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3、青山依旧「二」 ...
-
禹国篇:
司诩:在设计之初,他并不是一个反派形象,而是一个喜剧人,他非常之倒霉,做事从不顺利,他的家族、同僚都不信任他,他自己也感到很困惑,同时,因为他个人理念,他又顽强的可怕,他是一个拥有真才实学的人,可惜眼界不够长远,大多时候只能看到眼前的小利,而忽略了更大的东西,正如他自己所言,他是一个不努力拼一把就永远不甘心的人,不管是生是死,他都必须要亲眼看一看。
司绣:他打了一辈子仗,临死却想到无关的事情,这一点有点像走马灯,司绣以为自己不在乎,他杀了那些人,将他们推进芦苇河里,可那些回忆却一遍遍侵蚀着他,他不能忘记,那是他曾经的朋友,他们也曾谈笑过,他被利欲熏心,用热血和武器把自己装饰成一个坚不可摧的人,可他终究不是那些沉默的兵器,在每一个深夜,他一遍遍的梦到曾经的旧友,那些身影也早就刻在他的脑海里了,只是等他发觉的时候,却是在死期。
靳国篇·
狄膺:狄膺与云犁,更像是一个对照组,只是他从未被细心培养过,没有那些名士一同栽培他,他身上藏着一丝活泼与蛮勇,他的结局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在一片阴云笼罩的天空下,哪怕没有荧惑守心一事,他的结局也是必然的。
我一开始写了一段,在想要不要让靳王和狄膺发生一段故事,以此去解释他为什么这样,后来发现,没有必要,因为绝大部分时候,君王要杀死一个人,用的理由都很是滑稽,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这也是封建皇权的恐怖之处。
他的结局注定就在于,作为一个忠君之人,他无法说服自己去反抗君王的命令。
诃昌:他信仰,热爱,并试图挽救靳国,可他发现无能为力,根源在于水,水如墨,他面对这滩墨水,终究改变不了,可他并不愿意做一个奴徒,他不能说服自己去朝拜仪国的铁骑,并且称颂仪国的铁骑多么威猛,仪国的君王多么睿智,他做不到。
南国篇·
尹世安:清醒的悲观主义,同时也是理想主义者,他知道这个世界的残酷,却还抱着一丝期望,正如他知道南国的未来那样。
舟歧:他作为一个边野之人,心中曾有动摇,但他最后选择归入仪国,在文章里,是想与他跟陆忠作为一个对照组。他肆意,骄傲的有些无礼,可他逃不了失败的结局。
可能没提到一点,那时的仪国,已经占领了所有土地,就算舟歧战到最后,也无济于事。
陆忠:正如之前所言,他异常清醒,他在大殿之上说的话半真半假,他多么希望事实能有变化,他期望的那些不一样,可他很清醒,他知道结局是什么样。
那么,就算为了那些百姓,他也要说那些话,而他的结局,是因为他接受不了说出那些话的人是他自己,哪怕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可是那个人是他自己。
可以说,玉悲有一种办了坏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