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运动会和36.5度 ...
-
运动会当天的阳光格外灿烂。温砚正在检录处调整号码布,忽然被人从背后拍了下肩膀。
"听说你们练了秘密战术?"楚子航笑眯眯地递来一瓶功能饮料,完全不像传闻中那个嚣张的B班王牌。
温砚愣了下,接过饮料:"你是?”
“哦,楚子航,B班的。”
“哦,你们不也换了,交叉换位什么的..."
"那个啊,"楚子航挠挠头,"其实是我从街舞动作里改编的。"他压低声音,"说真的,我看了你们雨天训练的视频,那个背跃式改良太酷了!"
谢沉不知何时出现在温砚身后,冷着脸抽走饮料:"赛前不要乱喝东西。"
楚子航不以为意,反而眼睛一亮:"谢神!能给我签个名吗?就签在我号码布上!"他转身露出后背,"我妹高一的,是你的超级粉丝!"
温砚看着谢沉僵住的表情,憋笑憋得肩膀直抖。
男子三千米即将开始,谢沉和楚子航都报了这一项,谢沉在做最后的热身。楚子航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谢神,咱们打个赌怎么样?"
谢沉连眼皮都没抬。
“如果我赢了,"楚子航继续道,"你就教我那道物理竞赛题的第三种解法。"见谢沉终于抬头,他赶紧补充,"如果我输了,B班全员给你们接力赛当啦啦队!"
发令枪响,两人很快甩开大部队。令人意外的是,楚子航始终保持着与谢沉并肩的节奏,而且很守规则,完全没有要干扰谢沉的意思。
阳光下,少年笑得坦荡,"省队教练在看台上呢!"
当谢沉以0.3秒优势冲过终点线时,楚子航第一个冲过来拥抱他:"太棒了!这下我妹更要念叨你了!"
阳光下,少年笑得坦荡。
混合接力决赛前,楚子航竟然真的带着B班同学来给A班加油。AB班早就是兄弟一样的班级了,不过夸张的是,AB两班的女生一起举着的应援牌上画着谢沉和温砚的Q版头像。
“好啊你们,准备这么充分看来是笃定我三千米要输啊!还专门准备了Q版头像啊,我怎么没有”楚子航看着他们这么大的阵仗,边扇扇子边对着B班那帮女生笑着说道。
“你没他俩帅”说话的事A班文艺委员李青停,外号蜻蜓,Q班头像就是她画的。
“话不能这么说啊蜻蜓,得那边检录了,记得回去给我也画一个啊” 楚子航向拉拉队们挥挥手,走向温砚他们来。
”别误会,"楚子航帮温砚调整起跑器,"我就是想看看你们那个36.5度传棒到底有多神。"
比赛开始后,A班和B班交替领先。到最后一棒交接时,温砚和B班选手几乎同时到达。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温砚看到谢沉朝他伸出手——
那个练习过无数次的36.5度角,那个带着体温的触碰,在万众瞩目下完美呈现。谢沉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去,最终以半个身位的优势率先撞线。
令人意外的是,第一个跑来祝贺的竟又是楚子航。"太精彩了!"他激动地比划着,"你们看到那个交接了吗?就像...就像..."
"像齿轮咬合。"谢沉难得接话。
“对对对!"楚子航眼睛发亮,"能教教我吗?我请你们吃一个月食堂小灶!"
虽然楚子航也是最后一棒,并且输给了A班得了第二,却比第一还兴奋,看来对于他来说,进步比排名更重要。
颁奖仪式后,楚子航拉着B班的一些同学在食堂给A班办了庆功宴。说是给A班庆功,其实AB不分你我,算是有福同享。沈阔和他勾肩搭背,称兄道弟起来。
"说真的,"楚子航举着可乐凑到谢沉身边,"我一直以为你特别高冷,没想到..."他瞥了眼正在和同学玩闹的温砚,"你这么...生动。"
谢沉没有反驳,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宴会快结束时,楚子航突然神秘地塞给温砚一张房卡:"302自习室,我特意申请的。里面有个'惊喜'。"他眨眨眼,"别担心,我已经把监控暂时'调整'了一下。"
当温砚红着脸找到谢沉时,发现对方手里也有一张同样的房卡——
“他说要给我们看新型接力棒设计图。"谢沉皱眉。
“他说要请教物理题..."温砚扶额。
两人对视一眼,看见谢沉低头笑了笑,温砚直接笑出声来。这个"对手",似乎意外地成了他们的朋友。
302自习室的门刚关上,楚子航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一叠草稿纸:"那道题的第三种解法,我从上周想到现在..."
温砚凑近一看,正是物理竞赛最后那道大题。温砚示意谢沉讲,第三种解法是温砚的,他给谢沉简单讲过。谢沉接过笔,在楚子航的解题步骤旁画了条辅助线:"你漏了惯性参照系转换。可以用相同原理推公式。"
“等等!"楚子航突然掏出手机,"我能录下来吗?万一我妹也想看。"
谢沉皱眉,温砚却笑着点头:"正好,我们也需要个视频复盘。"
当谢沉开始讲解时,温砚注意到他语速比平时快了些,指尖偶尔敲击桌面的节奏,正是他们训练时的步频。楚子航全神贯注地记笔记,连呼吸都放轻了。
“所以这个变量转换..."楚子航突然卡壳。
温砚接过笔:"打个比方,就像接力时的加速度分配。"他在纸上画了条弧线,"你看,这里就是36.5度角的最佳发力点。"
讲解结束后,楚子航好奇地问:"那个36.5到底怎么想出来的?我看过所有专业论文,从没人提过这个数值。"
谢沉沉默片刻,从包里拿出训练笔记。翻开的那页写满公式,最上方却画着个温度计,旁边标注"36.5℃"。
"人体最适体温?"楚子航恍然大悟,"所以你们是用体温当参照系?"
温砚耳尖发烫,想起医务室里那支体温计。谢沉却指向另一组数据:"不完全是。当两人掌心温差小于0.3度时,传递效率最高。"其实和体温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其他的解释起来太复杂了,所以谢沉决定直接是体温这一最简单易懂的模块。
“等等,"楚子航瞪大眼睛,"你们连手掌温度都测量过?"
"误差值±0.1度。"谢沉面不改色,"共采集……127组数据。"
温砚差点被水呛到——这个数字分明是那天训练时他的心率值。楚子航没注意到他的异常,正忙着拍照:"太绝了!我能把这个思路用到跨栏项目吗?"
讨论正热烈时,敲门声响起。叶雪荷站在门口,目光落在摊满草稿纸的桌上,"在讨论题目?"
"妈...?。"温砚慌忙起身,差点碰翻墨水瓶。
楚子航反应极快:"我们在请教学术问题!”
楚子航还以为是老师,紧张起来
叶雪荷笑了:"这位同学你别紧张,我是同学家长,来接他俩回家。”
叶雪荷是跟着谢墨进来的,回郑州后分公司特别忙,好不容易抽空谢墨来了趟学校,想着打点一下,结果意外发现这“兄弟俩”关系好像没有这么僵,又让叶雪荷去找找他们,想今天提前把他俩接回家,一起吃顿饭,叶雪荷听A班同学说他们来这了,就找来了。
“你们先讨论,我在外面等会,不着急”
门关上后,楚子航挠挠头:"我是不是该先走..."
“不用。"温砚收回目光,"刚才说到哪了?"
十分钟后
题早就已经讲完了,36.5度的战术也用几分钟给楚子航解释清楚了,温砚收拾东西,出了门,和叶雪荷说了什么,回头招呼谢沉,发现楚子航一脸明媚的和谢沉聊着 “你真的,这灵感,太强了啊!”
“过奖”
温砚走过去“那是,谢学霸出手,寸草不生,听取「哇」声一片。”
“哈哈,行”楚子航应到。
校门口,上了车,是谢墨在开,
“深深……” 是谢沉的小名。
车窗外的梧桐树影斑驳掠过,谢墨从后视镜看了眼后座各自望向窗外的两个少年,方向盘打了个转:
"陈教授给我发了邮件。"陈教授,谢沉妈妈——陈微雨的亲弟弟。
谢沉的手指在膝盖上微微一顿。
"他说你们那个耦合模型,"谢墨的声音混在引擎声里,"很像你妈妈当年的研究思路。"
温砚察觉到谢沉突然绷直的脊背。叶雪荷轻轻按住谢墨的手臂,但谢墨继续道:"笔记本第36页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她当年一模一样。"
看来陈微雨的那本笔记,不光谢沉,谢墨也滚瓜烂熟。
车内安静得能听见空调出风口的细微声响。谢沉终于开口,声音比平时低哑:"...我看过她的笔记。"
谢墨的目光在后视镜里与儿子相遇:"她知道你会看。"等红灯的间隙,他取出钱包,抽出一张泛黄的便签纸递给谢沉,"这是她最后加进去的一页。"
温砚瞥见纸上熟悉的"36.5"字样,旁边还有一行娟秀的小字:【当两个独立变量找到最优相位差,就会形成永恒的共振。】
「原来,36.5战略是从这里获得的灵感,那谢沉给讲楚子航了那么一堆我没听过的原理,看来是真的好好研究过。」温砚想。
谢沉将便签小心地夹进竞赛笔记里,动作轻得像在触碰易碎的梦境。谢墨重新发动车子,谢沉状似随意地问:"下周去扫墓,要带什么特别的东西吗?"
"不用。"温砚望向窗外飞逝的街景听着他们谈话,"带上你的获奖证书...和她喜欢的梧桐叶就行。"
扫墓,是谢墨这次回来的重要原因。
叶雪荷悄悄抹了下眼角。温砚假装没看见,却把自己的竞赛笔记往谢沉那边推了推,恰好露出夹在里面的梧桐叶书签——那是他们特训第一天捡的叶子。
回到别墅,温砚内心挣扎了很久,敲开了谢沉的房门,终于忍不住开口:"那个36.5度的理论..."
谢沉坐在桌前合上笔记本:"你想问是不是真的存在?"
月光透过车窗,在谢沉的侧脸投下斑驳的树影。他翻开笔记本最后一页,露出夹在里面的泛黄论文复印件——《论双人协作中的最优角度匹配》,作者陈微雨。
“我母亲最后的研究。"谢沉的指尖轻抚过论文上的数据图表,"她发现当两个人以36.5度角进行物理交互时,能量损耗最小。" 只是还没来得及发表就离开人世,所以这个理论很少有人知道。
温砚凑近看那些复杂的公式:"所以你之前说的那些..."
“是真的。"谢沉突然转向他,"但没说完后半句——这个理论最初是为双人舞设计的。"
脚步声由远及近,谢墨走到房间门口,“深深,你来书房一趟”谢墨抬眼,愣了一下,没想到温砚也在,于是又说道 “小砚……你也一起……”
书房里,谢墨取出一本厚重的笔记。翻开扉页,陈微雨清秀的字迹写着:【给我未来的小舞伴】。
你妈妈原本想教你跳华尔兹。"谢墨将笔记递给谢沉,"她总说36.5度是最美的拥抱角度。"
谢沉接过笔记的手微微发抖。温砚看见内页密密麻麻的舞蹈步法图解,每页角落都标注着"36.5°"的记号。最新的一页是空白的,只有一行字:【等你找到舞伴的那天】。
“我改成了接力交接角度。"谢沉的声音很轻,"用她的理论赢了比赛,她应该..."
谢墨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她会的,毕竟..."他看了眼温砚,"你找到了最好的舞伴。"
谢墨是真心爱叶雪荷但说实话心里还没放下陈微雨,在商业上果断的人到了情感方面却优柔寡断,他做不到真正的拿得起放得下,连他书桌上忘妻与未婚妻的照片夹角也摆的36.5度,因为在陈微雨的所有实验里,只有这个实验他能帮上那么一丁点忙——帮她一起做了千万次实验——其他的实验,就已经不在他理解范围内了。
所以他对叶雪荷和陈微雨都有愧疚之心,连着对谢沉和温砚也都点想要弥补的意味,特别是谢沉,现在他就希望谢沉和温砚的关系不僵就好……在他不知道的地方,谢沉和温砚正在互相影响着,消磨着对方内心的冰雪。
深夜,温砚又敲开谢沉的房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成为谢沉这的常客了,此时谢沉正对着笔记本电脑整理数据。
“127次实验?"温砚指着屏幕上的统计表。
谢沉耳尖微红:"实际是153次。"他调出另一个文件夹,今天不知道哪根筋抽了一下,用温砚的心率来当了实验数据说了出去,不过还好不重要。
视频里的谢沉独自在操场练习交接棒,每次都在36.5度的标记处停下,对着空气伸出手。温砚突然明白那些"误差值±0.1度"的精确数据是怎么来的——是无数个无人知晓的黄昏里,一个人固执地测量着不存在的舞伴该在的位置。
"现在不用了。"谢沉关上电脑,"实测数据很稳定。"实际上,即使没有谢沉的实验,这个实验结果也是陈微雨实验千万次得出的结论,谢沉一次次的实验只是想重新回顾陈微雨走过的路而已。
温砚想起雨中那个完美的交接,想起谢沉掌心的温度。他想说些什么,却看见谢沉取出那片梧桐叶书签,轻轻放在母亲笔记的空白页上。
“你母亲……”
“物理学家,36.5实验是她跳舞是随便研究的,是我目前唯一能弄懂得实验,”
“什么时候扫墓”
“后天”
其实温砚想问问陈微雨是怎么去世的,但考虑到他和谢沉现在最多只能算半个朋友,就闭嘴了。
好在谢沉猜到了 “4岁,实验疏忽”
谢沉4岁那年,陈微雨在做一次实验的时候,因为助理的疏忽,实验室爆炸,没有一个人从实验室活着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