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声音甜点 ...

  •   “盲品挑战”的成功让於倏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连好几天,我走进“倏甜”,都能看到他眼神发亮地琢磨着什么,连带着店里的空气都仿佛跃动着兴奋的因子。

      “吴老师!”这天我刚放下作业本,他就迫不及待地凑过来,手里还拿着那个记录“味觉地图”的宝贝大笔记本,“我有个新想法!比盲品更有趣!”

      “哦?这次又想折腾什么?”我笑着问,已经习惯了他层出不穷的创意。

      他浅浅笑笑,神秘地压低声音,“是创作。我想做一个……‘声音的甜点’。”

      “声音的甜点?”我愣住了,这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

      我开始质疑他,“甜点怎么会有声音?”

      “不是甜点发出声音,”他耐心解释,手指在笔记本上无意识地画着圈,“是反过来。用某种声音,或者一段旋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调味料’,来激发创作的灵感,做出一款对应的甜点。”

      这个想法太过天马行空,以至于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用声音……调味?如果我不认识他,我只会觉得他是个精神病。

      “你看啊,”他见我疑惑,努力组织着语言,“不同的声音给人不同的感觉,对吧?比如雨声,让人觉得宁静、清凉;比如欢快的鼓点,让人觉得兴奋、有活力;再比如……嗯,古老钟楼的钟声,可能让人觉得悠远、厚重或是沉淀……这些感觉,其实可以和味觉通感的!”

      我慢慢理解了他的意思。他不是在制造会发声的蛋糕,而是在玩一种更高阶的、联结通感的艺术。虽然真的很无厘头,但这确实像他会沉迷的事情。

      “所以,”我艰难地顺着他的思路往下说,“你需要一个……声音的提供者?以及一个……味觉的反馈者?”

      “没错!”他用力点头,眼睛亮得像星星,“你就是最完美的反馈者!你的味觉那么敏锐,一定能帮我判断,我做出来的甜点,有没有捕捉到那种‘声音的感觉’!”

      我被他的热情感染,同时也对这个奇妙的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那……第一个‘声音’是什么?”

      他拿出手机,翻找了一会儿,然后递给我一副耳机。“闭上眼睛,听这个。”

      我依言戴上耳机,闭上眼。世界安静下来,随即,耳机里传来一段声音——是清脆的、有节奏的“哒、哒、哒”声,像是……木槌轻轻敲击着石头?不,更轻灵一些。中间还夹杂着细微的、绵密的沙沙声。

      我努力捕捉着声音里的情绪。它不疾不徐,带着一种专注的、手工劳作般的踏实感,又有一种宁静的韵律,让人心安。
      “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他小声问,生怕打扰我的沉浸。

      我缓缓睁开眼:“像是……有人在轻轻敲打什么东西,很认真,很耐心。感觉……很踏实,很宁静,有点……像是秋天下午,阳光很好的那种温暖和安稳。”

      於倏屏住呼吸,认真听着我的每一个形容词,眼神专注得像是在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踏实……宁静……秋日午后的温暖……”他喃喃重复着,猛地抓起笔,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

      “等我!”他只丢下这句话,就旋风般冲进了后厨。

      我摘下耳机,好奇地偷看一眼他的手机屏幕——刚才那段音频的文件名,叫做“琢石声.mp3”。琢石?雕刻石头的声音吗?难怪有种专注的质感。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后厨里不时传来搅拌、敲打、烤箱开合的声音,偶尔还夹杂着於倏兴奋的低呼或懊恼的叹息。我坐在外面,写着教案,却总忍不住分神去听里面的动静,心里充满了期待。

      终于,他端着一个白瓷小碟出来了,脸上混合着紧张和期待。

      碟子里是一块小小的、方形的慕斯蛋糕。表面是细腻的浅咖色,像是打磨光滑的木头,上面点缀着几颗微小的、深色的碎屑,模仿石屑?旁边搭配了一小片烘烤过的、焦糖色的坚果薄脆。

      现在他的“艺术品”似乎不仅仅只要求味觉上的体验,就连视觉都开始无限贴近现实。

      “试试看。”他把碟子推到我面前,眼神一眨不眨地盯着我。

      我用小勺挖下一块。慕斯入口极其绵密,带着浓郁的焦糖海盐的风味,有点像之前的“遗忘之丘”,温暖而醇厚。底下的饼干底则提供了扎实酥脆的口感,那些“石屑”其实是微苦的黑巧克力碎,恰到好处地中和了甜腻。最奇妙的是那片坚果薄脆,咀嚼时发出轻微的“咔嚓”声,完美复现了音频里那清脆的敲击感。

      味道、口感、甚至品尝时发出的声音……层次丰富而和谐,共同营造出一种奇妙的体验——就是一种专注的、温暖的、令人心安的感觉,仿佛真的置身于秋日午后,看一位匠人耐心地打磨着他的作品。

      我抬起头,对上他紧张的目光,缓缓露出一个笑容:“我听到了……‘琢石声’的味道。很踏实,很温暖。”

      於倏的眼睛瞬间被巨大的喜悦点亮,他长长地舒了口气,几乎要跳起来:“成功了!真的成功了!吴怀你太棒了!”他激动得差点想来抱我,最后只是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

      看着他孩子般纯粹的快乐,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参与他的创作过程,就像一次次奇妙的探险,总能到达意想不到的甜美境地。

      “所以,那段音频到底是?”我好奇地问。

      “是我一个朋友,他是做木雕的,我在他工作室录的。”他笑着解释,“这是他打磨一个小件时的声音。我就觉得这声音里有种特别专注安静的力量。”

      从此,“声音的甜点”成了我们之间一个新的秘密游戏。

      他给我听清晨林间的鸟鸣,我便尝到了带着露水气息的、混合着莓果酸甜和薄荷清凉的“晨光芭菲”。
      他给我听夏夜池塘的蛙声,我便尝到了抹茶慕斯搭配酒酿茉莉冻和跳跳糖的“夏夜池塘”,入口冰凉软滑,而后舌尖仿佛有星星点点的活力炸开。
      他甚至给我听了一段火车平稳行驶的轨道摩擦声,那款甜点成了黑芝麻糊搭配核桃碎和咖啡奶冻的“远行列车”,沉稳而富有层次。

      这个过程奇妙无比。我闭上眼睛,用耳朵捕捉声音的情绪和色彩,再睁开眼睛,用味蕾验证他的魔法。我们之间的默契与日俱增,有时只需要我一个眼神,他就能明白我对某款甜点调整的建议。

      店里常来的熟客们发现,“倏甜”的新品推出得越发频繁,而且总是些名字别致、味道惊艳的创意之作。他们不会知道,在这些甜点背后,有一段声音,和两个人之间无声的、甜蜜的交流。

      又一个周末的下午,阳光正好。於倏没有急着拉我做实验,而是泡了一壶花果茶,我们坐在窗边闲聊。

      “下一个想做什么声音?”我喝着茶,随口问道。

      他捧着茶杯,看着窗外被阳光照得发亮的树叶,想了想,笑着说:“其实……我录了很多声音。雨滴落在不同树叶上的声音,风吹过窗户缝隙的声音,甚至……嗯,算了,下次再给你听。”

      他卖了个关子,笑容里有点神秘的意味。

      我也不追问,享受着这片刻的闲适。窗外的风铃偶尔被风吹动,发出零星的、清脆的叮咚声。

      “其实,”他忽然转过头来看我,眼神很温柔,“做这些‘声音的甜点’,最开心的不是最后做出来了,而是……和你一起‘听’的过程。”

      我的心轻轻动了一下,像被微风拂过的风铃,发出一声细微的鸣响。我低下头,看着杯中浮沉的花果和绯红色的茶汤,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嗯,”我轻声回应,“我也很喜欢。”

      “倏甜”的选址很不错,在龙井西路,空气里茶香氤氲,阳光温暖,一切都是恰到好处地安静与美好。我们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车鸣、风声,还有彼此安静的呼吸声。

      那种感觉,就像品尝一款最好的甜点,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所有的美妙,都在那份共同的沉浸和喜悦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