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周一下午,陈潇预定了一间最小的线上会议室。没有对外主题,没有对外纪要,参会人只有她和IT部数据架构组的李维。
屏幕里,李维身后是一面写满流程框的白板。他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技术人特有的兴奋:“陈经理,你提的这个需求,很有意思。”
“李工,你觉得技术上可行吗?”陈潇问。她身后是一片干净的白墙。
“完全可行。”李维语速加快,“只增不改日志,这在分布式审计里很常见;分层权限,现有系统支持;引入外部时间戳,需要对接一个外部接口,能从根上杜绝内部改系统时间。只是……”
“只是什么?”
“这套组合不像普通文档管理,更像是金融级内控。权限要求会比较高。”
陈潇笑了笑,没有多解释:“我只需要一个绝对干净的门框。麻烦你了,李工。这个项目,先在我们两个人之间沟通。”
“明白。”李维点头,镜片上映出代码的光。“我先起一版页脚哈希+外部时间戳。验收就看两行:hash ok / ts ok。”
“好。”陈潇在本子上写下三个动词:接、锁、验。
—
她在低调地把门框换成钢的同时,上一个“木制门框”引发的暗流,正从茶水间里涌动。
“……下手是真狠,一点情面都不留。”胡立皱着眉,对身旁的程可可抱怨,“以前安总当市场销售老大的时候,起码会先把赵宁叫过去聊一聊。”
程可可的咖啡刚冲好,她吹了吹热气,语气平平:“聊也要按时披露。赵宁那份最终版,连我都收到客户私下问询的截图了。按规矩办事,有什么好聊的?”
“规矩归规矩,但方式……”
“胡立,别但是了。”程可可打断,眼神很亮,“我上周用新模板发了三份,会签链路自动跑完,比以前挨个@人催,至少快了半小时。安总当年是厉害,但现在能让我们准点下班的,是陈潇这套东西。”
胡立语塞,端着杯子悻悻离开。热水蒸汽在两人之间升起,像一层看不见的膜,把怀旧和效率分在了两侧。
—
人心的微妙转向,罗谷未必看见。他只感觉到,自己对部门的掌控在出现一丝失焦。他决定开一次部门周会,把焦距拧回来。
会议室里,他先按惯例表扬新流程上线后的平稳,“团队辛苦”。随即话锋一转,语气温和:“制度是好的,但也要讲灵活性,不能让流程把人框死。比如,一些时间紧、配合度高的老客户,是否可以开一个绿色通道,在会签上适度简化,提高效率?”
好几双眼睛转向陈潇。
陈潇没有立刻搭话。她打开投影,把那张所有人都熟悉的RACI责任矩阵投屏到屏幕中央。
“罗总监,绿色通道是个可以讨论的策略。”她声音不大,却很清晰,“我想先确认一件事:如果走绿色通道后出现偏差,简化流程这一动作的决策责任,我们应写进矩阵的哪一格?谁简化,写谁名;谁签,谁背。是您,还是具体项目负责人?”
罗谷脸上的笑容,僵了半秒。他试图用效率去撬动规则,却被责任这枚更重的砝码按回原点。
场面有一瞬的停滞。程可可举手,声音干脆:“罗总,我觉得暂时还是先别开绿灯。上周那事,信宇公司的IR私下跟我说,现在这样虽然邮件多一封,但文件清楚、口径统一,他们也更放心。”
会议桌边有人轻轻吸气。场面被钉住半秒,然后继续往前。罗谷脸上笑容不变:“外部正面反馈要及时同步。关于绿色通道的事情,再议。”
他心里却清楚:这一次,他不仅没压住陈潇,连用她都开始需要看别人的脸色了。部门正沿着他无法掌控的轨道,缓慢而坚定地滑向另一边。
—
晚上十一点,陈潇回到家。
客厅只留一盏昏黄的落地灯。餐桌上放着一碗盖着保温盖的汤,旁边压着一张便签:“喝完早点休息。” 字迹潦草,是方也,她的男友,一位内科医生。
她换上宽松舒服的家居服,坐到桌边,一口口把温热的汤喝完,暖意从胃里慢慢铺开。
她躺到沙发上,想起白天IT部的李维谈“不可篡改”时眼里的光,想起程可可在会上的那句“清楚”,也想起罗谷表情僵住的那半秒。她意识到,那个看似冰冷的门框,正在为一群只想把事做对、做好的同事挡风。
手机屏亮了,是同一条消息:“喝完早点休息。”
她笑了一下,回了三个字:“喝光了。”
随后,她打开电脑,把李维发来的脚本说明整理进模板页脚:签名哈希+外部时间戳。验收标准写成两行:一致性通过和时点锁定。
页脚落小字:文件一致性与时点已锁定;任何修改将被记录。对外披露以公司、交易所公告为准。
她没有写自己的名字。流程留名,人不留名。
窗外风从缝里吹进来,有点凉,却让人能把气吸到底。匿名还在,风声未必小。但她知道,自己不再是孤军。那些看不见的暗流,正沿着新的河道汇拢。
她的指尖又无意识地在木面上轻敲了两下。水面看似平静,水下正缓缓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