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一桶金 ...
天还蒙蒙亮,江宁府笼罩在一片青灰色的晨霭里,秦淮河上升起的水汽黏在巷道的青石板上,滑溜溜的。
码头上夜泊的船家才开始生火做饭,几缕炊烟懒洋洋地缠在桅杆顶,空气里混着潮气、煤烟和隔夜粪桶的酸馊味。
院外那棵老树的影子还没褪尽,一团墨似的泼在土墙上,就听见极轻的敲门声。
不是用手掌拍,是用指关节叩。
嗒,嗒嗒——
一长两短,带着点试探,像啄木鸟凿树洞。
桑梓早就候着了。
她悄没声息地抽开闩门杠,侧身让进一个黑影,正是陈货郎。
他今日换了身更不起眼的灰布褂子,担子也轻简了许多,两头只各挂着一对空竹篓,铃铛也塞了棉絮。
然后冲桑梓咧咧嘴,满口牙在熹微的晨光里黄得碜人,也不多话,只压低嗓子。
“小娘子,时辰正好。”
两人默契地闪进旧柴棚。
棚里比外头还暗,只有些微天光从瓦缝漏下来,照见檐下那三只陶缸幽幽地反着光。
陈货郎卸下担子,手腕一翻,变戏法似的从空竹篓底下抽出几截打通了竹节的毛竹筒,筒口还带着新削的木塞子。
这东西装酒最是便宜,不惹眼,还透着一股竹子的清香。
他也不急着动手,先凑到缸边,耳朵贴上去,用手指甲盖轻轻弹了弹缸壁,听着那闷响的回音。
又就着瓦缝那点光,眯起眼瞧缸沿湿泥的裂纹深浅,这才冲桑梓点点头,意思是火候到了。
桑梓也不言语,递过一只半旧的葫芦瓢,陈货郎接过就是一瓢下去,琥珀色的酒线悄无声息地注入竹筒。
那醇厚的香气猛地窜出来,又被他用身子下意识地一挡,生怕飘出棚外去。
少女差点笑出声来,然后就被轻飘飘觑了一眼,忙用牙咬住下唇,把这股不合时宜的轻松劲儿憋了回去。
虽然是卖私酒,但这可是她头一宗实打实的大买卖呢!
陈货郎装酒的手法极是老道。
他并不急着灌满,而是先将竹筒斜倾,让酒液顺着筒壁滑下去,半点泡沫不起。
待酒线没过竹节一半,便停手轻晃,耳朵贴上去听那回响,辨明筒内虚实,这才再次提瓢,将将灌至八分满,留出一指的空隙。
既防了颠簸溢出,又给酒气留了回旋的余地。
最后在每个木塞子塞紧前,都要再用拇指蘸一滴封口的湿泥,在塞子头上按个扁圆的印子,算是个不见文字的暗记。
“小娘子这火候拿捏得是地方,昨日挑回去那点样品,夜里让几个老主顾尝了,都说这绵里藏针的劲儿,比潘楼街也不差甚么。”
潘楼街是江宁府官营酒务的所在,那里的酒都是出了名的大酒,等闲人家见都见不着。
桑梓正替他扶着竹筒,闻言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不露,只淡淡一笑。
“陈叔说笑了,咱们这是小本生意,图个安稳,不敢跟官酒比肩。”
“嘿,官酒?”
陈货郎嗤笑一声,手下不停。
“架子大,水分足,三碗抵不上咱这一碗实在。你这酒,好处就在一个真字。”
一边说着一边还瞥了眼桑梓。
“就是量太少,不够嚼裹。”
“慢慢来,火候到了,米粮足了,自然就多了。”
桑梓应着,心里却记下了不够嚼裹这话。
这是嫌出货慢,赚头不够大呢。
两缸酒液渐渐见了底,换了二十来个沉甸甸的竹筒,在担子两头码得整齐稳妥。
陈货郎直起腰,捶了捶后背,从怀里摸出个旧褡裢,解开系绳,倒出几贯沉甸甸的铜钱,还有一小串用麻绳穿着的铁钱。
“这儿是三贯整,按昨儿说定的。两贯现钱,一贯……算是定金,下回取货一并结清,如何?”
他抬眼瞅着桑梓,眼神里有试探,也有江湖人讲定的爽快。
桑梓心里明镜似的。
这年头现钱难凑,货郎肯付三贯现钱已是难得。
她也不点破,只将钱一枚枚数过,指尖感受着铜钱的冷硬和磨损的边缘,点点头。
“陈叔是信人。”
“那就十日后,还是这个时辰。下回若能出到五缸,价钱……每缸我再让你五十文。”
这便是看好销路,要扩量了。
桑梓心头一热,面上依旧平静:“我尽力。”
陈货郎不再多话,担子上了肩,脚步轻快地融进外头江边愈浓的晨雾里,那灰布身影几下闪动,便不见了踪影。
桑梓闩好门,回到院中。
东天已泛出鱼肚白,秦淮河上的水汽被初升的日头一照,染上了淡淡的金边。
码头上人声、桨声、叫卖声渐渐连成一片,像潮水般漫了上来,盖住了方才院子里那点隐秘的动静。
三贯钱。
沉甸甸黄澄澄的绍圣元宝,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掌心。
她低头看了看,又望了望檐下空了的陶缸。世道艰难,总算找到了一条能往外开源的细缝。
只是这缝儿能有多久有多宽,也让人心里没底,实在是像这秦淮河上的晨雾,看着厚实,风一吹就散,让人攥不住个实在。
不过怎么说也是有钱了!
这笔钱,桑梓早有打算,如今城里糙米的粮价是八十文一斗,五斗就是四百文,再翻个番就是差不多一贯。
她和住持的对赌协议也快到期了,明日就上山送钱去。
一贯钱足陌是一千文,但如今的北宋往往都以省陌折算,市井间一般是打七五折,七百五十文便可充作一贯使唤。
倘若遇上抄书这样的行当,还有可能给到六八陌哩!
陈货郎按官府建议价给了她七七陌,到手两千多文,已经是照顾她们祖孙的实在价钱了。
钱来得快,可去得更快啊!
转眼就要填进看不见底的生计里。
于是等祖母也起了床,桑梓便揣好钱袋,拎上个半旧的竹篮,踏着青石板上的晨露往药铺去。
这一趟的目的地是药铺子。
祖母虽然退了烧,这几日品小酒也品的面色红润,但到底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还是拿两副药巩固一番才好。
秦淮河边的市集不同于别处,天不亮就有早市,日头高了转作常市,等到夜幕落下还能见着灯火通明的晚市,三班轮转着把三百六十行的营生都撑了起来。
如今早市已经热闹起来。
卖菜的乡农蹲在担子后头,水灵灵的菘菜还带着泥星子;几个妇人围着针线摊子,叽叽喳喳地比划着花样。
桑梓侧身从人群中穿过,闻见油炸鬼的焦香混着新出笼的炊饼热气,肚子咕噜一声叫,这才想起自己清早忙活到现在,还空着肚皮呢。
吃饭要紧!
于是要了个热腾腾的炊饼,夹上根刚出锅黄澄澄的油炸鬼,数出十枚铁钱放在案板上。
摊主是个满脸褶子的老汉,一边用油纸包饼,一边眯眼觑着那十枚铁钱,然后就咧嘴笑了。
“小娘子这日子过得糊涂,后日就是冬至了,还使铁钱?衙门里昨日就贴了告示,冬至前后三日,市易只使铜钱绢帛。”
还有这种限制?
桑梓闻言一怔,这些日子光忙着酿酒,竟真把节令给忘了。
有俗语说“冬至大如年”,北宋最重冬至,官府要放假三日,百官朝贺,民间祭祖宴饮,隆重程度仅次于元旦呢!
少女于是不动声色地收回铁钱,脸上堆出个笑模样,把三枚铜币推了过去。
“多谢老丈提点,这几日忙昏头了。”
“都忙!船帮昨日就封了船,说是要过节。这几日城里采买的人多,听说连潘楼街的官酒,今日都要开坛散卖冬至份例了!”
冬至份例的官酒?
这倒是给她提了个醒儿,既然官酒都能借着节令的名头开坛散卖,她这私酿为何不能也打个冬至的招牌?
潘楼街的酒再好也是大路货,她这酒可是实打实的陈皮薄荷橘叶配出来的精细劲儿。
若是能灌些进小巧的节令坛子,贴上红纸签子,价钱少说能翻个番!
桑梓谢过老人,离了饼摊,见日头又升高了些,便马不停蹄地去了药铺。
也不单是抓安神药,桑梓额外还配了些入酒的桂皮丁香,细细切了甘草片,预备着给冬至限定酒添些暖身的香气。
顺路看到一副新削的竹篦子,心想张屠夫整日剁肉难免沾得满手油腥,便花两文钱买下,拎着往肉铺子去了。
之所以往张屠夫那里去,除了答谢日前的仗义出手,主要还是心里盘算着,张屠夫是晓得根底的自己人,这冬至节酒的念头,正好寻他商量个稳妥法子。
张家肉铺在城南的评事街,是最热闹的主干街之一,也可以称为肉市果蔬行,从早到晚都飘着生肉和菜叶混合的气味。
北宋时期的金陵已经出现了行业街,也就是俗称的一条街,比如肉市、药市、鱼行、米铺,都是按行归类,聚市成街,连官府收税都按着地段来。
不过张屠夫店口有一个大树,桑梓走过去的时候,正看到树荫底下坐着几个歇脚的街坊,正有一搭没一搭地扯着闲篇。
见这么一个水葱似的小娘子拎着竹篮过来,都收了声,眼神里带着几分打量,几分犹豫,竟没一个敢先开口认人。
桑梓满脑子都是冬至节酒的事儿,于是目不斜视地穿过人群,径直走到张家肉铺那油腻腻的肉案前。
“婶子,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
张家婶子可没有镇关西那等怂包脾气,一听这话,手里的砍刀往案板上一剁,眼睛就瞪起来了。
可含怒一抬头,却见面前一个眉目清亮的小娘子递过来一个竹篦子,嘴角堆出笑来,又喊了声婶子,这才知道是这丫头故意逗闷子呢。
“好个桑小娘子,拿老婶子开涮呢?精肉臊子作甚,莫不是要学那蒋侯庙里的祭品,做个冬至三牲供?”
树下的那几位街坊抻脖子听清了这几句话,一个个交头接耳地啧啧称奇。
“这桑家小娘子何时出落得这般水灵,倒像是画里走下来的玉人儿!”
“可不是,去年见着还是黄毛丫头,如今这眉眼长开了,真真是观音座前的玉女一般。”
“要说老桑家祖坟真是冒青烟了,遭了那么大难,还能养出这般小娘。”
张家婶子却没听到这些,只笑着一戳少女的脑门,手指头带着刚剁完肉的油腥气,在她额角轻轻一点,留下个油汪汪的印子。
桑梓拣了个干净地儿把竹篦子放下,把竹篮往怀里一护,猫腰就从那油光锃亮的铺板底下钻了进去,熟门熟路地闪进铺子里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第一桶金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周不申榜,应该是三更,因为下周又要出差了,希望出差回来能入v,压字数压的好辛苦啊… 再推推专栏完结文《全京城被毛茸茸攻陷后》 关键词:非常规种田,网红经济,毛茸茸,猫咖店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