲学基础,融入了“同人”的“平等”、“互助”思想。其核心原则,便是苏清晏提出的:“赏赐不避仇怨,诛罚不避亲戚”。法典明确规定了各级官员的职责与赏罚标准,对于贪污腐败、鱼肉百姓的行为,更是实行“零容忍”,一旦查实,严惩不贷。
      “这部《禹科》,不仅是一部律法,更是我们禹国的立国之本。”沈慕言看着法典,感慨道,“清晏,清瑶,你们功不可没。”
      苏清晏笑道:“夫君谬赞。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有了《禹科》,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铁面无私执法,刑峻无怨)
      《禹科》颁布之后,沈慕言和苏清晏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对于触犯法典者,无论其身份高低,亲疏远近,一律依法处置。
      不久前,原梁州东部某郡的郡守赵在礼,在任期间横征暴敛,民愤极大。他曾是大靖旧臣,仗着与魏党有些渊源,在“同人社”接管后仍心存侥幸,暗中勾结地方豪强,继续作威作福。沈慕言接到举报后,亲自带人调查。证据确凿,赵在礼罪大恶极。有官员为其求情,称其“曾为大靖立功”,且“尚有利用价值”。
      沈慕言不为所动,他斩钉截铁地说:“有功则赏,有罪必罚!赵在礼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禹科》有明条,当处以极刑!”
      最终,赵在礼被依法严惩,其家产充公大半,用于救济当地百姓。百姓们拍手称快,纷纷称赞禹王铁面无私。
      紧接着,原梁州某县县令刘玉娘,因克扣赈灾粮款,被人揭发。
      刘玉娘是苏清晏的远房表亲,苏清晏亲自向沈慕言进言,希望能看在往日情分上从轻发落。沈慕言沉默良久,对苏清晏说:“清晏,我知你心善,但《禹科》面前,人人平等。若因私情而枉法,何以服众?何以立国?刘玉娘必须严惩,以儆效尤!”
      苏清晏虽有不舍,但最终理解了夫君的苦心,默默支持了他的决定。刘玉娘被革职查办,流放三千里苦寒之地服苦役。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如贪婪成性的粮官董文琪,因中饱私囊,被“礼法部”查实,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这些案件的处理,展现了《禹科》的威严,也让“刑政虽峻而无怨者”成为现实。官员们不敢再为非作歹,百姓们安居乐业,禹国后方,在《禹科》的保障下呈现出一派稳定发展的繁荣景象。沈慕言站在禹王宫的高台上,望着下方井然有序的城市,心中充满了自豪。
      从西定州的一隅之地到如今的禹国雏形,从“同人社”的秘密会社到拥有自己的法典和军队,他们走了很长的路。
      “慕言,在想什么?”苏清晏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沈慕言握住妻子的手,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我在想,禹国的未来,会更加光明!”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照亮了禹国崛起的道路。一个崭新的王朝,正在乱世的夹缝中,冉冉升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