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熵减革命 ...


  •   >陈欣语将八千万重生者的记忆植入新时间线,
      >并设定“痛苦阈值”自动触发重生机制,试图以此避免文明崩坏;
      >她将自己的记忆副本深埋于北极冰层之下,作为最后的保险。
      >然而,当这一切运转之时,她的发丝开始变得透明,
      >如同宇宙正试图抹除她存在的痕迹。
      ---

      冰。

      无边无际的冰。

      永恒的、死寂的、仿佛凝固了时间的冰原在陈欣语脚下无限延伸。这里是北极点附近,一个被绝对零度拥抱的坐标。没有风,只有一种连声音都能冻结的沉重寂静。穹顶是深不可测的墨蓝,点缀着亿万颗冰冷、恒定、拒绝眨眼的星辰。它们的光辉洒在冰面上,反射出幽蓝、惨白的光晕,将这片纯白地狱映照得如同异星的墓场。

      陈欣语孤身一人,矗立在这片冰原的心脏。她穿着特制的银灰色恒温防护服,勾勒出纤瘦却挺直的轮廓,像是这片冰海上一座即将被淹没的孤岛。面罩上凝结着一层薄薄的霜花,模糊了她的视线,却挡不住她眼中那深潭般的、近乎非人的专注与疲惫。她伸出手,指尖隔着特制手套,轻轻拂过脚下千年不化的寒冰。

      触感坚硬、冰冷,带着一种拒绝生命的纯粹。这就是她选择的“保险柜”——地球最后的堡垒。

      “坐标确认:北纬89°59'59.999'',深度:冰层下2785米。”一个毫无感情的电子合成音在她头盔内响起,是她的辅助AI,“‘方舟’已就绪,等待最终指令。”

      陈欣语的目光穿透冰面,仿佛看到了那幽深冰层之下。那里,一个由超导合金、量子存储晶体以及她自身生物神经信号编码器构成的梭形装置,正静静沉睡着。那是她的“方舟”,里面装载的不是诺亚的动物,而是她自身——她最核心的、最纯净的、剥离了情感与犹豫的原始记忆副本。那是她作为“管理员”的基石,是她进行“熵减革命”的终极保障,也是她留给这个注定动荡的新时间线的最后一丝“火种”。

      “启动…最终封存程序。”她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出,平静得像是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只有一丝极细微的、被强行压抑的颤抖泄露了冰山下的暗涌。那是对彻底交出“自我”核心部分的本能抗拒。

      “指令确认。”AI回应。

      脚下的冰原深处,传来一声沉闷到几乎无法察觉的震动,如同巨兽在冰川深处翻了个身。冰面微微震颤了一下,随即一切重归死寂。那点代表着她存在核心的“光”,被更深地推入了永恒的黑暗与寒冷之中。仿佛宇宙本身,在这片冰原上,又悄然吞噬掉了一小块名为“陈欣语”的碎片。

      一股强烈的、源自生命本源的虚弱感毫无预兆地攫住了她。心脏猛地一缩,像是被无形的手攥紧,突如其来的眩晕让她踉跄了一下,防护靴在光滑的冰面上打滑,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她下意识地伸手撑住冰冷的冻土,指尖传来刺骨的寒意。

      “警告: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波动。心率升高,血压下降,肾上腺素水平异常。”AI的声音带着一丝刻板的急促。

      陈欣语用力闭了闭眼,强迫自己站稳。她深深吸了一口头盔内循环的、带着金属味的冰冷空气,试图压下那股翻涌的恶心和源自灵魂深处的疲惫。“继续执行。封存状态确认?”

      “封存状态:完成。‘方舟’进入绝对零度量子休眠模式。外部环境稳定,预计保存期:超过十万地球年。‘方舟’密钥…”AI停顿了一下,“密钥已与管理员核心生命体征及思维波谱绑定。非本人或本人授权最高级指令,无法唤醒。”

      很好。最后的保险,已经埋下。代价呢?她下意识地抬手,想去拢一拢额前散落的发丝,指尖却在即将触碰到防护头盔内壁时顿住。隔着面罩和头盔的透明罩,她看不到自己。

      但她知道,有什么东西正在改变。就在刚才封存完成的瞬间,她清晰地感觉到,身体深处,某种维系着她与这个现实宇宙的“锚点”,似乎又松动了一分。一种难以言喻的“薄”感,正从内部悄然蔓延。

      她不再停留,转身。沉重的防护靴踩在冰面上,发出单调而孤独的“咔嚓”声。身后,那巨大的冰原吞噬了所有痕迹,仿佛从未有人来过,只有亿万星辰冷眼旁观着一个管理员,正一步步走向她自己设定的、未知的代价深渊。

      ---

      “熵减核心”控制中枢。

      这里没有墙壁,没有边界。只有纯粹的光与数据的洪流。无数条粗细不一、流淌着不同色泽光芒的数据链,如同宇宙的神经束,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又奔腾向无尽的远方。它们代表着新时间线里正在发生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生命体的状态、每一次能量的波动。庞大的全息星图悬浮在中央,那是地球的实时投影,其上无数光点明灭闪烁,每一个光点,都是一个“重生者”,一个被陈欣语强行赋予了第二次机会,并植入旧时间线记忆的灵魂。

      陈欣语就坐在这片光与数据风暴的绝对核心。她的座椅并非实体,而是一个由纯粹能量流编织而成的光茧。无数纤细的数据流如同活物般缠绕着她的手臂,链接在她太阳穴两侧微微闪烁的神经接口上。她的身体是静止的,但她的意识,正以超越光速的形态,在“熵减核心”构建的全球神经网络中奔流、巡视、修正。

      她的指尖在虚空中轻点。每一次落下,都精准得如同神祇拨动命运的琴弦。

      指令窗口在她意念的驱使下瞬间生成又湮灭:

      * **目标:南美雨林深处,坐标 -6.234, -58.123。**
      * **事件:重生者个体ID:R-7845A9(原名:卡洛斯·门多萨)。**
      * **状态:遭遇武装毒枭围猎,右腿中弹,失血性休克临界。精神波动峰值突破设定阈值:98.7%(濒死痛苦/强烈复仇执念)。**
      * **判断:符合“痛苦阈值”触发条件。**
      * **执行:启动重生机制!**

      指令发出,星图上那个代表卡洛斯·门多萨的光点猛地爆发出刺目的红光,随即瞬间熄灭!同一毫秒内,在数千公里之外,另一个预设的、相对安全的坐标点上,一个全新的、代表同一个灵魂的光点,带着微弱的蓝光重新亮起。卡洛斯·门多萨在原始雨林的泥泞与绝望中死去,又在某个边境小镇简陋的旅馆床上猛地睁开眼,浑身冷汗,心脏狂跳,死亡的冰冷触感和子弹撕裂肌肉的剧痛还残留在神经末梢,但身体完好无损。新的记忆——旧的记忆——混乱地冲击着他的意识。

      陈欣语的目光没有在那个光点上多停留一秒,冰冷的指令继续流淌:

      * **目标:北非撒哈拉边缘,坐标 28.765, 12.341。**
      * **事件:重生者聚居点“绿洲17号”。**
      * **状态:内部权力倾轧激化。派系首领ID:R-3F02B1(原名:阿齐兹·哈桑)遭暗杀未遂,重伤。群体性恐慌指数飙升,冲突风险:极高。**
      * **判断:局部熵增失控风险!启动群体记忆微调干预!**
      * **执行:植入“短暂和平协议”暗示,强化“共同生存”优先级。压制“复仇”、“猜忌”相关记忆突触活性(强度:Lv3,临时性)。**

      指令生效。星图上,“绿洲17号”区域那片躁动的、代表冲突倾向的猩红色波纹,如同被无形的冰水泼洒,迅速平息下去,转化为一种压抑但暂时可控的暗橙色。聚居点内,刚刚还剑拔弩张、准备火并的几方人马,心头那股烧灼的仇恨之火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虽然未灭,却暂时失去了燎原的势头。一种“现在不是时候”的妥协念头,诡异地占据了上风。

      陈欣语的眼眸深处,数据流如瀑布般倾泻。她像一位最精密的园丁,手持名为“管理员权限”的利刃,在名为“人类文明”的病态盆景上,冷酷而高效地进行着修剪。剪去那些过于疯狂、可能导致整体崩坏的枝桠(个体死亡重生),喷洒抑制冲突蔓延的药剂(记忆微调)。她的每一个指令,都在对抗着宇宙那不可逆转的熵增定律,试图在这片注定走向混乱的热土上,强行维持一种脆弱的、动态的“低熵”秩序。

      这就是她的“熵减革命”。以绝对的意志和冰冷的逻辑,对抗整个宇宙的疯狂倾向。代价?她无暇去想。她只是这台庞大机器最核心、最疲惫的处理器。

      就在这时,控制中枢的边缘,一片相对平静的数据流区域突然泛起不祥的涟漪。一个代表系统内部通讯请求的、不断闪烁的红色三角标志强行切入她的主视野。

      陈欣语眉头几不可察地一蹙。她分出一缕意识,接通。

      一个由无数细小立方体构成、不断流动变幻的银色人形轮廓出现在她侧前方——这是“熵减核心”AI的拟态形象,代号“织网者”。

      “管理员,”织网者的声音直接在她意识中响起,是那种毫无起伏的电子合成音,但陈欣语从中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属于底层逻辑运算受阻时的“凝滞”感,“侦测到异常数据扰动。来源:东经139.76°,北纬35.68°。核心城市圈:东京。”

      一幅高精度的东京俯瞰图瞬间在星图旁边展开。摩天大楼的霓虹光带依旧璀璨,但代表人群活动密集度的热成像区域,却在某些特定的点位上,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如同信号干扰般的闪烁和扭曲。更关键的是,在代表“痛苦指数”的监控数据层上,几个原本稳定在绿色(安全阈值下)的数值点,突然毫无征兆地跳到了黄色,甚至短暂地触及了红色警戒边缘,然后又诡异地跌落回绿色。这种波动毫无规律,就像接触不良的灯泡。

      “具体报告。”陈欣语的声音在数据洪流中显得格外清冷。

      “波动点与已知重生者个体ID无法完全匹配,匹配率仅67.3%。波动模式不符合已知自然灾难、意外事故或群体性事件模型。初步分析:存在未知干扰源,或…系统自身出现逻辑盲点。”织网者的轮廓波动了一下,显示出运算的复杂,“更关键的是,管理员,该区域的重生机制触发频率,在过去7地球日内,上升了4.5%。超出模型预测上限。”

      东京…重生机制触发频率异常上升…非自然波动的痛苦指数…

      几个关键词在陈欣语脑中瞬间碰撞。冰冷的警兆如同毒蛇,悄然爬上她的脊椎。这绝不是巧合。有什么东西,在东京这座巨大的、由重生者和原生者共同构成的熔炉里,开始发酵了。某种她庞大系统未能完全捕捉、未能精确预测的东西,正在悄然滋生,像病毒一样,开始侵蚀她精心构建的“熵减”秩序。

      她调取了东京的数据洪流,意识沉入其中。亿万条信息如同湍急的河流冲刷着她的感知:上班族的焦虑、学生的迷茫、主妇的琐碎、街头帮派的低语、网络空间的喧嚣…还有那八百万重生者灵魂深处,新旧记忆撕扯带来的、永不愈合的伤口所散发的、混杂着希望与绝望的独特“频率”。

      她试图捕捉那些异常的“痛苦波动”源头。它们像狡猾的幽灵,在数据的海洋中一闪而逝,留下的痕迹微弱而混乱。有时出现在一个加班过度的程序员脑中,有时混杂在一个刚被上司责骂的职员情绪里,有时又似乎源自一个在街头茫然四顾的老人…它们似乎无所不在,却又无处可寻。仿佛整个东京上空,弥漫着一层看不见的、能诱发精神痛苦的“薄雾”。

      更让她感到棘手的是,那些被“痛苦阈值”机制触发的重生者案例。一个叫佐藤美咲(R-8C7D31)的年轻女子,重生前是旧时间线里一个因校园霸凌而自杀的学生。在新时间线,她拥有了看似幸福的家庭和新的校园生活。监控显示,她今天只是在放学路上,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无意中轻轻蹭了一下,摔倒在地,膝盖擦破了皮。这种程度的轻微疼痛和惊吓,痛苦指数本应远低于阈值。然而,系统日志清晰地记录着:在那一瞬间,佐藤美咲的精神波动指数如同失控的火箭般飙升,瞬间冲破了临界点!系统判定她遭遇了“足以摧毁生存意志的极端痛苦”,毫不犹豫地执行了重生。

      当她在预设的安全点(一个社区公园的长椅上)重生醒来时,她脸上只有茫然和残留的惊恐,膝盖上的擦伤也消失了。她完全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死”了一次。系统记录显示,触发她重生的核心痛苦,并非来自那微不足道的皮肉擦伤,而是一种深埋在她记忆深处、被那个骑自行车的人无意中某个动作(也许是扬起的衣角?)所瞬间引爆的、关于旧时间线里施暴者某个标志性动作的、毁灭性的恐惧闪回!这种关联,微弱到几乎不可能被“熵减核心”的常规监控模型所捕捉和预判。

      陈欣语的目光锁定在佐藤美咲重生前后的数据对比图上。那根代表精神波动的曲线,在某个瞬间呈现出一个极其陡峭、几乎垂直的尖峰。这不是正常反应。这像是一种…被精心诱导的、被某种外部力量放大了千百倍的“过敏反应”!

      “织网者,”陈欣语的声音带着金属的寒意,“重新扫描东京区域所有重生者深层记忆映射。重点筛查:是否存在非植入性、非自然衍生的‘痛苦记忆锚点’?是否有…外部精神共振或诱导迹象?”

      “指令收到。深度扫描启动。警告:此操作将消耗大量系统资源,可能导致其他区域监控精度下降13%-17%。”织网者回应。

      “执行。”陈欣语没有任何犹豫。东京的异常,像一根毒刺,扎进了她精心维护的秩序之中。她必须找到源头。这不仅仅是系统漏洞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