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2、青山依旧「一」 ...

  •   萧玉悲:萧玉悲决定跟萧青走的时刻,他的身上是背负着‘家庭’‘向往’‘悸动’三个层面的,家庭是指他并不幸福的成长环境,向往是指人天生对于自由的向往,悸动是指一种不知为何的情绪。同时,他对于子骁的欣赏,也源于他的童年时期,他一直想做将军,可是没有成功,倒不如说,子骁就是他对于未来的那个自己最完美的投影,也因为两人性情相似,萧玉悲在感情上会更靠近子骁。
      致使萧玉悲选择改变的节点,可能在读者看来颇为仓促,不过,在那个时刻,萧玉悲是被一种情绪冲击了,他不能接受自己的母亲‘你一直知道,却从来不告诉我,我愧疚了这么多年,你居然全都知道’的情绪,因此,他选择直面自己,奔向他那个一直喜欢了很多年的人。

      萧青:作为一国的帝王,萧青有虚伪的一面,比如他跟云犁说‘全都仰仗你了’,跟子骁说‘盖世英雄’,跟很多臣子对表露亲和的一面,这是他的统治手段,可不代表他没有真情,但是,说直白一点的话,那就是他的感情只能是在保障统治稳固之外,偶尔显露的一点真情。作为君王,他始终要为这个国家服务,他心怀雄心壮志,为此可以忽略一部分民众的感受,这是他作为封建帝王的残忍。

      玉子骁:子骁是一个完完全全美好到不真实的人,他武艺高强,无人匹敌,他心怀仁慈,体恤众生,这样的人纵观史书好像根本不存在,但我还是把他写下来了,因为我想让这个压抑的故事有一些透气的空间,和一些对于浪漫与美好的保留。他出身于世家大族,骄傲、自得、快意,他喜欢萧青,但最后甘愿放弃,子骁一直明白,只是不想承认,他是一头骄傲的狮子,而不是无礼的莽夫,在他知道玉悲真的帮助他的时候,他选择迈出这一步,这也成就了两人的友谊。
      他爱仪国,他的人生不止于情爱,他对云犁说的那些话是他的真心话,绝无虚假,他始终是提枪上马的将军,他的内心永远炽热如烈火。

      越临:他作为一个禹国人,仇恨是他的底色,也是他的驱动力,来到仪国之后,他更多是想静观其变,被萧玉悲赏识既是意外也是命定,他身怀才学,不在萧玉悲之下,两人可以说是兴趣相投,一见如故,之后的一切,他既是为了报知遇之恩,也是因为融入了环境,开始感受身边人的亲和,这和他的禹国的生活简直有如天壤之别。

      傅阙美:一个真正的闲散人士,做官是为了生活有保障,不必挨饿,在一些节点出来帮忙则是为了仪国,他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如果这个国家破灭,那他种豆养鸡的生活也不翼而飞。他讨厌官场,除了对萧、越二人他对旁人都只保留客气的表面,所以绝大部分里,在萧、越二人跟别人攀谈的时候,他只想做看客。
      毕竟,人一多,他寂静悠闲的生活就可能会被打破,当然,是被某两个‘好心’人士打破也不一定。

      荀棣:忠于国家,心怀仁义的一个将军,他的悲剧是因为他太过于相信别人,有时候不听旁人的劝诫,反而会导致事情走向不可控制的局面。他爱自己的家族,忠于自己的信仰,既赤诚又明朗,宛如星辰,他爱自己的弟弟,爱自己的将士,更深爱着脚下的每一寸泥土。

      云犁:作为一个前后反差颇大的角色,他承担着大部分的压抑与抒发,他厮杀起来绝不手软,与子骁有着明显的对比,他处事圆滑,像极了一个将军的作派,这个角色在构想之初就是这样的,他更符合历史上将军的形象,正如我之前说的‘它并不美好,反而很残酷’。改变他的节点源于他接受了长达一年多的培训,开始他保持着死战不降的理念,后来,他更想赢,更想创下自己的一片天地,尽管,这背离了萧玉悲等人的教育理念与初衷。
      云犁不在乎,成长后的他,形成了一套自我评价体系,无论是骂声还是手上流淌过的热血,他只坚信手里的兵刃,不过,这不代表他毫无良知,在面对曾经有恩于他的人时,他会将这份戾气收敛下来,用差劲的演技去扮作无知。

      荀葉:作为同样使枪的战士,他和云犁理念相似,他也是一个真真正正忠于自己的人,同样,和哥哥一样,他更忠于脚下的大地,他性格中既有疏狂,也有理性,在哥哥死前,他更多的是无忧无虑,在哥哥死后,他的性格阴沉了不少,转而变更为更遥远的目标,那就是复仇,让禹国覆灭,这是他觉得最完美的复仇方式。

      荀漷:老将军人虽老了,壮志却还丝毫不减,他爱玩笑,尤其爱逗小孩们,他称得上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但是偶尔又会显露出‘专业’的一面,他和萧青之间不同于其他臣子,他和萧青曾经度过真真正正的难关,他了解萧青,萧青也了解他,在他的人生当中,他对于萧青的感情很像他对于荀棣荀葉的感情。
      没有把他写死,还是想保留美好的一部分,尽管老将军会在多年后死去,但不是现在。

      李玮:一个心思敏感,情商没有荀漷这么高的老头,介绍他很简短,他很喜欢融入进同僚之中,比如给阙美送熟肉,跟荀漷一起去萧玉悲家里闲逛,老头人老了就爱瞎溜达。

      重彰:在重彰为数不多的人生当中,他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母亲,尽管他之后真正被萧青打动,可这一点是不变的,他刚开始选择来仪国的原因就是这样,至于为什么他的结局是死亡?
      重彰提出的观点当中,他对于限制于奴役这一点有明显的倾向,他忠于君王,这一点没什么问题,可往往一个观点,需要的是更多的百姓去承受。不过,这一点并不足以导致他的死亡,真正导致他死亡的是剧情发展,这人太强了,如果重彰还活着接下来三四十章的内容可以不用编了。

      张缭:一把弯刀,上面还有装饰,仪之是一个很有审美的人,他心怀哀愁,爱好诗文,这有点不符合刻板印象里的将军形象,其实这源自于他的成长环境,仪之的父母非常相爱,仪之从小到大并不痛苦,这也导致他有一些天真的因素在里面,他并不会像荀葉那样思考要不要,会不会,他更多的是怜悯,儒雅,温柔,就像一朵在霜刀上盛放的兰花,不合时宜,却是那样的美丽。
      剩下一些人物就不写了,接下来写一下其余四国出场较多的人物,其余的就不写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