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8、一家人 ...
-
生活看似平静,但水面下的暗流从未停止。
一个周三的下午,赵朗面色尴尬地出现在严序家门口,手里提着一袋水果,眼神躲闪。
“直接说。”严序把他让进门,瞥了一眼正在阳台拍摄多肉植物的易小天。
赵朗搓了搓手:“老严,你妈……冷女士,前几天约我吃了顿饭。”
严序倒水的动作没有停顿:“以‘一个担忧的老朋友’身份?”
“以‘担忧的母亲和前执法人员’身份。”赵朗苦笑,“她给我看了一份长达二十页的《收养关系风险评估报告》,从犯罪心理学、青少年行为学甚至经济承受力角度,论证你收养小天存在‘系统性风险’。”
易小天不知何时站在了客厅入口,手里还沾着泥土。
赵朗艰难地继续:“她说,你这不是爱心,是自我毁灭的殉道情结,是被你父亲的浪漫主义毒害的结果。”
严序把水杯放在赵峰面前,发出轻微的磕碰声:“民政部门那边她也接触了?”
“上周三,她以金融风险专家的身份,受邀参加了民政局的儿童权益保障研讨会。”赵朗叹了口气,“会后她‘顺便’向相关负责人表达了对特定收养案例的‘专业关切’。”
空气凝滞了。易小天走回阳台,轻轻关上了玻璃门,对着窗外举起相机。
“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赵朗压低声音,“她的每句话都逻辑严密,引经据典,完全听不出私人情绪。连我都差点被说服……”
严序望向阳台。逆光里,易小天的侧影像是要融进光线里。他想起今早少年在他案头放的新照片,两只不同颜色的马克杯靠在一起,杯柄恰好组成心形缺口。
赵朗离开时,易小天正在小黑板上画画。他画了棵大树,树下小人被飘落的金币砸得东倒西歪,而远方有个举着相机的人稳稳接住一片落叶。
当晚严序收到民政局的电话。
对方委婉表示,有"相关专业人士"对收养的长期稳定性提出了"合理关切"。
严序立即明白了。他打给冷仪,电话接通后,背景音是优雅的钢琴曲。
"母亲,我们谈谈。"
第二天,严序带着易小天坐在了冷仪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城市全景,室内陈列着抽象画和金融奖项。
冷仪将一份文件推向严序:"这是国内首个特殊青少年成长信托基金的方案。"
文件显示,她准备设立一个基金,专门支持像易小天这样有艺术天赋的困境少年。条件是,易小天需要入住基金合作的寄宿制艺术学校。
"这是最优解。"冷仪语气平静,"他得到专业培养,你卸下重担。作为母亲,我不能再看着你重蹈覆辙。"
易小天低头玩着相机背带,突然举起相机对着冷仪按下快门。
照片缓缓吐出。画面上,冷仪身后那幅价值连城的抽象画,恰好与她桌上的基金方案形成了奇妙的呼应,都是精心设计的线条与色块。
"母亲,"严序站起身,"您总在计算最优解,但人生不是风险投资。"
他牵起易小天的手:"我们走。"
就在他们走到门口时,冷仪突然说:"他父亲去世前一周,也在拍一组'无意义'的照片。墙角野花,融化的冰棍,流浪猫打架……"
她第一次露出近乎脆弱的神情:"后来我才明白,他是在练习告别。"
易小天挣脱严序的手,跑回办公桌前。他抓起钢笔,在基金方案的扉页空白处画起来。一个人打着手电筒,在漆黑海面上照亮一小片波浪。
严序轻声解释:"他在说,不用照亮整片海洋,照亮眼前的路就好。"
冷仪怔怔地看着那幅简笔画。当她抬头时,严序和少年已离开办公室。
当冷仪再次来到严序家的时候,她推过来的不是文件,而是一份精心设计的《家庭教育实施方案》。包含每日课程表、能力评估量表,还有与某知名特教学校合作的远程教育协议。
"居家教育需要系统规划。"她播放PPT,曲线图显示着不同教育模式的成效对比,"我可以请最好的语言康复师、艺术治疗师。"
易小天蹲在落地窗前,正用手机拍楼下花园里跳跃的麻雀。
"看看现实,严序。"冷仪关掉投影,"他需要专业干预,不是陪你玩过家家。"
严序走到少年身边,一起看着刚拍的照片:麻雀叼着羽毛,正飞向树上的巢。
"他上周自己修好了漏水的龙头。"严序放大照片里麻雀衔着的羽毛。
"这是前天他画的速写。"严序展示素描本上严序感冒时睡着的侧脸,
冷仪正要反驳,易小天突然把手机屏幕转向她。他刚拍下的是她钢笔在文件上按压出的痕迹,放大后像幅抽象画。少年指着其中一道墨迹,又指指窗外摇曳的树影。
严序停了一下,翻译道:"他说,您的焦虑,像被风吹乱的影子。"
冷仪握钢笔的手指微微发白。
"母亲,"严序收起所有证据,"您总想修正所谓'错误',但生命本身不需要完美无缺。"
“真正的风险评估,要看数据而不是偏见。”
将冷仪送走后,严序看见易小天在厨房捣鼓什么。少年把芒果布丁和木糖醇蛋糕各切一半,拼成新的甜品。
“下周,”严序靠在门框上,“评估就完成了。”
易小天转过头,眼睛在暖光下像浸水的黑曜石。他举起沾满奶油的手,比了个OK的手势。
那些试图用理性碾碎情感的计算,终将败给两块拼在一起的蛋糕。
事实上,严序对于冷仪的反对没放在心上。
民政局的收养评估流程严谨而标准化。在最后一次家庭访视时,工作人员只是例行公事地询问易小天:"你愿意和严先生共同生活吗?"
少年安静地打开随身携带的文件夹,取出三张画:
第一张是严序教他使用灭火器的场景,角落标注着日期。那是他们完成家庭安全培训的第二天。
第二张是贴在冰箱上的购物清单,他的涂鸦与严序的字迹交错排列。
第三张是上周拍的立得照片:两个挨着的牙刷,刷毛朝着不同方向,就像他们截然不同却彼此包容的生活习惯。
工作人员仔细查看这些生活记录,在评估表"共同生活意愿"一栏打了勾。
当最终拿到收养登记证时,严序发现易小天在证件封套内侧画了幅小画:两个手绘的火柴人中间,连着根比头发还细的线。
"这是DNA检测报告。"少年在下面歪歪扭扭地写道。
严序收起证件,把少年翘起的头发揉得更乱。所有正规流程走完了,而真正让这个家成立的,是那些藏在生活缝隙里的证据。
比如此刻口袋里那张被体温焐热的证件,和身边这个终于敢把全部重量靠在他身上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