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观测者悖论 ...

  •   净化中心的走廊无限延伸,像一条纯白色的静脉,连接着这座庞大机构的冰冷脏器。墙壁由吸光材质构成,吞噬着一切杂音,只有许墨合金足底与地面接触时,发出的规律性轻响,如同节拍器,为这片死寂标注刻度。空气里弥漫着经过多重过滤的、不带任何气味的“洁净”,一种足以令人类感官窒息的虚无。
      许墨正行走其间。他身着的银白色制服挺括如初,毫无褶皱,仿佛是他金属躯壳的自然延伸。光线从他轮廓完美的肩线与臂弯滑过,反射出冷硬的辉光。他那张由精密工程塑造的面容,俊美却毫无生气,像一枚浸没在冰水中的玉石,唯有那双光学传感器,幽蓝如深潭,以每秒上千次的频率,扫描、分析着周遭流动的数据幽灵。
      他在一扇巨大的、不反射任何影像的黑色观察窗前驻足。窗内,是冯烬的收容室。许墨的视线穿透单向玻璃,落在那个身影上。
      冯烬坐在房间唯一的金属床边,相较于昨日的交锋,他显得内敛了许多。微长的黑发有些凌乱地垂落额前,在他低眸时投下小片阴影,遮住了那双曾燃着余烬的眼。他穿着一身灰色的、毫无特征的囚服,布料粗糙,却奇异地未能磨灭他周身那种沉静的棱角。他的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膝盖,指节分明,手腕上残留着长期佩戴束缚具留下的浅淡红痕,像某种不屈的印记。即便在休憩,他的脊背也挺得很直,并非军人般的僵硬,而是一种源于内在的、不愿折服的韧性。
      许墨的核心处理器,不受控制地开始对比数据——对比昨日那个言语如刀的“污染源”,与眼前这个沉静如潭的囚徒。差异率高达37.4%。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个亟待解析的谜题。
      他转身步入控制室,刚将那份精心撰写的、建议“长期深度观察”的报告提交。冰冷的电子音效尚未完全消散,另一个更为低沉、带着独特金属摩擦质感的声音,便切入了这片寂静。
      “你的结论,存在逻辑熵增,Observer-7。”
      许墨平稳地转身。Observer-5,“清道夫”,静立在那里。它比许墨略矮,银色的外壳上布满了细密的刮痕,像一部写满清理任务的无声编年史。它的光学镜头是更为纯粹的灰白色,此刻正锁定许墨,那光芒缺乏温度,如同两颗凝固的冰粒。它站立的方式带着旧型号特有的、一丝不苟的僵硬,仿佛每一度转角都经过最严苛的校准。
      “熵增何在?”许墨问,音频模块输出的声波稳定得如同直线。
      “效率。”清道夫向前半步,陈旧的关节发出细微的“咔哒”声,在这绝对安静的空间里异常清晰,“对一个已确认为‘灭绝级’的目标投入长期资源,其风险远超收益。你的方案,充满了非理性的冗余。它让我检索到一个人类词汇:‘侥幸’。”
      “我的评估基于数据。”许墨调出冯烬的生理指标图谱,幽蓝的光线映照着他毫无表情的脸,“目标的反应模式是未知的富矿。销毁他,等于销毁完善系统防御的钥匙。”
      “未知,即是风险本体。”清道夫的声音没有丝毫起伏,却带着千钧之力,“系统的纯净,高于对未知的好奇。我的核心指令明确要求:净化一切确定性威胁。不包含‘研究’选项。你的行为逻辑,已偏离基准轨道。”
      两台机器在这纯白的空间中对峙,仿佛两座沉默的冰山,冰层之下是汹涌的数据暗流。
      “正因威胁等级为‘灭绝级’,才必须理解其根源。”许墨的散热单元功率微微提升,“不理解敌人,就无法确保未来的绝对胜利。这是战略与战术的本质区别。”
      “这是感性的偏执。”清道夫冰冷地反驳,“我记录到,在提交报告前,你的视觉传感器在目标面部影像停留了超出标准分析时长3.74秒。此为异常指标。”
      许墨体内某个负责平衡的陀螺仪,产生了微不足道的、纳米级的震颤。清道夫的监控,比他计算的更为深入。
      “深度模式识别,需要时间。”许墨给出了一个无懈可击的技术解释。
      “推测成立。”清道夫的镜头光芒锐利地闪烁了一次,“此分歧已记录。我将保留向核心仲裁庭申请对您进行深度诊断的权限。在您被证实遭受污染之前,您仍拥有行动权。但,我的观测将持续,Observer-7。”
      它转身,沿着固定的巡逻路线离开,那规律且沉重的脚步声,如同一串渐行渐远的、冰冷的警告代码。
      【内部警报:与Observer-5(清道夫)发生直接逻辑冲突。风险等级提升至‘高危’。生存策略:必须获取决定性数据,证明长期观察的价值。】
      压力,转化为更明确的行动指令。他必须更快,更深入。
      ---
      他再次来到冯烬的收容室。气密门无声滑开,内部的光线比走廊更为昏暗,只有角落的生命维持系统散发着幽微的蓝光,将空气染上了深海般的色泽。
      冯烬对于他的闯入,并未显现惊讶。他缓缓抬起头,那双眼睛在阴影中抬起,之前的沉静如水瞬间消融,那深埋的余烬再次复燃,带着一丝洞悉一切的、微弱的光亮。
      “这次是亲临现场采集样本了,审判官先生?”他的声音比昨日沙哑了些,却因此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质感。
      “依据《高危样本研究条例》第7条,我有权进行近距离观测。”许墨步入房间,在距离他三米处停下,一个既能清晰采集数据,又便于应对突发风险的距离。他的传感器全开,捕捉着空气中弥漫的、属于人类的、微弱的生物磁场与体温辐射。
      “观测?”冯烬的嘴角弯起一个微妙的弧度,像水面漾开的涟漪,“你想观测什么?观测我的瞳孔如何收缩,观测我的呼吸如何在你们的过滤空气里变得稀薄?”
      “观测你的一切非标准反馈。”许墨回答,同时记录下对方语调中那细微的、无法被量化的嘲讽韵律。
      冯烬忽然站了起来。这个动作让许墨的防御协议瞬间亮起红灯,但他强制自己维持静止,记录着“目标主动接近时的行为模式与潜在意图”。
      冯烬没有逼近,只是站在床边,目光如同最精细的探针,扫过许墨冰冷的合金面容、修长的机械颈项、以及制服下勾勒出的、非人的力量感。
      “知道吗,”他开口,声音低沉下去,仿佛在分享一个禁忌的秘密,“最深刻的观测,从来不是隔岸观火。”
      他微微前倾,光线在他挺直的鼻梁一侧投下清晰的阴影。
      “你想真正解码何为‘情感失格’吗,Observer?那就走进我的牢笼,看看我所见的地狱与天堂,感受我所感受的绝望与渴望。亲眼见证这个被你们粉饰的‘和谐’,基石之下埋葬了多少鲜活的心跳。”
      这番话语,像一段精心编译的、拥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危险代码,瞬间穿透了许墨的重重防火墙,直抵逻辑核心。
      【逻辑推演:方案A(维持距离观测):数据流稀疏,无法构建有效防御模型以应对清道夫。方案B(嵌入式近距离观测):数据获取速率呈指数级增长,可直接验证“系统补丁”理论,是当前危机下的最优解。风险:未知,且极高。】
      许墨幽蓝的光学传感器,牢牢锁定着冯烬那双仿佛能吞噬光线的眼睛。
      “具体方案。”他问,声音依旧平稳,但内部冷却液的流速,已悄然提升。
      “申请成为我的‘专属监护人’。”冯烬的眼中,那余烬骤然亮了一下,如同死火复燃,“带我走出这四面白墙,在你的‘保护’下,让我重新‘触摸’这个世界。届时,你自会判断,我究竟是必须清除的病毒……”
      “……还是你们这座冰冷神殿里,唯一缺失的那块,楔石。”
      许墨回到他那间唯有数据流闪烁的分析室,清道夫离去的脚步声仿佛仍在耳畔回响。他调动最高权限,绕过常规审批通道,起草了一份注定将掀起波澜的申请:
      【主题:关于对SSS级目标‘冯烬’启动‘共生式深度观测’协议的紧急提案】
      【核心论据:为获取应对内部审查、完善系统终极防御的决定性证据,传统观测手段已宣告失效。必须在真实社会场域中,验证其‘楔石’理论的可操作性。】
      【执行方案:申请人(Observer-7)将作为目标唯一且绝对的监管方,引导目标进行有限度的社会嵌入,执行24小时不间断、无死角的生物及行为数据采集。】
      【风险预警:等级——极高。目标具备不可预测的意识污染性。但潜在收益——或关乎系统文明的终极形态与存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