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十一章:破茧 ...
-
秋日的阳光透过梧桐叶隙,在图书馆的木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悦蓉独自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的《高等物理》已经两个小时没有翻页了。她的目光落在窗外,看着一群新生嘻嘻哈哈地走过,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属于大学校园的朝气。
这是她大学生活的第三个月,却依然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同学,这里有人吗?”一个抱着社团宣传单的女生问道。
悦蓉下意识地摇头,看着女生和同伴在对面坐下,热烈地讨论着即将举办的迎新晚会。她们说话时眼神发亮,手势飞舞,那种全情投入的状态让悦蓉感到既羡慕又遥远。
她想起昨天奶奶打来的视频电话。屏幕里,奶奶忧心忡忡地问:“蓉蓉,在大学交到新朋友了吗?有没有参加什么有趣的活动?”
悦蓉当时只是含糊地应着,把摄像头转向桌上的课本:“学业挺忙的,物理系的课程不容易。”
但真相是,她把自己困在了一个由课本和实验室构筑的堡垒里。每天重复着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像完成程序一样完成每一项学业任务,然后回到宿舍继续独处。
下午回到宿舍时,黎晓晓正兴奋地在镜子前试穿一条亮片裙子。
“艺术团的迎新晚会!”黎晓晓转了个圈,裙摆飞扬,“蓉蓉你要不要也来看看?可热闹了!”
詹艺婷从书堆里抬起头:“她肯定又要说要去图书馆。”
王萌轻声补充:“其实偶尔放松一下也挺好的。”
悦蓉张了张嘴,那句习惯性的“我还有作业要写”在喉咙里打转,最终没有说出口。她看着镜子里黎晓晓灿烂的笑容,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那天晚上,悦蓉失眠了。她躺在床上,听着室友们均匀的呼吸声,想起了很多往事。想起初中时因为父母突然离世而封闭自己的那些日子,想起高中时李恺轩如何一点点敲开她的心防,想起奶奶总是担心她太过孤僻。
“蓉蓉,爸爸妈妈一定希望看到你快乐的样子。”奶奶的话在耳边回响。
她轻轻起身,从抽屉深处翻出一本旧相册。照片上,父亲正在教她辨认星座,母亲在一旁微笑。那是她七岁生日时,一家人在天台观星的留影。相册的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纸条,是父亲的笔迹:“我们的蓉蓉,要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她突然意识到,这些年来,自己一直误解了“坚强”的含义。真正的坚强不是筑起高墙,而是有勇气面对内心的脆弱,有勇气在失去后依然选择去爱,去连接。
第二天清晨,当黎晓晓再次提起摄影社招新时,悦蓉做了一个深呼吸。
“我...可以跟你们一起去看看吗?”
宿舍里出现了三秒钟的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回应。
“太好了!”黎晓晓跳起来抱住她,“我就知道你会感兴趣的!”
詹艺婷推推眼镜:“摄影社的社长是我高中学姐,人特别好。”
王萌已经拿出宣传单:“这周末就有体验活动。”
悦蓉看着室友们为她忙碌的样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原来,迈出第一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周末的摄影社体验活动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举行。社长是个大三的学姐,看到悦蓉带来的老式单反相机时眼睛一亮。
“这是很经典的机型啊,”学姐熟练地检查着相机,“保养得真好。”
“是我爸爸留下的。”悦蓉轻声说。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对外人提起父亲的相机。
学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愿意带着它来参加活动,你爸爸一定很欣慰。”
活动内容是校园秋景拍摄。悦蓉一开始还有些拘谨,但当她透过取景框看世界时,逐渐忘记了紧张。光线、构图、焦距...这些技术性的思考让她感到安心。
“这张角度选得真好。”黎晓晓凑过来看她的相机屏幕,“你是怎么想到从这个角度拍梧桐叶的?”
悦蓉愣了一下。她很少收到这么直接的赞美,更不习惯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就是...随便拍的。”她习惯性地回避。
“才不是呢,”黎晓晓挽住她的胳膊,“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快告诉我嘛。”
在黎晓晓的坚持下,悦蓉慢慢开始分享自己的拍摄思路。让她意外的是,不仅黎晓晓听得认真,其他社员也围过来参与讨论。
“我以前从来没注意过光线可以这样运用。”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说。
“下次拍人像可以试试这个技巧。”另一个短发女生补充道。
悦蓉看着大家热烈讨论的样子,突然明白了什么叫“融入”。不是刻意改变自己去迎合别人,而是找到一群愿意欣赏你本色的人。
活动结束时,社长叫住她:“悦蓉,下个月校刊需要一组校园风景照,你愿意试试吗?”
“我?”悦蓉下意识地想拒绝,“我不太...”
“你可以的,”社长微笑,“我看得出来,你对摄影有独特的感觉。”
回宿舍的路上,夕阳把四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黎晓晓还在兴奋地计划着下次外拍要带什么道具,詹艺婷和王萌时不时地补充建议。
“蓉蓉你觉得呢?”黎晓晓突然转向她。
悦蓉看着三双期待的眼睛,第一次没有避开视线:“我觉得...可以去植物园,这个季节的菊花应该开了。”
“太好了!”黎晓晓欢呼,“就这么定了!”
那天晚上,悦蓉给奶奶打了视频电话。当奶奶问起大学生活时,她没有再展示课本,而是分享了今天拍摄的秋景照片。
“我们蓉蓉交到朋友了?”奶奶的声音带着惊喜。
“嗯,”悦蓉把摄像头转向正在吃零食的室友们,“她们都很照顾我。”
屏幕里,奶奶的眼眶有些湿润:“真好,真好...”
挂掉电话后,悦蓉打开那个装着她和李恺轩回忆的木盒。她拿起那枚飞机胸针,在灯下端详了很久,然后轻轻别在了书包上。
她打开社团申请表,在“申请理由”一栏认真地写道:“想要通过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想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索更大的世界。”
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声音很轻,却像是破茧而出的前奏。
窗外,秋夜晴朗,星光点点。悦蓉想起父亲说过,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轨道,但它们共同构成了璀璨的星空。也许大学生活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可以保持自己的特质,同时成为更大图景的一部分。
她拿起相机,对着窗外的星空按下快门。这一刻,她不仅记录下了星光,也记录下了自己破茧而出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