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庙中残烛,境里惊影 ...


  •   玉佩的微光在晨雾里晃成一团暖芒,谢清寒攥着它往山神庙走,脚下的碎石子硌得脚掌发疼,却不敢放慢半分——身后那声闷响像块石头压在心头,苏哑婆的身影总在雾里晃,他只能咬着牙往前,连回头确认的勇气都没有。

      林墨攥着那枚磨利的铜钱,手心全是汗。山风裹着水汽扑在脸上,庙门口的铜铃“叮铃”响,声音细得像根线,却让周遭的寂静更沉了。庙门是两扇朽坏的木门,半掩着,缝隙里漏出点昏黄的光,不知是晨光还是烛火。

      “先别进去。”谢清寒忽然停步,佩剑“噌”地全抽出来,剑尖对着门缝,“里面有人。”

      林墨刚要细听,就听见庙里传来“吱呀”一声,像是有人碰倒了供桌前的蒲团。他跟着谢清寒贴在门侧,透过缝隙往里看——供桌上摆着盏快烧尽的残烛,火苗晃得供桌后的影子忽大忽小,一个穿灰布衫的姑娘正蹲在地上,手里捧着个陶碗,似乎在给什么东西喂食。

      “是你?”谢清寒忽然出声,声音里带着些诧异。

      那姑娘猛地回头,露出张素净的脸,额角还沾着点泥土——竟是昨天在村口被村丁推搡的那个采药女。她看见谢清寒的剑,手一抖,陶碗“哐当”掉在地上,碗里的杂粮粥洒了一地,几只灰雀扑棱着翅膀从她脚边飞走。

      “别、别动手!”姑娘往后缩了缩,指着供桌后的阴影,“我没恶意,就是来喂这些鸟的……它们是苏婆婆养的,昨天见它们落在庙外,怕饿着。”

      谢清寒的剑没收回,却皱着眉问:“纸条是你写的?”

      姑娘愣了愣,随即点头,从怀里掏出支用麻线捆着的炭笔,又摸出张揉皱的草纸:“是我。苏婆婆昨天偷偷塞给我块碎玉,让我瞧见你们就递纸条,说寒鸦阁的人在村西挖了陷阱,还让村丁故意往那边引……”

      林墨忽然插话:“你认识苏婆婆?”

      “她是我外婆。”姑娘声音低了些,指尖捻着衣角,“我爹娘早没了,一直是外婆偷偷接济我。她不能说话,却总用手势告诉我,石矶村不对劲,让我少露面……昨天你们来的时候,我就在村口的竹林里,看见村丁盯着你们的玉佩看,就知道要糟。”

      谢清寒这才收了剑,走到供桌前捡起那支炭笔——笔杆上刻着个小小的“鸦”字,和纸条上的字迹隐隐对得上。他刚要开口,玉佩忽然“嗡”地响了一声,微光骤然亮了几分,竟顺着供桌的木纹爬上去,在供桌背面映出个模糊的图案——和玉佩上的纹路、槐树上的刻痕一模一样。

      “这是……阵眼图?”林墨凑过去,指着供桌背面的纹路,“苏婆婆说玉佩是阵眼,难道这庙也是?”

      姑娘忽然“呀”了一声,指着供桌后的墙壁:“那里有面铜镜!外婆说过,庙里的铜镜能照出‘藏起来的东西’!”

      谢清寒顺着她指的方向看,果然见墙角立着面蒙尘的铜镜,镜面裂了道缝,镜框上刻着和供桌一样的纹路。他走过去,用袖子擦了擦镜面,刚要把玉佩凑过去,镜面忽然晃了晃,映出的不是他的脸,竟是个穿黑袍的人——那人戴着个青铜面具,手里举着把弯刀,正站在庙门外的雾里,离他们不过几步远!

      “小心身后!”林墨喊着就把铜钱甩了出去,铜钱“叮”地撞在门框上,溅起点火星。谢清寒猛地转身,佩剑直刺出去,却只刺中一团雾——黑袍人已经退到了雾里,只有面具上的铜纹在微光里闪了一下,随即就没了踪影。

      铜镜里的影子也跟着散了,只剩谢清寒急促的呼吸声。姑娘吓得瘫坐在地上,指着门外:“是寒鸦阁的人!他们的面具……我见过,上次偷偷进村里的黑衣人,就是戴这样的面具!”

      谢清寒没说话,只是盯着铜镜里自己的倒影——玉佩的光还映在镜面上,刚才那黑袍人的身影消失处,竟慢慢显出行小字,是用朱砂写的:“阵眼不全,镜影为饵,后山黑石崖,藏着另一半玉佩。”

      他刚要伸手去摸镜面,庙外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伴随着男人的呼喊:“城主有令,封锁后山!别让那两个带玉佩的跑了!”

      林墨探头往外看,雾里已经能看见几点火把的光,正往这边挪过来。姑娘急得站起来,拉着他们往庙后的侧门跑:“侧门通往后山的密道,能到黑石崖!我外婆说过,那密道只有玉佩能开!”

      谢清寒攥紧玉佩,跟着她往侧门跑。路过铜镜时,他回头看了一眼——镜面上的小字已经淡了,只剩那支残烛的火苗在晃,映得供桌上的灰雀影子,竟像极了苏哑婆肩上那只黑鸟的模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