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1、第 81 章 ...

  •   第 81 章:新的线索浮现

      隐藏区域的晨光不再是初时的清冽,而是带着几分温润的暖意,透过入口的缝隙漫进来,在青石板上铺展开一片斑驳的光影。水晶球的白光与晨光交织,将满室的古蜀文物映照得愈发温润 —— 青铜神树的枝桠间,金箔鸟的翅膀仿佛在光中微微颤动;玉琮的转角处,三千年的包浆泛着细腻的油脂光泽;壁画上的色彩愈发鲜活,蚕丛氏的耒耜、鱼凫氏的渔网、杜宇氏的权杖,每一处细节都像是在诉说着未完结的文明故事。
      考古队的增援设备已经运抵,几盏专业的冷光灯架在角落,柔和的光线照亮了之前未曾细致探索的区域。燕承风正和老张一起,用软毛刷清理一尊小型青铜神坛的基座,神坛上刻着的 “五行星象图” 与水晶球底座的纹路隐隐呼应。苏瑶则坐在临时搭建的工作台前,面前摊着之前解读出的《山灵记》竹简,指尖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古蜀人与地脉沟通的逻辑体系。
      燕昭明的左臂绷带已经拆换过,伤口愈合得不错,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疤痕。他没有闲着,拿着一把微型毛刷,小心翼翼地清理着墙角的积尘 —— 那里是隐藏区域的死角,之前被战斗的碎石掩盖,如今才得以清理。少年的动作格外轻柔,眼神专注,仿佛手中的毛刷不是在清理尘土,而是在触碰古蜀先民留下的痕迹。
      “昭明,别太用力,角落的积尘可以用吸尘器吸,别刮到岩壁上的符号。” 苏瑶抬头叮嘱道,眼中满是疼爱。她知道这孩子性子执拗,对古蜀文明的一切都抱着极致的敬畏,却也担心他过于投入而忽略了自身。
      燕昭明点点头,放下毛刷,拿起小型吸尘器,调到最低功率,慢慢靠近墙角。吸尘器的嗡鸣声很轻,不会对文物造成影响。就在他清理到角落最深处时,吸尘器的吸口突然被什么东西卡住,发出一阵轻微的卡顿声。
      “咦?” 燕昭明皱了皱眉,关掉吸尘器,蹲下身,借着冷光灯的光线仔细查看。墙角的岩壁上有一道细微的裂缝,裂缝中卡着一卷用麻布包裹的东西,看起来像是竹简,外面的麻布已经霉变发黑,与岩壁的颜色融为一体,若不是吸尘器卡住,根本无法发现。
      “爸,妈,你们快来看!这里好像有东西!” 燕昭明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他不敢贸然触碰,生怕损坏了里面的东西。
      燕承风和苏瑶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快步走了过去。燕承风蹲下身,用手电筒照亮裂缝,只见那卷麻布包裹的物件约莫手掌宽,两尺长,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土和霉变痕迹,但能隐约看出竹简的轮廓。“小心点,别碰碎了。” 燕承风从背包里取出镊子和软布,小心翼翼地将麻布包裹的物件从裂缝中取了出来。
      物件一出裂缝,一股混杂着霉变、尘土和陈旧竹木的气息扑面而来,与之前水晶球周围的温润气息截然不同,带着几分岁月的沧桑与沉寂。苏瑶拿出专业的文物清理工具,用软毛刷轻轻刷去表面的尘土,又用棉签蘸取少量蒸馏水,小心翼翼地擦拭霉变的麻布。
      随着清理的进行,麻布渐渐显露出来原本的颜色 —— 是古蜀特有的麻布色泽,上面还残留着几缕暗红色的朱砂痕迹,与壁画上的祭祀颜料成分一致。燕承风轻轻解开麻布的绳结,里面的竹简显露出来:这是一卷残破的竹简,原本应该有二十余枚,如今只剩下十一枚,部分竹简已经断裂,竹片边缘发黑发脆,上面的古蜀文字模糊不清,许多字已经被虫蛀或霉变掩盖。
      “这是…… 古蜀的‘纪事简’。” 苏瑶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竹简的材质,“竹质是蜀地特有的慈竹,经过了碳化处理,保存得虽然不好,但能留存至今已经是奇迹。你看这编绳的痕迹,是‘韦编’,用的是熟牛皮绳,与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竹简编绳工艺一致,年代应该和《山灵记》相近,都是古蜀中期的文献。”
      燕承风接过一枚相对完整的竹简,放在红外扫描仪下 —— 这是增援设备中的关键仪器,能够穿透竹简的霉变层,显现出下面模糊的文字。屏幕上,原本看不见的古蜀文字渐渐浮现,是熟悉的鸟虫书,与《山灵记》《祈年文》的字体同源,但笔画更为简练,显然是纪事类的实用文字。
      “‘岷山之东,龙门之幽,有庙曰 “灵墟”,祀天地,通山灵……’” 苏瑶盯着屏幕,逐字解读,声音越来越激动,“‘灵墟之核,与晶球共振,承地脉之灵,启蜀邦之秘……’”
      燕承风的心猛地一跳,“晶球” 显然指的就是石台上的水晶球,而 “龙门之幽” 则明确了方位 —— 龙门山脉。他立刻拿出地形图,指着岷山以东的区域:“龙门山脉,横亘在蜀地北部,与岷山相连,地形复杂,多峡谷、溶洞,自古就是人迹罕至之地。古蜀先民将神庙建在那里,显然是为了远离尘世干扰,专注于祭祀与沟通地脉。”
      老张也凑了过来,看着屏幕上的文字:“‘通山灵’‘承地脉’,说明这座‘灵墟神庙’是古蜀祭祀体系的核心,比我们现在所在的隐藏区域等级更高。而且提到与水晶球‘共振’,说明两者之间存在能量关联,可能水晶球的力量需要神庙的某个器物来激活,或者神庙中藏着控制地脉力量的关键。”
      燕昭明趴在工作台旁,眼睛紧紧盯着屏幕,虽然很多文字还不认识,但他能感受到线索的重要性:“爸,妈,这座神庙是不是藏着古蜀文明最核心的秘密?比如他们是怎么发现地脉力量的,又是怎么做到与自然共生的?”
      “很有可能。” 苏瑶点了点头,继续解读剩下的竹简,“‘灵墟之道,隐于 “七星峡”,循 “水脉” 而入,非 “守印者” 不能近……’ 这里提到了具体的方位‘七星峡’,还有进入的线索‘水脉’,以及一个关键条件‘守印者’—— 应该就是持有‘蜀守’玉印的人,也就是燕家的传承者。”
      燕承风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 “蜀守” 玉印,这枚由三小块玉屑拼接而成的信物,此刻仿佛感受到了竹简的召唤,微微发烫。“看来这座神庙不是谁都能进入的,‘守印者’的身份是关键。” 他沉吟道,“‘七星峡’应该是龙门山脉中的一道峡谷,名字来源于古蜀的星象崇拜,与水晶球、壁画上的斗宿符号对应;‘水脉’则可能是指峡谷中的一条溪流,与岷江的支流相连,顺着溪流就能找到神庙入口。”
      老刘站在一旁,听着众人的解读,脸上露出了担忧的神色:“燕队,龙门山脉我去过,那地方可比岷山危险多了。峡谷里常年有瘴气,溶洞遍布,还有不少野生动物,而且地形复杂,导航都不好使,想找到一个隐藏的神庙,难度太大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更重要的是,神秘组织虽然被打散了,但难保没有残余势力,要是他们也得到了消息,抢先找到神庙,后果不堪设想。”
      老刘的话道出了所有人的顾虑。小王也皱起了眉头:“刘叔说得对,之前对付穆然的人就够危险了,要是神庙里还有古蜀先民留下的机关,我们这些人恐怕应付不来。”
      苏瑶停下手中的解读,脸上也露出了思索的神色:“竹简上还提到‘非守印者不能近’,或许神庙周围设有类似隐藏区域的能量屏障,只有持有‘蜀守’玉印才能通过,这能阻挡一部分不速之客。但自然危险和可能存在的神秘组织残余,确实是巨大的挑战。”
      燕承风看着手中的 “蜀守” 玉印,指尖摩挲着上面的 “蜀守” 二字和太阳神鸟纹,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 有探索未知的兴奋,有传承使命的沉重,也有对团队安全的担忧。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想起柏玄子的告诫,想起古蜀先民为了守护文明所做的一切,心中的探索欲渐渐压过了担忧。
      “探索古蜀文明的道路,从来都没有坦途。” 燕承风的声音沉稳而坚定,目光扫过众人,“从岷江源头的神秘石,到三星堆的隐藏区域,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危险,也失去了江寻、小李这样的伙伴。但正是这份坚守,让我们揭开了古蜀文明的一角,感受到了‘天人合一’的智慧。现在,新的线索就在眼前,灵墟神庙藏着古蜀文明的核心秘密,也藏着与自然共生的终极答案,我们没有理由退缩。”
      他指着竹简上的文字,继续说道:“‘守印者’的使命,不仅是守护已有的发现,更是传承未竟的智慧。古蜀先民将神庙藏在龙门山脉,不是为了让它永远尘封,而是为了让真正懂得敬畏、能够传承的人,在合适的时机找到它,将这份智慧传递下去。我们现在就是那个‘合适的人’。”
      苏瑶看着燕承风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与他并肩前行的决心:“承风说得对,我们不能因为危险就放弃。而且,灵墟神庙的发现,可能会彻底揭开古蜀文明与自然共生的奥秘,这对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详细的路线,配备足够的安全设备,再联系当地的向导,尽量降低风险。”
      老张也点头表示赞同:“从考古研究的角度来说,灵墟神庙的价值无可估量。它可能藏着更完整的古蜀文献、更精密的祭祀礼器,甚至可能有古蜀先民记录的地脉分布图,这能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古蜀文明的‘天人合一’体系。我愿意一起去。”
      小王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笑容:“虽然我还是有点怕,但经过这段时间的经历,我也成长了不少。我想跟着大家一起去,多学点东西,也为守护古蜀文明出一份力。”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燕昭明身上。少年感受到大家的注视,挺了挺胸膛,虽然手臂上的疤痕还清晰可见,但眼神中没有丝毫胆怯,只有满满的期待:“爸,我也想去!我现在已经能认识很多古蜀符号了,还能帮妈整理资料,而且我是‘守印者’的继承人,说不定也能帮上忙。”
      燕承风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心中既有欣慰,又有犹豫。他不想让孩子再经历危险,但他也知道,传承不是温室里的保护,而是在实践中成长。“昭明,这次去龙门山脉会比之前更危险,可能会遇到瘴气、野兽,甚至机关陷阱,你怕吗?”
      燕昭明摇了摇头,握紧了手中的笔记本,上面画满了他这段时间学习的古蜀符号:“我不怕!爷爷说过,燕家的人要勇敢,要为守护古蜀文明挺身而出。而且有爸爸、妈妈、刘叔、张叔和王哥在,我相信我们能安全回来。”
      看着儿子眼中的光芒,燕承风不再犹豫,点了点头:“好,我们一起去。但你要答应爸爸,一定要听指挥,不能擅自行动。”
      燕昭明用力点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接下来的几天,众人开始为龙门山脉的探索做准备。燕承风负责制定详细的路线,结合竹简上的 “七星峡”“水脉” 线索,对照现代地形图和古蜀地理记载,标记出可能的行进路线;苏瑶则继续解读残破的竹简,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神庙的线索,同时整理之前的研究成果,交给考古队总部存档;老张负责检查和补充文物保护工具,同时准备了应对机关、瘴气、野生动物的安全设备;老刘联系了自己在龙门山脉附近认识的一位老向导,那位向导世代居住在山脚下,熟悉山脉的地形和禁忌;小王则负责采购和整理后勤物资,帐篷、食品、药品、通讯设备,一一准备妥当;燕昭明则在苏瑶的指导下,系统学习古蜀的祭祀符号和 “守印者” 的相关记载,同时跟着老刘学习野外生存技巧。
      准备的过程中,苏瑶又解读出了竹简上的一段关键文字:“灵墟之中,有‘地脉核心’,与晶球同源,藏‘共生之秘’,惧‘贪欲之念’,唯‘纯心者’能悟。” 这段文字进一步印证了神庙与水晶球的能量关联,也暗示了神庙中藏着 “共生之秘”—— 即古蜀人与自然共生的核心方法,同时也警告了 “贪欲之念” 的危险,只有心怀纯净、敬畏自然的人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
      “这与穆然的失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苏瑶感慨道,“穆然心中充满贪欲,所以无法掌控水晶球的力量,就算他找到了灵墟神庙,也无法领悟‘共生之秘’,反而可能被地脉力量反噬。这也提醒我们,探索神庙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不能有丝毫贪婪之念。”
      燕承风深表赞同:“古蜀文明的智慧,本质上是对人性的考验。‘纯心者’不是指毫无欲望,而是指欲望归于守护与传承,而非占有与掠夺。这是我们此行必须坚守的底线。”
      出发前的最后一天傍晚,众人再次聚集在隐藏区域的水晶球前。夕阳的余晖透过入口,将水晶球的白光染成了金色,光芒流淌间,与燕承风手中的 “蜀守” 玉印产生了微妙的共鸣,玉印上的太阳神鸟纹仿佛活了过来,与水晶球、壁画上的符号遥相呼应。
      “明天我们就出发。” 燕承风的声音回荡在宫殿中,“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力量,而是为了传承智慧;不是为了占有文物,而是为了理解文明。我们要带着敬畏之心去探索,带着守护之意去传承,让古蜀先民的‘共生之秘’,为现代人提供一份启示。”
      老刘拍了拍燕承风的肩膀:“燕队,放心吧,我会保护好大家的安全。老向导经验丰富,一定能帮我们找到七星峡。”
      老张推了推眼镜:“文物保护设备都准备好了,就算发现了珍贵的器物,也能妥善处理。”
      苏瑶看着燕承风,眼中满是信任:“解读工作已经差不多了,剩下的线索,我们可以在途中慢慢梳理。”
      小王举起手中的背包:“后勤物资都齐了,足够我们在山里待半个月。”
      燕昭明握紧了爷爷的笔记和自己的解读本,眼神坚定:“爸,我们准备好了。”
      燕承风看着身边的伙伴们,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坚定。从岷江源头的相遇,到三星堆的并肩作战,再到即将开启的龙门山脉之旅,他们早已不是简单的同事,而是生死与共的战友,是文明传承的同行者。
      水晶球的光芒愈发柔和,仿佛在为他们送行,又仿佛在期待着新的发现。壁画上的古蜀先民,那些手持礼器、虔诚祭祀的身影,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文明的探索永无止境,传承的使命代代相传。
      夜色渐深,隐藏区域恢复了宁静,但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探索的火焰。他们知道,龙门山脉的旅程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也藏着古蜀文明最珍贵的秘密。而他们所追寻的,不仅是一座被遗忘的神庙,更是一份跨越三千年的智慧,一种与自然共生的生存之道。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燕承风一行人便踏上了前往龙门山脉的旅程。车辆驶离三星堆,朝着北方的龙门山脉驶去,车窗外,岷江的流水静静流淌,岷山的轮廓渐渐远去,新的探索即将开始。
      燕昭明坐在车上,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手中紧紧握着 “蜀守” 玉印的复制品(真品已交由考古队妥善保管),心中默默念道:爷爷,爸爸,古蜀先民,我们会带着你们的期望,找到灵墟神庙,传承你们的智慧,让文明的光芒永远闪耀。
      车窗外的天空越来越蓝,龙门山脉的轮廓在远方渐渐清晰,那片神秘的山林,藏着古蜀文明的核心秘密,也藏着人与自然共生的终极答案。而燕承风一行人,正带着敬畏与坚定,朝着未知的旅程进发,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挺拔,如同三星堆的青铜神柱,坚守着传承的使命,追寻着文明的光芒。
      这场新的探索,不仅是对古蜀文明的进一步解读,更是对人性的考验,对敬畏之心的坚守,对传承使命的践行。而龙门山脉深处的灵墟神庙,终将在合适的时机,向真正的守护者,揭开它尘封三千年的奥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