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晴雪履痕,□□途 ...
-
暴风雪过后,长白山展现出最为纯净的模样。阳光洒在崭新的雪地上,折射出千万点钻石般的光芒。宋幕繁推开门,深吸一口清冽的空气,感觉整个肺部都被洗涤得干干净净。
秦至衡已经在院子里检查风暴造成的损失,见到她便露出微笑:“睡得好吗?暴风雪后的第一个早晨总是特别美好。”
他的气色比昨晚好了许多,虽然呼吸仍略显急促,但眼神明亮有神。红色围巾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我来帮你,”宋幕繁主动拿起一把雪铲,“从哪里开始?”
两人一起检查民宿四周,发现除了几处积雪过厚外,基本没有受损。秦至衡指着屋顶:“需要清理一下那里的积雪,否则融化时可能会渗水。”
正当宋幕繁思考如何安全地清理屋顶时,老李骑着雪地摩托来了,车后拖着各种工具。
“就知道你们需要帮忙!”老李洪亮的声音打破清晨的宁静,“这场风暴可不小,我那边好几棵树都被压弯了腰。”
有老李的帮助,清理工作进展很快。宋幕繁主要负责院子的积雪,秦至衡则指挥和监督,偶尔帮忙做些轻活。
工作中,宋幕繁注意到秦至衡对民宿的每一处细节都了如指掌——哪块木板需要加固,哪片瓦可能松动,甚至哪棵雪松的哪根枝桠承重能力较弱。
“你简直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孩子。”宋幕繁忍不住说。
秦至衡抚摸着一根门柱,眼神温柔:“这里的一木一瓦都是我亲自挑选的。生病后,我学会了专注当下,珍惜与每一件事物的连接。”
老李在一旁点头:“秦老板对这片地方可是用心至极。去年为了保住那棵老雪松,冒着大风雪加固支撑,结果自己病了好几天。”他的语气中带着责备,但更多的是敬佩。
清理工作接近尾声时,林姨也来了,带来热腾腾的早餐和一大壶姜茶。四人围坐在门廊下用餐,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今天是个好天气,”老李喝着热茶说,“适合去北坡看看。风暴过后,那里的雪景最美。”
秦至衡的眼睛亮了起来:“确实,北坡的雪松林现在应该很美。”他转向宋幕繁,“想去看看吗?来回大概三小时,路不难走。”
宋幕繁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经过昨天的白桦林之行和昨晚的暴风雪守夜,她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与秦至衡一起探索这片雪山。
早餐后,两人准备好装备。秦至衡仔细检查了每个人的防寒装备,还额外带上了应急药品和氧气设备。
“安全第一,”他解释道,“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必须做好准备。”
出发时,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洗。新雪覆盖了一切痕迹,整个世界洁白无瑕。秦至衡走在前面开路,步伐稳定而有节奏。
“跟着我的脚印走,”他回头说,“我熟悉这里的地形,知道哪里安全。”
宋幕繁注意到,尽管身体状况不佳,秦至衡在山林中的移动却异常熟练。他知道如何节省体力,如何选择最省力的路线,何时需要停下来休息。
路上,秦至衡不时指着各种自然痕迹给她讲解:“看,这是雪兔的足迹...那边树枝上的雪落下的形状说明昨夜风从哪个方向吹来...注意听,能听到冰层下溪水的流动声。”
宋幕繁学着他的样子,开始注意那些平时会忽略的细节。她发现当人静下心来,自然确实会展现出许多微妙的神奇。
约一小时后,他们到达北坡。眼前的景象让宋幕繁屏住呼吸——大片雪松林披着厚厚的白衣,每根枝条都裹着晶莹的冰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远处,长白山主峰巍然耸立,雪线在蓝天下格外分明。
“真美。”她轻声说,生怕打破这份宁静。
秦至衡微笑着点头:“每次看到这样的景色,都觉得活着真好。”
他在一棵大雪松下的石头上扫开积雪,铺上隔湿垫:“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吧,这个角度能看到最好的风景。”
两人并肩坐下,秦至衡从背包里取出保温壶,倒出两杯热茶,茶香在清冷的空气中格外浓郁。
宋幕繁小口品尝,茶的温暖从喉咙一直蔓延到全身。她看着身旁的秦至衡,他正专注地望着远方的雪山,侧脸在阳光下显得宁静而坚定。
“能给我讲讲你母亲更多的事吗?”她问。
秦至衡看着远方,轻声回答:“她是个智慧的女人,没受过太多正式教育,但对自然和生命有深刻的理解。”他指着远处的山峰,“她常说,山教会人两件事:一是渺小,二是坚韧。”
他讲述起童年与母亲在山中生活的点滴:学习辨认可食用的野果和蘑菇,了解动物的习性,读懂天气的征兆。每一个故事都充满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母亲去世前,把她的知识和智慧都传给了我。”秦至衡的声音低沉下来,“她说这些比任何财产都珍贵。”
宋幕繁被深深吸引。她学习的是如何在社会中成功,却从未有人教她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理解生命的本质。
休息后,秦至衡带她继续往坡上走,来到一处视野更加开阔的平台。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山谷,雪松小筑的屋顶在远处依稀可见。
“那就是我们的来路,”秦至衡指着雪地上两行清晰的脚印,“在雪山中,每一步都会留下痕迹,这提醒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宋幕繁望着那两行蜿蜒的脚印,忽然感到一种奇妙的连接感。在那片洁白无瑕的雪原上,只有她和秦至衡的足迹并肩延伸,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们两人。
回程时,阳光开始西斜,雪地的颜色随着光线变化,从耀眼的白色逐渐变成柔和的金色。秦至衡的步伐慢了下来,呼吸也变得沉重。
“需要休息吗?”宋幕繁关切地问。
秦至衡摇摇头,但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得在天黑前回去,太阳下山后气温会骤降。”
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得不中途停下来几次,使用氧气设备。宋幕繁默默调整步伐,配合他的节奏,心中涌起一股保护欲。
当雪松小筑终于出现在视野中时,最后一缕阳光正从山脊消失。老李和林姨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担忧。
“总算回来了!”林姨松了一口气,“眼看天黑了,真怕你们遇到麻烦。”
老李接过秦至衡的背包,督促他们赶紧去休息。
晚餐时,秦至衡明显疲惫,吃得很少。但他精神很好,眼中闪着光亮:“今天的北坡特别美,新雪覆盖一切,像是整个世界重新开始。”
宋幕繁点头同意:“谢谢你带我去,我从没见过那样的景色。”
饭后,秦至衡提前回房休息。宋幕繁帮林姨收拾厨房后,也回到自己房间。她推开窗户,让清冷的空气流入室内。夜空清澈,繁星如织,远山的轮廓在月光下柔和而神秘。
她打开日记本,写下今天的感受:
“抵达长白山的第十四天。暴风雪后的北坡美得令人窒息,与秦至衡的足迹并排印在新雪上,有一种奇妙的连接感。他教会我注意自然的细微之处——雪花的形状,风的方向,冰层下的流水声。我开始理解他选择这里的原因:在有限的生命中体验无限的深度。忽然觉得,我来这里或许不是偶然。”
写完日记,她站在窗前久久凝望夜空。月光下的雪地泛着银蓝色的光芒,宁静而永恒。
她不知道的是,在楼下房间里,秦至衡正站在窗前,手中拿着一本旧日记本,目光同样投向星空。他的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眼中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
“母亲,我遇到了一个特别的人。”他轻声自语,呼出的气息在玻璃上凝成白雾,“她让我想起了你——坚强而敏感,渴望真实的生活。”
他打开日记本,翻到新的一页,用铅笔慢慢写道:
“今天带宋去了北坡。她的眼睛在看到雪景时亮起来的样子,让我想起第一次见到长白山的自己。多么希望有更多时间,带她看遍这里的四季变化。但我知道,时间是我最奢侈的东西...”
笔尖在纸上停顿,他望向窗外皎洁的月光,轻轻叹了口气。
长白山的夜晚静默而漫长,两个孤独的灵魂在这片雪域中悄然靠近,各自带着对生命的疑问和对温暖的渴望。暴风雪过后,不仅是景色焕然一新,某种难以言喻的变化也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