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为老人调理身体,获赠手工布鞋 ...

  •   中秋的晨光带着几分柔和,透过仁心堂的雕花窗棂,在青石板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庭院里的桂花昨夜被秋雨打落些许,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清甜的香气。林薇刚将新制作的桂花肥皂分装进陶盒,便见春桃提着一个食盒从门外跑进来,脸上还沾着些许面粉。
      “林薇姐!你快尝尝我做的月饼!”春桃兴奋地打开食盒,里面躺着四块小巧的月饼,表皮金黄,印着简单的花纹。“昨天跟着张婶学的,用了芝麻和豆沙做馅,虽然不如城里酒楼的精致,但味道肯定不差!”
      林薇拿起一块月饼,轻轻咬了一口,豆沙的甜润与芝麻的醇香在口中散开,温热的口感让人心里也暖洋洋的。“很好吃啊,比我在现代吃过的一些月饼还香。”她笑着说道,又看向春桃沾着面粉的脸颊,伸手帮她擦了擦,“你看你,做月饼也不忘把自己弄得像只小花猫。”
      春桃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正要再说些什么,医馆的门突然被轻轻推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拄着拐杖,缓缓走了进来,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手里提着一个布包,脸色苍白,呼吸略显急促。
      “姑娘,请问苏大夫在吗?”老妇人的声音略显沙哑,每吐露一句话都要停顿片刻,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
      林薇赶忙扶着老妇人在长椅上坐下,随即倒了一杯温水递过去:“大娘,您先喝口水,休息会儿再说。师父去城郊的药田查看草药了,如果您身体不适,我可以先帮您看看。”
      老妇人接过水杯,小口啜饮了几口,待气息稍缓,才缓缓开口:“姑娘,我姓王,住在隔壁的李家庄。最近总感觉浑身无力,吃饭也没什么胃口,夜里还总是失眠。去别的医馆看了几次,药也吃了,但没什么效果。听村里人说,仁心堂的大夫医术高明,心地善良,所以特地来试试。”
      林薇点头,伸手为老妇人诊脉。指尖触及老妇人的手腕,只觉脉象细弱无力,再看她的舌苔,舌质淡白,毫无血色。结合老妇人的症状,林薇心中有了判断——这是典型的气血两虚,再加上年事已高,脾胃功能减弱,导致食欲不振、失眠乏力。
      “王大娘,您这是气血不足,脾胃虚弱所致。”林薇轻声解释道,“您平时是不是很少食用肉类、蛋类这些营养丰富的食物?而且经常独自在家,缺乏照顾?”
      老妇人愣了一下,随即眼眶泛红:“姑娘,你说得太对了!我老伴儿早逝,儿子在长安城做工,一年也回不来一次。我年纪大了,重活也干不动,平时就靠种点蔬菜、纺点纱换些粮食,哪舍得吃肉类、蛋类啊。”
      林薇心中一酸,握住老妇人的手,柔声安慰道:“大娘,您别担心,您的病并不严重,只要好好调理,很快就能康复。我给您开一副补气血、健脾胃的药方,再教您几个食疗方,平时多吃些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您不久就能精神焕发。”
      她转身走向药柜,细心挑选药材——当归三钱用以补气血,黄芪二钱补中益气,党参二钱健脾益肺,白术一钱健脾燥湿,茯苓一钱健脾利湿,甘草一钱调和诸药。又特意添加了少量酸枣仁,以助老妇人改善睡眠。
      “大娘,这药方您每天煎服一副,早晚各一次。煎药时,先用冷水浸泡半个时辰,再用文火煎煮一盏茶的时间,这样药效才能充分发挥。”林薇将药材包好递给老妇人,又拿出一张纸,写下几个简单的食疗方,“您看,这个小米红枣粥能补气血,山药莲子粥能健脾胃,您可以每天换着做来吃。如果条件允许,偶尔买点鸡蛋、瘦肉,煮成汤喝,对您的身体恢复更有益处。”
      老妇人接过药材和纸条,紧紧抱在怀里,激动得声音颤抖:“姑娘,真是太感谢你了!之前去别的医馆,大夫只是匆匆开了药方,从未有人像你这样耐心解释,还教我这么多调理身体的方法。你真是个好人啊!”
      “大娘,您别客气,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林薇微笑着说道,随即又想起什么,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块桂花肥皂,“大娘,这个肥皂您拿着,用它洗手特别干净,还能预防疾病。您平时纺纱、做饭后,用肥皂洗洗手,对身体很有好处。”
      老妇人接过肥皂,放在鼻尖轻嗅,淡淡的桂花香让她脸上露出了笑容:“这肥皂真香啊,比我用过的草木灰水好多了。姑娘,这肥皂肯定很贵重吧?我怎么能平白无故收你的东西呢?”
      “大娘,您就拿着吧,这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值什么钱。”林薇依旧笑着说道,“您要是以后有什么不舒服,或者不知道怎么煮药、做食疗,随时来医馆找我,我随时都在。”
      老妇人再三道谢后,才拄着拐杖慢慢离开医馆。看着老妇人的背影,春桃忍不住说道:“林薇姐,你真是太善良了,不仅给王大娘开药方,还送她肥皂。不过王大娘家里条件不好,怕是很难买到鸡蛋、瘦肉来补身体。”
      林薇叹了口气:“是啊,我也想到了这一点。等会儿师父回来,咱们跟师父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给王大娘送些鸡蛋、小米过去。咱们仁心堂虽然不富裕,但帮衬一下老人家还是可以的。”
      春桃连忙点头:“好啊好啊!我也想帮王大娘,她一个人过日子实在太不容易了。”
      中午时分,苏景从城郊药田归来,听到林薇和春桃提及王大娘的境况,立刻说道:“理应帮衬!张婶昨日刚买了一筐鸡蛋,还有不少小米,你俩下午就给王大娘送过去。另外,王大娘的药方钱也别收了,就当是我们仁心堂对老人家的一点心意。”
      用过午饭,林薇和春桃提着一篮鸡蛋、一袋小米,以及一些刚做好的月饼,向李家庄出发。李家庄离仁心堂不算远,大约半个时辰的路程。两人边走边聊,春桃仍兴奋地讲述着昨日制作灯笼的趣事,以及对中秋灯会的期待。
      抵达王大娘家门前,林薇轻轻敲了敲门。片刻后,门缓缓开启,王大娘见到林薇和春桃,惊讶地问道:“姑娘们,你们怎么来了?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妥,让你们专程跑一趟?”
      “大娘,您别误会,我们是来给您送些东西的。”林薇微笑着说道,将手中的篮子递给王大娘,“这里有一篮鸡蛋、一袋小米,还有几块月饼。您平时可以煮鸡蛋吃,熬小米粥喝,补充营养。”
      王大娘接过篮子,看着里面的鸡蛋和小米,眼泪瞬间流了下来:“姑娘,你们真是太好了!我跟你们非亲非故,你们却这么照顾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才好。”
      “大娘,您别客气,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林薇扶着王大娘走进屋里。屋里的陈设极为简单,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桌、两把椅子和一张土炕,炕上铺着单薄的被褥,墙角还堆着一些纺好的纱线。
      “大娘,您平时就一个人纺纱换钱吗?”春桃看着墙角的纱线,忍不住问道。
      王大娘轻轻点头,抹去眼角的泪水:“是啊,我年岁已高,也干不了别的活了,只能靠纺纱换些粮食。有时纺到深夜,眼睛都模糊了,也只得咬牙坚持。”
      林薇心中涌起一阵酸楚,柔声说道:“大娘,以后您别纺得太晚了,身体要紧。如果粮食不够,您就去仁心堂找我们,我们会尽力帮您。”
      王大娘连连点头,紧紧握住林薇和春桃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两人又陪王大娘聊了一会儿,细心教她如何煎药、如何熬制小米红枣粥,直到夕阳西沉,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别。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前往王大娘家探望,关切地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并帮忙煮药、料理家务。在林薇的悉心照料下,王大娘的身体逐渐康复,面色变得红润,食欲和睡眠质量也都显著改善。
      中秋节这天,仁心堂早早地关了门,林薇、春桃、苏景和张婶一同前往长安城观赏灯会。朱雀大街上,各式灯笼高悬,走马灯、宫灯、兔子灯琳琅满目,灯光璀璨,将整条街道映照得如同一条闪耀的星河。街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孩子们手持灯笼奔跑嬉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春桃兴奋地拉着林薇的手,时而驻足观赏走马灯,时而兴致勃勃地猜灯谜,还特意买了胡饼和酪樱桃供大家品尝。苏景和张婶紧随其后,目睹两个小姑娘的欢愉模样,脸上也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林薇姐,快看那个嫦娥奔月灯!真漂亮!”春桃指向一盏巨大的宫灯,激动地说道。
      林薇顺着春桃的指引望去,只见那宫灯高达一丈,上面绘有嫦娥奔月的图案,嫦娥的裙摆随风轻扬,仿佛即将飞升天际。宫灯内点燃的蜡烛透过薄纱,将图案映照得栩栩如生,周围聚集了众多观赏的人群。
      “真是精妙绝伦!”林薇由衷赞叹,她从未见过如此精美的手工灯笼,对古人的智慧深感敬佩。
      在猜灯谜环节,春桃还成功猜中了一个灯谜,奖品是一个小巧的兔子灯。她欣喜地将兔子灯递给林薇:“林薇姐,这个兔子灯送给你!祝你在大唐的第一个中秋节快乐!”
      林薇接过兔子灯,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谢谢你,春桃。这个中秋节有你们相伴,我感到无比快乐。”
      中秋节过后的第二天,王大娘特意来到仁心堂,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布包。她走到林薇面前,将布包递给她:“姑娘,这是我亲手为你做的一双布鞋,你试试看合不合脚。这段时间多亏了你的悉心照料,我也没什么贵重的东西送你,只能借此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林薇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双黑色的布鞋,针脚细密,鞋底还纳着精致的花纹,显得格外结实。她感动得一时语塞,连忙说道:“大娘,您真是太客气了!您身体刚刚康复,怎么还如此费心为我做布鞋呢?”
      “我能康复,全靠你的照料啊!”王大娘笑容满面地说道,“我在家闲着没事,就想着给你做双布鞋。你每天在医馆里忙碌,走路肯定多,穿双舒适的布鞋对脚有好处。你快试试看合不合脚,要是不合适,我再帮你改。”
      林薇脱下鞋子,穿上布鞋,大小恰到好处,鞋底柔软又厚实,走起路来格外舒适。“真是太合适了!谢谢您,大娘!这是我收到过的最珍贵的礼物。”
      苏景和春桃也围了过来,看到布鞋都忍不住称赞道:“王大娘,您的手艺真精湛!这布鞋做得比城里鞋铺的还要好。”
      王大娘笑得合不拢嘴:“只要姑娘们喜欢就好。我以后还要给春桃姑娘、苏大夫和张婶各做一双,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
      张婶连忙说道:“大娘您太客气了,不用这么麻烦。您身体健康,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感谢。”
      王大娘在医馆里坐了一会儿,又和林薇聊了聊身体状况,才起身离开。看着王大娘的背影,林薇低头看了看脚上的布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双布鞋虽然普通,却承载着王大娘满满的心意,也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医者,最大的幸福并非获得多少回报,而是凭借自己的医术帮助他人,赢得他人的认可与信任。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薇每天都穿着王大娘亲手制作的布鞋,在医馆里忙碌不已。布鞋质地柔软,舒适宜人,让她行走时倍感轻松。每当她望向这双布鞋,便会忆起王大娘那温暖的笑容,心中也随之涌起一股动力。
      一天下午,医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患——一位身着华服的夫人,身边跟随数名仆人。夫人面色苍白,手捂胸口,显得颇为不适。苏景迅速为夫人诊脉,而林薇则在一旁仔细记录症状。
      “夫人,您这是肝气郁结,气血不畅所致。”苏景诊断道,“您近期是否常感怒气难消,且频繁熬夜?此种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易诱发各类疾病。”
      夫人轻轻点头,叹息道:“确实如此,近期家中琐事繁多,心情烦乱,夜晚亦难以入眠。我已辗转多家医馆,服用诸多药物,却未见成效。听闻仁心堂医术高明,故特来求医。”
      林薇联想到王大娘的类似情况,建议道:“夫人,除了药物治疗,您亦可尝试一些食疗方法,例如玫瑰花茶有助于疏肝解郁,百合莲子粥则能安神助眠。此外,平日里多外出散步,保持心情愉悦,亦对康复大有裨益。”
      夫人闻言,眼中闪现光彩:“姑娘所言极是。我先前只顾着服药,未曾考虑通过饮食与心态调整来改善病情。真心感谢你的建议!”
      苏景为夫人开具了一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药方,而林薇则详尽地告知了夫人食疗方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夫人连声道谢后,才带着仆人离去。
      目送夫人远去的背影,苏景对林薇赞许道:“林薇,你如今愈发出色了,不仅能精准判断病情,还能提供如此精良的调理建议。看来你这段时间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林薇谦逊地笑了笑:“全赖师父您的悉心教导,再加上王大娘的布鞋激励着我。我希望能将医术精益求精,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赖。”
      苏景点头称许,眼中满是欣慰之情:“好!有你这样的徒弟,我深感骄傲。仁心堂有你在,必定会蒸蒸日上。”
      傍晚时分,林薇静坐于庭院的石凳上,凝视着脚下的布鞋,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自来到大唐以来,她不仅掌握了古代医术,更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友情与亲情。王大娘亲手缝制的布鞋、春桃精心制作的兔子灯、苏景的谆谆教诲、张婶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一切都让她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感受到了浓浓暖意。
      她深知,未来的道路依旧漫长,途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难和挑战。然而,只要身边有这些温暖的人和事相伴,只要她始终坚守医者仁心的初心,便定能逐一克服所有难关。在大唐这个时代,她必将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让仁心堂的美誉传遍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为更多的人们解除病痛,带来希望的曙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