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启程 ...
-
林惊雨的日常,是训练、学习、分析数据的三点一线。她的世界由清晰的边界构成:冰场内与外,达标与未达标,胜利与失败。
甚至连她房间的书架,都按照运动生理学、战术分析、心理学和少量父亲允许的文学作品分门别类,井然有序。
她刚结束一场队内模拟赛,毫无悬念地拿了第一。队友们围过来祝贺,语气羡慕又带着些许距离。
“惊雨,最后两圈那个内道超越太干脆了!”
“全程节奏压得真好,一点机会都不给。”
她微微点头,注意力却已转向技术细节:“谢谢。中间跟滑阶段体能分配有点小问题,需要看数据调整。”她礼貌地回应,分析着自己刚才比赛中哪个环节还有微调的空间。
有人提议晚上一起去新开的火锅店放松一下,林惊雨摇了摇头,声音平静:“晚上要复盘录像,教练要过目。”
众人散去,冰场边空旷下来,隐约的议论飘来:“……也太严格了,对自己一点不留情。”“天才的世界我们不懂,感觉她呼吸的节奏都是为了滑冰……”
林惊雨垂下眼眸,沉默地解开冰鞋刀套,动作一丝不苟。将那一丝微妙的疲惫感压下去,归于平静。
与此同时,简余正蹲在镇卫生院的病床边,给外婆削苹果。她的手因为长时间握冰和干杂活,有些粗糙,但动作很轻。
“余余啊,别总惦记我,好好跟严教练练。”外婆的声音虚弱,但很温柔。
“外婆,你好好吃药,快点好起来。”简余把苹果切成小块,递过去,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严教练说要带我去市里比赛呢,听说那里体育馆可大了,冰面像镜子一样平。”
她描绘着从电视里看来的景象,眼里有光,也有对未知庞大世界的些许不安。
“好,好……去市里好……”外婆握着她的手,干瘦的手指没什么力气,“我们余余,一定能滑出个名堂。”
简余用力点头,把眼眶里的酸涩逼了回去。为了外婆,也为了……逃离这片泥泞。
朔州市,那是一个她从未想象过的舞台。
严晖带着简余,坐上了前往朔州市的长途汽车。破旧的汽车在颠簸的山路上摇晃,车里有股混合着汽油、汗水和方便面的复杂气味。
简余晕车了,脸色苍白地靠在窗边。窗外,低矮的平房和杂乱的田野逐渐被抛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密集的楼房和宽阔的马路。
严晖坐在她旁边,看着她难受的样子,叹了口气,拧开一瓶矿泉水,又递过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喝点水,忍一忍。这路就这样,到了市里,路平了就好了。”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飞速掠过的城市边缘,语气带着一丝提醒,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望:“这次市里的比赛,规模不小,高手很多。你去了,多看,多学。特别是市队那个叫林惊雨的姑娘——她是卫冕冠军,起跑、线路、超越时机,都是专业水准。你仔细看她怎么处理弯道,怎么卡位,那才是科班出身的路子。”
林惊雨。
简余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名字,舌尖仿佛尝到一丝冰凉的、金属般的质感。
一个来自市队,往年的冠军。
光是这几个字,就足以在她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模糊却强大的形象——穿着专业的比赛服,在光洁如镜的冰面上从容飞驰,被掌声和目光环绕,遥远而耀眼。
她攥紧了手里装着冰刀的旧背包,帆布面料已经被磨得有些发白。
外婆虚弱却充满期盼的眼神在她眼前浮现:“咱们镇子小,装不下你的出息……”
而此刻,在体育中心的运动员公寓里,林惊雨正坐在书桌前,戴着耳机反复观摩自己的比赛——父亲要求她反复聆听自己呼吸和蹬冰的节奏,寻找可以优化的细节。
对于即将到来的比赛,她视作一次必要的过程,一次检验训练成果的节点。
对手?她浏览过报名名单,根据过往成绩,并无需要特别留意的人。
她的对手,从来只有秒表和自己的极限。
两个少女,从截然不同的原点,沿着各自的轨迹,正飞速驶向同一个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