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需要坚持的事情意味着不喜欢 ...
-
不到九点,兆律师就进了律所。所里通常九点上班,这会儿同事还没到齐,实习律师小阳却已经在工位上整理今天见客户的材料,那股认真劲儿看得她心里踏实。和客户约的是十点,中间还有一小时缓冲,兆律师歇了口气便迅速进入状态,时不时和小阳探讨几个案件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十点整,客户发来微信说已到办公楼一楼。楼下有门禁,兆律师和小阳特意一起下去接——对客户的重视,体现在这些细微处。
客户上楼后,简单寒暄几句便直奔主题。这案子颇为复杂,主要由殷主任主导沟通,兆律师和小阳在一旁做记录。殷主任果然经验老道,客户刚陈述完案情,他就能把来龙去脉捋得清清楚楚。他总跟兆律师和小阳强调:“办案一定要画两张图,一张案件事实图,一张法律关系图,这样才能看清全貌,不漏细节。”今天他也是这么做的,笔下一张张关系图铺展开,原本混沌的案件渐渐明朗。案子牵扯到刑事、民事、行政多个领域,复杂程度可想而知——换作刚出道的年轻律师,怕是连头绪都摸不着,更别说法律分析了。兆律师和小阳看得暗暗佩服,客户更是频频点头,原本觉得走入绝路的案子,似乎真的透出了光亮。
会议一直开到将近一点,大家都没顾上吃饭,索性留客户一起去吃午饭。按规矩这顿饭得律所请,饭桌上话题多半还是绕着案子,偶尔穿插几句轻松闲聊,气氛倒也融洽。快三点时饭局结束,客户还要回公司,律师们则结伴返回律所。
刚坐下,兆律师就接到一个法律顾问报价咨询。对方公司在山东,自家律所在上海,服务起来并不方便,但她还是根据公司规模和需求做了评估,给了个初步报价。成不成另说,这可是她独立执业以来第一个法律顾问咨询,意义远超过成单本身——这意味着她的事业格局,或许正在慢慢打开。想到这儿,她心里忍不住泛起一阵兴奋。
处理完咨询准备下班,殷主任突然叫住她:“有个新案子要办,具体情况得等法院材料到了才清楚,先跟你说一声,还是和孫律师合作。”简单交流几句后,兆律师收拾好包往地铁站走。
地铁口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让她心头一紧——就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她最怕突然接到老家的电话,不是不想念,是怕听到坏消息。年轻人的生活看似平静,实则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总怕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平衡。她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那头先传来熟悉的老家口音,随即转为普通话:“是兆律师吗?我是你大学学姐,咱们还是老乡呢。”原来是那位当年在学校里很耀眼的学姐,长得好看又会跳舞,曾是她悄悄羡慕的对象。学姐开口就说:“我有个上海某某法院的案子……”虚惊一场,是来咨询案件的。两人简单聊了聊,很快探讨出初步解决方案。
挂了电话,兆律师忍不住琢磨:这么多年没联系,学姐怎么找到自己的?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肯定是自己天天发的普法小卡片,上面刚好留了电话。她偷偷乐了:果然坚持做一件事是有用的。不过她其实一直不喜欢“坚持”这两个字,总觉得需要“坚持”的事,多半是不喜欢的;真正热爱的事,是不需要刻意坚持的。可这回,她不得不承认“坚持”的力量。或许她一直在探索的,就是那些不用“坚持”也能一直做下去的事——那大概就是真正的喜欢吧。
正沉思着,地铁来了。刚要上车,另一个尚未谈成的客户打来电话,她边接电话边快步冲进车厢,刚好抢到个座位。对方在电话里叹着气说想请律师,可实在没钱。这无解的问题,兆律师也只能听着,简单安抚几句便挂了电话。她自己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实在无力额外帮衬,后续如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思绪刚落,地铁报站声响起——不知不觉,已经到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