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七斋篇 ...
-
我在一座荒废的园子里见到两座墓碑。
一座高,年代晚些。
另一座矮,年代早一点。
墓碑造型奇特,高的那个像伞。
上面都没有刻字,当然每到清明也没人来祭拜。
坟头青草长了三尺有余。
“这是谁的墓碑?”我问。
没人知道。
不过一位长者告诉我:“这里头埋着两个大人物。”
那长者年岁已高,说话有些糊涂了。
“如果是两个大人物,怎么会没有姓名?”我笑道。
“你听说过秘阁吗?”
我说:“不过是皇上藏书的阁楼。”
“此言差矣,”长者道,“几十年前,这秘阁另有含义。”
“什么含义?”我追问。
长者指了指天,道:“不可说,不可说。”
“这么神秘,由我来猜上一猜。”我合上扇子,“您老人家最敬英雄,尤敬为家国挥洒热血的青年,我看这秘阁必定是秘密培养特殊人才,与军队有相同的目的,但有着超出军队的手段,一定个个都是顶尖的人才。”
“你小子,平日看着不读书,脑袋倒是灵光,”长者说,“有元仲辛那老家伙当年风采。”
“可这里有两座墓碑,该不是您总提起的元仲辛。”
长者说:“自然不是,说起这两人,虽然英年早逝,却也大有来头。”
“哦?您倒是说说看。”
“矮的墓穴里,埋的人叫薛映,使两把刀,勇冠三军,是个硬手,三次捣毁辽夏两国的据点,于上万人中取敌人首级,便是关公吕布在世,也不过如此。”
“既是如此,为何我从未听过此人名字?”我问。
长者道:“秘阁行事,保密第一。只可惜,他死得早,若活到秘阁解散,或许还能派上战场,保家卫国。”
“既是个没上过战场的,又从何看出他的英武?”
“你啊,”长者摇摇头,“须知暗箭却比明枪难防。当年凭他一个人护住了这城中上万的百姓,可惜英雄无名。”
“那另一座墓穴里埋的是何人?”
长者来了兴致:“说起这一位,你或许听过他的名字。”
“他是何人?”
“巨富韦衙内,他本是太尉之子,后来虽然他爹被免了职,但众人还是习惯叫他衙内。”
我问:“这位我可是知道,富可敌国的商业奇才,官家的宫殿都放不下他所有的财宝。只是这一位叛宋通敌,您又如何看得上他?我也听说这一位葬身大辽,为何此处有他的墓穴?”
“你小子,看事情,别光听,要多想。韦衙内此人,出身钟鸣鼎食之家,财富权势于他不过如过眼云烟,他行事,从来只为了本心,不贪图荣华富贵。”
我说:“这倒也是,我听人说,他再有钱,也不过住一小院,好吃汤饼,你说有趣不有趣?”
“他的家财,是大宋士兵的兵饷,他的生意,便是我大宋安插在辽夏的眼线。”长者说,“如此看来,倒也能称得上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人物。”
“您还没告诉过我,为何此处有他的坟墓。”
长者说:“衣冠冢,人是死在大辽了。”
“此二人关系倒不一般,死了还在一处,世人便是夫妻,也做不到如此。”我说,“想来,交情应是颇深。换了我就做不到,死后要跟如花似玉的小娘子合葬,如此才可解黄泉路之寂寞。”
“你又不是他们,如何知他们聚在一起不解寂寞?”长者在藤椅上躺了,微眯着眼。
“这……”我道,“您说得也对,只这墓碑是谁修的,形状古怪。”
“韦衙内生前心愿。”
“为何状似伞?”
长者道:“许是生前受过薛映许多庇护,这一番轮到他来守护对方。”
“这两人的交情,倒真是一段佳话。”
宋辽战,元氏将领出征告捷。
宋夏战,元氏将领大败之。
那夜,凭空劈了道惊雷,打坏了两道墓碑。
高的那座承接了雷电,先倒了下去。
其后,矮的那座自动裂开了。
我去看,两座坟墓都是衣冠冢,里面各有一盒子。
打开来,却是褪色的生辰帖。
我心了然,无名英雄,无言心事,汇在这两本册子中。
找了熟识的算命先生,要他把这两个生辰好生算上一算。
算命先生算着算着,奇道:“我从未见过这样……”
末了,他给我留下八个字“不离不弃,不渡忘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