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费比安出版社(3) ...
-
在第一天上班的赶鸭子上架之后,丽莲第二天上班就要自如多了——她没有再戴帽子和手套,还特意带了一双平底鞋去费比安出版社,这样在办公室就可以换上更舒适的鞋子了......
她通过观察出版社的女职员们,发现她们很多就是这么做的!甚至有人大概是上班太赶,居然是带着卷发的夹子去的,和印象中精致到一丝不苟的女白领完全不一样!不是说这年头的女白领对外表要求高吗?还是说,这一点和后世也没太大区别,班上久了是没有人会在乎同事的?
不过稍微观察一下,丽莲倒也有一些明白过来。的确,公司确实会在招聘女员工时更多考量到外表,天生丽质、打扮入时,这都是极大的加分项。但对资本家来说,招女职员进来也不可能真的就是为了当花瓶、做摆设!
本质上是女职员那些工作,比如低级秘书什么的,应聘者可比职位多,这就给用工方多了不少选择余地。既然是这样,那当然会卷工作技能以外的东西,外表只是最显著的一项罢了。
所以,已经入职有一段时间的女职员,只要能完成好工作,稍微不修边幅一些,老板不可能在乎,总不可能因为这个开除人吧?这个时候,女职员依旧坚持保持精致,更多是受从小的教育,以及环境使然...一个年轻女性对外表松懈,这在这个时代就是会受到轻视,甚至指责。
也是因此,即使是入职有年头的女职员,会在外表松懈的,大多也是已经结婚或者不再年轻的——大家默认她们退出了吸引异性的范围,这样的话,只要保持基本的整洁体面就够了。
当然,也有未婚年轻的女孩很朴素简单,这要么是她们的收入与家境不支持她们打扮,要么就是个人选择。就像后世不怎么打扮的职场里,同样也会有那么几个每天都打扮得美美的女同事。
不过即使这样也有一个底线在,女职员始终不可能上班时和工厂女工一样...但下班后倒是可能差不多的穿着,毕竟此时的美国大城市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只要不是底层穷苦家庭,在家穿的舒适家居服、出门玩穿的一些体面衣服,总是有的。
“...所以,你在考虑租公寓的事?”这天午餐时间,丽莲和昨天认识的卡洛琳·班德一起在公司楼下餐厅吃饭。听丽莲说了自己的事,卡洛琳咽下一口面包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丽莲虽然考虑自己带午餐,但现在她还住酒店呢,又不能自己做饭,所以其实带饭也不方便。真要带便宜的餐车食物去公司,为什么不中午出写字楼再买呢?这种写字楼周围也挺多餐车的,都是为了喂饱周围的打工人。
她本来也是打算今天去吃餐车的,不过卡洛琳约了她——她们都是费比安出版社的新人,对彼此的第一印象也很好,昨天白天工作间隙还短暂地有过几次交谈。如果不是埃文斯先生先请了丽莲午餐,说不定她们还会一起吃午餐。
“没错。”丽莲今天点了肉酱蝴蝶意面,味道还可以,就是有些咸,她喝了一口水才接着说:“一直住在巴比松是不可能的,那边太贵了,不只是住宿费,还有不能自己做饭,伙食费也会多很多呢。”
卡洛琳对丽莲的计划表示了羡慕,因为她也想住到城里——她家是康涅狄格一个邻近纽约的小镇‘威尔顿’的。那儿每天有火车到纽约,所以住父母家的她不需要有自己的车子,也能往返于纽约和家。
她之所以想要住城里,除了因为这能节省大量通勤时间,还在于这很‘自由’。虽然住自己家不需要付房租水电,伙食费什么的也能省下不少,但年轻人谁不向往独立自由的生活呢?而独立自由最重要的一步,往往就是搬出父母家自己住。
正交谈时,她们旁边有人坐下了,丽莲认出对方是费比安出版社后勤处的一个女孩‘布兰达’,昨天订咖啡时就见过她了。
“嗨,中午好...”布兰达和丽莲、卡洛琳打了个招呼,等餐的同时也和她们聊了起来。主要是聊她的未婚夫什么的,她好像快要和未婚夫结婚了,有很多关于新婚生活的畅想。
这样一说,丽莲才发觉费比安出版社里的未婚女职员们,也大多有未婚夫呢——比如布兰达,又比如卡洛琳,卡洛琳刚刚就和她说了,自己有个未婚夫,最近去欧洲工作了,他们也有结婚计划,不过具体要等对方从欧洲回来商量。
还有昨天就遇到的那位‘速记池’头儿玛丽·艾格尼丝,她也说是要结婚了,最近一直攒钱就是为这个。
接连几个给丽莲留下比较深印象的未婚同事都有未婚夫,这让丽莲不得不思考未婚女同事们的订婚率——不过这也不奇怪,战后女性初婚年龄可是连年新低,过去的五十年代,平均都只有20.1岁了!
布兰达选择坐在丽莲和卡洛琳旁边,似乎是有意为之,因为她很快就说起了自己认识一个医生:“...不是什么小诊所医生,是大医院的妇科医生,我可以介绍你们去那里进行一个体检。他是一个守口如瓶的人,拿到体检报告后没什么问题,立刻就能开药。”
丽莲一开始不太懂对方的意思...体检?难道现在的大企业加新员工也要先体检过关吗?不过如果是这样,应该在入职之前就搞定吧?
相比起丽莲作为此时小地方来的‘高中生’,对此缺乏认知,家近纽约这座超级都市,本身还是大学毕业生的卡洛琳就要懂的多了。她努力地保持良好的态度,看不出她对这件事的好恶,只是点了点头说:“我应该不需要那位医生的‘帮助’,我是说我已经有未婚夫了。”
虽然不太明白有‘未婚夫’和布兰达说的有什么关系,但考虑到卡洛琳是个可靠的人,丽莲也跟着含糊地说:“这件事我得考虑一下。”
布兰达也没有继续说什么,只是笑了笑,之后的午餐都没有再纠缠这个话题。然后等到丽莲和卡洛琳先一步吃完离开,丽莲才问卡洛琳刚刚是怎么回事。
“...你不明白吗?啊,没错,这是最近几个月的新情况。”卡洛琳的表情有点儿奇怪,像是想表达对这件事的不赞同,但好像骨子里又不讨厌这事儿:“...是‘恩那维德’,你知道这种药吗?”
丽莲还真不知道,但在卡洛琳简单解释之后就立刻明白了,原来是口服避孕药啊。准确地说,这是世界第一款真正的避孕药,今年5月份刚刚被美国FDA批准上市——不过,实际这款药物的公开应用,在1957年就开始了。
避孕这种事,受限于经济条件自古就有,但古代因为没有可靠的避孕手段,其实很难说有多好的效果。所以相比起避孕,生下来后再弃婴、杀婴才是最广为人知的做法。直到现代避孕套的诞生,避孕这件事上人类才真正有了自主权。
但这是对人类中的男性来说的,女性在这件事上依旧非常被动。由于被迫或者半被迫,甚至缺乏常识的原因,很多没有生育意愿的女性没能进行有效避孕,最后只能吞下苦果——女性用的口服避孕药,好处在于这是女性掌握的。
从历史进程看,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此时受限于宗教等因素(宗教上认为人类不应该干预生命的诞生,这有违主的意志),口服避孕药面对的压力是很大的。所以1957年时,‘恩那维德’获准上市,并不是以避孕药的名义,而是治疗妇科病,如月经不调、绝经。
避孕功效被这款要写在了‘副作用’一栏,即服药期间会导致不孕。
很多女性了解到这一点,立刻掌握了正确用法,当时就把它当避孕药了。但这样有实无名是很无奈的,厂家知道这款药物真正的卖点在哪里,当然希望将此昭告天下、增加销量。还有诸多已经觉醒的女性,她们也不希望遮遮掩掩,好像女性要掌握自己的身体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
大概也是美国的第二次女权浪潮也终于要到了——二战后随着女性回归家庭,女性地位似乎到了进两步退三步的境地,甚至比不上战前。这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明明工业技术发展、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同等条件下女性生产力在第二、第三产业已经和男性相差无几了!
这种人工干预的强行滞后,就像是一个弹簧,下按越用力,反弹时就越厉害。所以有了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美国轰轰烈烈的女权浪潮。
现在虽然还没到时候,但力量积蓄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即使只是泄露的一丝,也足够惊人!
“...我很赞同‘恩那维德’的上市,这对很多姑娘有好处,但有了‘恩那维德’以后,一些男人也更无所顾忌了。”卡洛琳无奈地说。
刚刚布兰达的意思就是他认识一个妇科医生,可以给她介绍的人开口服避孕药——布兰达在费比安出版社还挺有名的,嗯,特别爱占小便宜!比如她帮职员订咖啡,可以订纸杯装的,也可以订玻璃杯装的。玻璃杯装的咖啡如果退还玻璃杯,咖啡店是要还押金的,而她不会把押金给当事人,而是自己就留下了。
因此,她会介绍新同事去认识的医生那儿开口服避孕药还真不奇怪,大概是有提成吧。
口服避孕药一经上市,在美国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规定,有的地方几乎就是禁止销售,有的地方有条件地销售,比如会要求是已婚人士才能开药什么的。在纽约的话,因为是大城市,这类药物阻力很小,几乎是没有限制的。
不过即使是这样,它也是一种处方药,要有医生的处方才能买。
丽莲懂了卡洛琳的意思,小声请教:“所以,现在女职员开‘恩那维德’很常见吗?”
卡洛琳点了点头:“据说在一些更新潮的公司,这已经是一种默认的事了,女孩们入职就会开好‘恩那维德’...并不是说公司里的男性上司一定会对她们做什么,但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一步,这是一个‘保险’。”
被强迫或者半强迫的话难道不可以拒绝吗?为什么要用避孕药当保险?丽莲很想这样问。但最后她也没问出口,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十几年的她又怎么会不懂什么叫现实——别说是六十年代了,就算是21世纪,上司强迫下属加班、背锅等,又有几个下属能拒绝?
换而言之,当下的普通女孩也很难对得寸进尺的色鬼上司说‘不’。别说什么这不是一个程度的事,在六十年代还真就差不多!这是一个没有职场性.骚扰概念,女性拒绝被同事性骚扰而导致呆不下去,会被认为是她自己的问题的时代!
最终,丽莲和卡洛琳都没有去找布兰达那位妇科医生朋友开药,大概是她们都有差不多的想法,真的到了被强迫的地步,大不了一拍两散,这个班也不是非上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