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永恒的背景辐射 ...

  •   沈墨言的书房里,只有一盏台灯亮着,照亮着铺满复杂演算纸的书桌。他刚结束一个跨国视频会议,与世界上最顶尖的几位物理学家争论了三个小时关于某种高维时空结构的可能性。世界已然沉寂,他的大脑却仍因高速运转而微微嗡鸣。

      他靠在椅背上,下意识地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书桌一角。那里摆着一个看似格格不入的、造型粗犷的金属U盘——是江尽野几周前硬塞给他的,说里面存了他“音乐生涯里最不吵”的几首曲子,给他“净化一下被公式污染的听觉环境”。

      沈墨言几乎从未听过。但此刻,在极度的智力疲惫后,他鬼使神差地将其插入电脑。

      耳机里传来的,并非他预想中的狂暴电子。而是一首极其缓慢、空旷的乐曲。背景是采样自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永恒不变的“嘶嘶”底噪,如同创世之初的低语。在这片无垠的寂静之上,漂浮着由合成器生成的、冰冷而璀璨的星云般的音簇,它们规律地出现、延展、消散,像呼吸,也像某种永恒的周期运动。

      没有旋律,只有结构和氛围。

      然而,在这片极致的理性之声中,沈墨言却清晰地“听”到了一些别的东西。他听到了当年图书馆里,笔尖划过草稿纸的沙沙声;听到了在天台上,赵朝阳打开可乐罐时那一声清脆的“咔哒”;听到了林澈在音乐教室里,即兴弹奏的一段温柔过门;听到了苏久翻动笔记本时,纸张摩擦的细微响动;甚至听到了那个暴雨如注的下午,他自己冰冷决绝地说出“与你无关”时,心脏停滞的那半拍。

      所有这些声音,并未真正出现在乐曲中,却如同幽灵信息,被这冰冷的宇宙之声完美地激发、解码,从他的记忆深处奔涌而出。

      他闭上眼,仿佛能看到那五条早已散落天涯的轨道,在更高维的时空里,依然保持着某种稳定的拓扑结构,相互关联,无法割裂。

      与此同时。
      在另一个城市,林澈正在为一场重要的演出进行最后的排练。指挥棒抬起前的寂静瞬间,他无意间望向观众席某个空着的座位,耳边却莫名响起了江尽野带着戏谑的点评:“澈哥,你这段华彩,要是加个延迟效果器,能骚出天际。”

      苏久在浏览一份庞大的社交网络数据分析报告时,一个无关紧要的关联词,让她下意识地在脑海中进行了一次交叉验证,其逻辑严谨度,让她自己都愣了一下,随即失笑——那是长期观察某个理性至上者所留下的思维习惯。

      赵朝阳在给公司新员工做培训,讲到团队信任时,脱口而出:“有时候你不用看懂所有数据,你只需要相信能看懂数据的人。”说完他自己都愣了,眼前闪过的是以前,他押上全部身家投资那个智能鞋垫项目时,那份毫无理由的笃定。

      而江尽野,正在他的工作室里,对着一段总觉不够完美的音轨皱紧眉头。他烦躁地推翻所有预设,手指在控制器上胡乱滑动,一个极其突兀的、带着某种冰冷数学美感的节奏型突然跳了出来,打破了僵局。他愣了一下,低声笑骂了一句:“……靠,沈墨言式审美。”

      他们分散在广阔的世界里,被各自的生活、事业、琐碎与荣耀所包裹。他们不再频繁联系,甚至几年也未必能见上一面。

      但他们从未真正离开过彼此的世界。

      沈墨言摘下了耳机。书房里重归寂静,只有台灯散发着温暖的光晕。窗外的城市依旧灯火阑珊。

      他重新拿起笔,在那张写满宇宙奥秘的演算纸空白处,随手画下了一个简单的、五芒星形状的拓扑结构图。

      然后,他继续他的工作。

      有些引力,无需证明。有些共振,跨越时空。他们依旧是散落在宇宙各处的星辰,运行在各自的轨道上,忙碌,沉默,偶尔交汇一下微弱的信号。

      而那片名为“青春”的星云,它所释放的背景辐射,将永远以光速,在彼此生命的宇宙中,温柔地、永恒地穿行。

      —全文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