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大暑里的荫凉 ...


  •   大暑的日头把巷子晒得发白,画室里的薄荷却绿得发亮。许清安把竹帘放下来,筛进的光斑落在画案上,像撒了把碎金。傅时夜正往青瓷碗里舀井水,碗沿结着层细水珠,把那支民国钢笔衬得越发温润。

      “老张头的画室有棵老葡萄藤,去那儿避暑?”傅时夜把凉毛巾搭在许清安肩上,带着井水的凉气。他忽然想起去年大暑,两人在葡萄架下吃西瓜,傅时夜的蓝布衫沾了点瓜汁,被许清安画进速写本,旁边注着“甜到出汁的夏天”。

      许清安拿起新钢笔,笔杆上的缠枝梅被汗气润得发亮。他往写生簿上勾了两笔葡萄藤的轮廓,笔尖绕处,藤蔓的卷须像在风里动。

      “带点薄荷糕。”王奶奶从厨房出来,竹篮里的糕点泛着白,“加了点绿豆粉,冰在井里镇过,就着藤荫吃才解腻。”她把篮子往傅时夜手里塞,围裙上的粉色塑料扣沾了点糕粉,像落了颗小珍珠。

      老张头的葡萄藤果然爬满了棚架,绿叶子层层叠叠,把阳光滤成细碎的金点。许清安支起画架时,傅时夜就在藤下捡葡萄,紫莹莹的果子滚在竹篮里,像盛了半篮紫水晶。

      “往右边点,”许清安忽然抬笔,“那串葡萄垂得低,藤子被坠得弯,比画的还好看。”

      傅时夜依言挪了挪,指尖捏着的葡萄皮迸出点汁,溅在手腕上,凉丝丝的。许清安看着他仰头摘葡萄的背影,忽然在画角添了只手,指缝里夹着颗紫葡萄,笔尖轻扫,把指甲缝里的绿汁都画得清清楚楚。

      “这是把我画成摘葡萄的了?”傅时夜凑过来看,眼里的笑意比葡萄还甜。

      “嗯,”许清安把笔帽扣好,“王奶奶说,画里得有个人手忙脚乱,不然太静了。”

      回程时,老张头塞给他们串青葡萄,说是留着酿酒的。许清安把它挂在画室的屋檐下,正好在那盏走马灯旁边,青果子垂着,像串没上色的玉坠。

      王奶奶正坐在廊下纳鞋底,看见青葡萄,忽然说:“这果子晾成干,能当颜料调色,比朱砂还艳。”她把鞋底往许清安面前递,针脚走得密密实实,像把大暑的热都缝进了布里。

      “您这针脚比葡萄藤还缠得紧。”许清安摸着鞋底的纹路,忽然发现鞋帮处绣了串小葡萄,紫线在布上闪着光,像刚从藤上摘的。

      “偷学你的画样,”王奶奶笑得眼角堆起细纹,“你画的果子有汁水,绣在鞋上,穿着都觉得踩着甜。”

      傍晚的风总算带了点凉意,许清安翻开写生簿,用新钢笔把浓荫匝匝的葡萄藤和摘果的人影画了下来,画角的空白处,添了行小字:“藤荫蔽日,墨香解暑,身边人是暑中凉。”

      傅时夜凑过来,在他写的字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竹篮,里面装着钢笔、薄荷糕、紫葡萄,像把这日的甜都收了进去。“等立秋,”他把下巴抵在许清安肩上,“我们去捡梧桐叶,把葡萄画成秋果。”

      “好啊。”许清安把钢笔放进笔帘,听见院角的薄荷在风里轻轻摇,新叶碰着旧叶,像在说悄悄话。他忽然觉得,所谓大暑,不过是把夏天的浓荫收进藤架,把日子的甜调进糕点,等秋风掠过巷口,这些荫与甜就会顺着笔尖的光,漫进长长的岁月里,一年年,都带着沁人的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