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西湖边的抉择与归途的寂静 ...
-
会议的最后一天,气氛依旧热烈。上午是备受瞩目的主会场报告,陆止安作为重要论文的第一作者,将登台做二十分钟的成果展示。这是整个会议期间,周予安第一次完全脱离陆止安视线的时候。
报告开始前,陆止安将周予安叫到一边,递给他一个U盘,语气平静地交代:“这是报告最终版的PPT和补充数据备份。你留在会场,如果投影或提问环节出现任何技术问题,立刻处理。” 他顿了顿,目光深沉地看了周予安一眼,“保持通讯畅通。”
“是,师兄。”周予安接过U盘,感觉掌心沉甸甸的。这既是信任,也是一种无形的栓绳。
陆止安上台后,周予安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台上,陆止安沉稳自信,逻辑清晰,将复杂的技术讲得深入浅出,引得台下阵阵掌声。周予安看着那个光芒四射、掌控全场的男人,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有敬畏,有依赖,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与有荣焉?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来自江临的短信:
**【江临】:小朋友,报告很精彩啊!不过,你师兄的风头太盛,怕是没空管你了。哥在酒店后门的咖啡厅,有份关于实时渲染的独家技术资料,你想看的吧?就十分钟,过期不候哦。】
后面附上了一张照片,是几页打印稿的截图,上面确实有一些让周予安心跳加速的前沿技术点。
诱惑,赤裸裸地摆在了面前。独家资料,十分钟,远离会场,脱离陆止安的视线。心脏狂跳起来,手心瞬间冒汗。他知道江临的目的不纯,但那技术的吸引力是实实在在的。而且,陆止安正在台上,无法分心……
只要他悄悄溜出去十分钟,神不知鬼不觉……
这个念头像毒蛇一样缠绕着他。他几乎要站起身了,身体因为紧张和渴望而微微颤抖。然而,就在他脚尖发力的瞬间,陆止安在台上似乎无意中扫过全场的目光,与他有了不到半秒的交汇。
那目光平静无波,却像一道冰冷的闪电,瞬间劈开了周予安心头的迷雾。他猛地想起陆止安的警告,想起那卷黑色胶带,想起杭州之行前那句“不要分心”。更深的,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恐惧——他毫不怀疑,陆止安有某种方式能知道他是否离开。
短暂的冲动被更大的恐惧压了下去。他死死攥紧了拳头,指甲陷进掌心,用疼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重新坐稳,低下头,快速回复了江临:
【周予安】:谢谢江总,资料心领。我现在有任务,不便离开。
短信发出去后,他立刻将手机调成静音,塞进裤兜深处,仿佛那是什么烫手山芋。然后,他强迫自己抬起头,将全部注意力重新集中到陆止安的报告中,尽管心脏仍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
十分钟后,江临没有再发来任何消息。
报告圆满结束,掌声雷动。陆止安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下台,经过周予安身边时,脚步没有丝毫停顿,只是极轻地、几乎不可察觉地对他点了一下头。
那一刻,周予安悬着的心才猛地落回实处,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他明白,自己刚刚在悬崖边上走了一遭,而陆止安那个微小的动作,像是一种无言的确认。
下午,会议正式闭幕。返程的飞机上,周予安和陆止安并排坐着。舷窗外是翻滚的云海。
整个航程,陆止安都在闭目养神,或者翻阅会议资料,几乎没有和周予安说一句话。周予安也沉默着,看着窗外,内心却远不如表面平静。
杭州之行结束了。他成功地完成了展示,顶住了诱惑,似乎“通过”了陆止安的考验。但他没有感到丝毫轻松,反而有一种更深沉的疲惫和茫然。他仿佛看到两条路在眼前延伸:一条是陆止安铺设的、狭窄陡峭却目标明确的学术巅峰;另一条是江临暗示的、充满诱惑与未知的“自由”世界。
他选择了前者,或者说,他被恐惧和惯性推着选择了前者。但这一次的选择,似乎耗尽了他最后一点主动挣扎的力气。
飞机开始降落,失重感传来。周予安下意识地抓紧了扶手。
陆止安睁开眼,瞥了他一眼,没说什么,又重新闭上。
回到熟悉的城市,坐上回学校的出租车。夜色中,城市的霓虹飞速后退。
“会议期间,表现尚可。”在实验室楼下分别时,陆止安突然开口,打破了长达数小时的沉默。他的评价依旧吝啬而克制。
周予安停下脚步,低声应道:“谢谢师兄。”
“明天休息一天。后天早上八点,实验室集合,开始项目下一阶段。”陆止安说完,便转身走进了楼道。
周予安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中,久久没有动弹。
西湖的波澜已然平息,但心底的潮汐却刚刚开始。他带着一份看似圆满的会议成果,和一颗更加沉重迷茫的心,回到了这个由规则构筑的牢笼。而那个掌控一切的男人,已经为他设定好了下一个目标。
成长的道路,似乎总是以放弃某些可能性为代价。而这一次,他亲手关上了那扇名为“诱惑”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