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咸腥的报案 ...

  •   滨海市的六月总被黏腻的海风包裹,咸腥味钻进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每一扇窗时,林砚刚结束一场持续四十小时的抓捕。他靠在办公室的椅背上,指尖的烟燃到滤嘴,烫得他猛地回神,烟灰簌簌落在警服裤腿的褶皱里——那是上周抓毒贩时被刮破的,还没来得及补。

      “林队!滨海湾浅滩发现一具女尸,十五六岁,像是学生!”小陈抱着文件撞开办公室门,额头上的汗把刘海浸成一缕缕,“报案人是晨练的渔民,说尸体浮在离岸边不到十米的地方,衣服没怎么乱,但脸泡得发白,看着吓人。”

      林砚掐灭烟,随手扔进满是烟蒂的垃圾桶,起身时椅腿在地面刮出刺耳的声响。他扯了扯皱巴巴的警服领口,目光扫过墙上的时钟:凌晨五点十七分。“通知法医中心,让他们派人出现场。另外,把报案人的笔录整理好,我现在过去。”

      “已经联系了!法医中心说周法医亲自过来,他凌晨刚结束一台尸检,还没下班呢。”小陈一边跟在林砚身后往外跑,一边补充,“对了林队,报案人说尸体手腕上好像有疤,具体什么样他没看清,只说不是新鲜伤口。”

      林砚的脚步顿了顿。十五六岁的女孩,海边浮尸,加上不明旧疤——这组合让他心里莫名发沉。滨海湾浅滩是游客常去的地方,夏天尤其热闹,可凌晨五点的海边只有零星晨练的人,现场破坏应该不算严重。

      警车在晨光熹微中驶往滨海湾,沿途的海鲜大排档还没开门,只有清洁工推着扫地车在马路上慢悠悠走。林砚盯着窗外掠过的海岸线,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他想起三年前那起碎尸案,也是在滨海湾发现的尸块,最后查出来是情杀。但这次是个孩子,情况大概率更复杂。

      抵达浅滩时,警戒线已经拉了起来,几名警员正围着尸体周围的区域勘查。海风卷着细沙打在脸上,林砚戴上手套和鞋套,弯腰钻进警戒线。尸体面朝上浮在浅水区,海浪一推一退,把她的头发冲得散开,遮住了大半张脸。

      “林队。”负责勘查的老郑直起身,脸色凝重,“死者穿的是市三中的校服,初二的款式。身上没发现明显外伤,口鼻里有少量泥沙,但不像溺水死亡的典型症状——你看她的手指,没有溺水者常见的抓握痕迹,指甲缝里也没泥沙。”

      林砚蹲下身,小心地拨开死者脸上的头发。女孩的脸因为长时间浸泡有些肿胀发白,但能看出生前是个清秀的姑娘,眉梢还带着未脱的稚气。他的目光落在死者的手腕上,果然有几处浅褐色的疤痕,像是用刀片划出来的,长短不一,排列得很乱,明显是陈旧性伤口。

      “周法医到了!”小陈的声音从警戒线外传来。

      林砚抬头,看见周景澜穿着白大褂快步走来,手里提着银色的尸检箱。晨光落在他身上,把他眼底的青黑衬得格外明显——显然是熬了通宵。周景澜走到尸体旁,蹲下身,动作轻柔地检查死者的瞳孔、口鼻,又翻看着手腕上的疤痕,指尖在疤痕处轻轻摩挲。

      “不是溺水。”周景澜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死者肺部积水很少,不足以致命。口鼻处的泥沙应该是死后被海浪冲刷进去的。”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死者的校服口袋上,“口袋里有没有东西?”

      老郑摇摇头:“已经查过了,空的。手机、学生证都没找到,可能是被人拿走了,也可能是掉进海里了。”

      周景澜站起身,从尸检箱里拿出温度计,插进死者的□□:“先测尸温,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另外,通知技术科,把现场的海水样本、泥沙样本都带回实验室检测,看看有没有药物残留。”他转头看向林砚,“尸体需要立刻运回法医中心做详细尸检,特别是要查体内是否有有毒物质,还有手腕上的疤痕,得确定形成时间和工具。”

      林砚点点头,心里的沉重又多了几分。一个十五六岁的初中生,死在海边,没有外伤,没有随身物品,手腕上还有旧疤——这绝不可能是简单的意外。他拿出手机,拨通市三中校长的电话,语气严肃:“王校长,我是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林砚,你们学校初二有没有学生失踪?对,穿校服的女生,现在在滨海湾浅滩发现一具女尸,需要你们立刻配合确认身份。”

      挂了电话,林砚看着周景澜指挥工作人员把尸体装进尸袋。海风更烈了,卷着海浪的声音,像是在为这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哀悼。他知道,这起案子的背后,大概率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暗,而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这黑暗彻底揭开,给死者一个交代。
      润化4000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