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墨香与方程式 ...
期中考试的成绩单在周一早晨贴在了教室后的公告栏上。学生们围成一团,窃窃私语声中夹杂着或惊喜或失望的感叹。
林见屿坐在座位上,没有去凑热闹。他低头整理着笔记,直到叶栖迟拿着两张成绩单走过来。
“恭喜,第二名。”叶栖迟将其中一张成绩单放在林见屿桌上,语气轻松自然,“物理又是满分,太厉害了。”
林见屿看了一眼成绩单:总分比叶栖迟少了3.5分,排在年级第二。这个结果在他预料之中——抑郁症带来的注意力障碍和记忆力下降,让他在需要大量记忆的政治和历史科目上吃了亏。
“你才是,又是第一。”林见屿轻声说。
叶栖迟笑了笑,那笑容却不如往常明亮:“我妈刚才已经发信息问详细分数了。”他晃了晃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十几条未读消息。
李薇凑过来看成绩单:“哇,你们两个又是前二,还给不给人活路了?”
陈雨欣推推眼镜:“林见屿的数学居然比叶栖迟高两分,难得啊。”
叶栖迟耸肩:“见屿的数学一直很强,我甘拜下风。”
上课铃响了,第一节是语文课。新来的实习老师沈老师带来了一摞古诗词集,宣布要举办一个小型的班级诗歌朗诵会。
“每个人都需要参与,”沈老师温和但坚定地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或者原创作品。”
教室里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当众朗诵比考试更令人紧张。
林见屿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书页边缘。当众朗诵?这对他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下课后,沈老师特意走到林见屿桌前:“我看过你的诗歌赏析作业,写得很有深度。期待你在朗诵会上的表现。”
林见屿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叶栖迟及时解围:“沈老师,见屿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准备。”
沈老师点点头:“没关系,距离朗诵会还有两周时间。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来找我讨论。”
午休时,林见屿独自来到图书馆最里的角落,试图从诗集中找到一首足够短小、不会让他过度焦虑的作品。
“找到合适的了吗?”周彦的声音从书架后传来。他拿着一本摄影杂志,在对面坐下。
林见屿摇摇头。
周彦思考了一下:“其实不一定非要选名诗,可以尝试自己写点东西。短的,几句就好。”
自己写?林见屿从未想过这个可能性。他总是在读别人的诗,从中寻找共鸣,却从未尝试表达自己的声音。
“我不知道怎么写。”他轻声承认。
“就从感受开始,”周彦说,“比如现在,你什么感觉?”
林见屿沉默了一会儿:“安静。图书馆的安静很舒服。”
“看,这就是诗的开头了。”周彦微笑,“‘图书馆的安静,如同...’如同什么?”
“如同被柔软的海绵包裹。”林见屿下意识接道。
周彦点头:“很好。继续?”
但林见屿已经感到不适,摇了摇头。周彦理解地不再追问:“随时想继续,我可以当听众。”
下午的数学课上,老师讲解一道复杂的三角函数题。林见屿专注地听着,很快找到了三种不同的解法。当他抬头时,发现叶栖迟正皱着眉头,似乎遇到了困难。
下课时,叶栖迟罕见地没有立刻离开座位,而是盯着那道题继续思考。
“可以用余弦定理简化。”林见屿轻声说。
叶栖迟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对啊!我怎么没想到!”他迅速写下步骤,问题迎刃而解。
“谢谢,”叶栖迟露出感激的笑容,“今天脑子有点乱。”
林见屿点点头,没有多问。但他注意到叶栖迟眼下淡淡的青黑和偶尔走神的状态。
放学后,林见屿去办公室找沈老师,想申请豁免朗诵会。但当他站在办公室门口时,却改变了主意。
“老师,如果我写原创诗歌,可以很短吗?”他轻声问。
沈老师鼓励地点头:“当然可以,几句话也能成为一首好诗。”
回家的公交车上,林见屿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零散的字句:
图书馆的安静
如同被柔软的海绵包裹
字句在纸页间呼吸
我在其中找到暂时的栖所
他删掉又改,总觉得词不达意。抑郁症带来的思维阻滞让每个词都变得艰难无比。
第二天课间,周彦来找他:“诗歌写得怎么样了?”林见屿把手机递给他看。周彦仔细阅读后,轻声说:“我喜欢‘字句在纸页间呼吸’这句,很有画面感。”
这时叶栖迟走过来,好奇地问:“什么有画面感?”
周彦解释:“见屿在写朗诵会的诗。”
“真的?”叶栖迟眼睛亮起来,“能看看吗?”
林见屿犹豫了一下,递过手机。叶栖迟读完,真诚地说:“写得真好,特别是‘暂时的栖所’这句,让我想起有时候在篮球场上的感觉。”
这句话让林见屿感到意外。他从未想过有人能理解他诗中那种寻求庇护的感觉。
周五的文学社团活动,沈老师让大家分组讨论选择朗诵的诗歌。林见屿、叶栖迟、李薇和陈雨欣自然成了一组。
“我选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李薇说,“虽然有点俗,但很好朗诵。”
陈雨欣选择北岛的《一切》:“我喜欢它的节奏感。”
叶栖迟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一直很喜欢这首诗中的希望感。”
轮到林见屿时,他轻声说:“我尝试写一点自己的。”
“真的?”李薇惊喜道,“太厉害了!能分享一下吗?”
在林见屿犹豫时,叶栖迟及时解围:“等到朗诵会再听吧,留点惊喜。”
活动结束后,叶栖迟追上林见屿:“抱歉,刚才李薇太激动了,没有逼你的意思。”林见屿摇摇头:“没关系。”
两人并肩走在校园里。秋末的风吹落最后几片银杏叶,如同金色的雨。
“其实我也在写一点东西,”叶栖迟突然说,“不是诗,就是...一些想法。”
林见屿好奇地看着他。
“有时候压力太大,写出来会好受点。”叶栖迟的语气轻松,但林见屿能听出其中的重量。
走到分岔路口,叶栖迟的手机又响了。他看了一眼,叹了口气:“家教催我了。周一见?”
林见屿点点头,看着叶栖迟快步离开。那一刻,他忽然明白,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出口——有的人通过运动,有的人通过文字,有的人通过音乐。
周末,林见屿在小姨的公寓里继续修改他的小诗。小姨在一旁准备晚餐,不时哼着歌。
“在写什么这么认真?”小姨好奇地问。
林见屿犹豫了一下,把手机递过去。小姨仔细阅读后,眼眶微微湿润:“写得真好,见屿。‘暂时的栖所’,这个形容很贴切。”
她放下手机,温柔地说:“你知道吗?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栖所。可能是物理空间,可能是一件事,也可能是某个人。”
林见屿思考着这句话。对他的而言,栖所是耳机里的雨声,是纸页上的诗句,是图书馆的安静角落。
但最近,这个清单似乎开始扩展,包括了小姨的公寓,周彦的相机,甚至...叶栖迟的笑容。
周一回到学校,林见屿的诗歌已经修改完成。他最终决定只用三行:
字句呼吸间
我找到暂时的栖所
在寂静的喧嚣中
朗诵会安排在周五下午。当林见屿站在讲台前,看着下面模糊的面孔时,熟悉的焦虑感涌上来。他深吸一口气,戴上耳塞,世界顿时安静下来。
他朗读那三行诗,声音很轻,但在寂静的教室里清晰可闻。读完後,教室里响起掌声——不热烈,但真诚。
下台时,他注意到叶栖迟的眼神,那不是同情或怜悯,而是真正的理解和欣赏。
放学后,周彦找到他:“我喜欢你的诗,特别是最后一句‘在寂静的喧嚣中’,很有张力。”
就连李薇和陈雨欣也过来称赞:“短短三句,但让人印象深刻。”
叶栖迟是最后一个过来的:“你说的那种‘栖所’,我完全能理解。”他顿了顿,“有时候在篮球场上,只有球和篮筐的那一刻,我也是那样感觉的。”
林见屿看着同学们真诚的脸庞,心中涌起一种陌生的感觉。那不是巨大的快乐,而是一种细微的平静——被理解、被接受的平静。
回家的路上,他想起小姨的话:“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栖所。”
也许,他正在慢慢找到自己的栖所,不仅仅在安静的角落,也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中。
夜空中有星星闪烁,秋风吹过,带来凉意却不再刺骨。林见屿拉紧外套的拉链,感受着那份恰到好处的温暖。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用高分证明自己,有人用运动释放压力,有人用镜头捕捉美好,有人用诗句表达内心。
而也许,真正的成长不是变得完美,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在寂静与喧嚣之间,寻得平衡。
希望大家都能够自由的做自己,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有着自己的平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墨香与方程式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