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出京 ...

  •   承天府内安平侯府中。

      柳太医结束了今日的诊治提着医箱从顾清林的院中出来,随着顾清风一起来到了安平侯居主的正院。

      简单行礼寒暄过后,柳太医道,“二公子之病乃是由心而发,还需得他自己从中振作起来才好。如今既然身子无恙,依下官所见汤药之类的尽可以停了。”

      顾清林在安平侯心中早就是废人一个了,因此安平侯对此无可无不可,听柳太医这样说了也就点了点头道,“有劳柳太医了。”

      又听柳太医道,“三公子的身子乃是娘胎里带来的先天不足之症,此症虽麻烦却也并非无药可医。”

      安平侯并不知道柳太医这几次来还帮自己的小儿子看病之事,闻言虽有些诧异却也并未放在心上。小儿子自小便是病秧子,在安平侯的眼中本也没有什么价值,但好歹他姨娘尚在,境遇总比顾清林稍好一些。

      直到送走了柳太医安平侯也没有再提起自己的小儿子,而是问顾清风道,“大将军还在那逆子的院子里?”

      顾清风每回听自己父亲管二弟叫逆子都有些无可奈何又不好与父亲争辩,只顺着安平侯道,“在。有大将军陪着我瞧着二弟的精神能好一些。。。。。。”

      安平侯不待顾清风说完便挥了挥手,打断他道,“不用管那逆子。明年就要会试了,你要早做打算。”说完叹了口气道,“为父尚在孝期,不方便到处走动,你如今孝期已过,趁大将军还在早早定下你当差历练的地方才是,如此将来你参加会试的底气也能足一分。

      顾清风闻言心中很是有些烦闷。纵然家中几个兄弟姐妹当中父亲确实对自己最好,也最看重自己,可二弟不也是父亲的儿子吗?难道说其他兄弟姐妹在父亲的眼中就只是计较利益得失的工具而已吗?

      可他心中虽觉烦闷,但长这么大他所受的教育便是子不言父过,因此也只能将这份酸涩压在心底,再开口语气里却是不自觉的带上了一丝敷衍的味道,“儿子知道。冯大人那边曾与儿子提起过此事,儿子过了孝期可以去刑部当差。只是眼下二弟病情刚稳定,这段时间我还是留在家里先多陪陪他。”

      安平侯一拍大腿,看起来有些恨铁不成钢道,“那逆子都这样了还有什么好陪的?再者说什么刑部!就那个冯不通,你在他手底下当差能有什么出息!古往今来你见过几个刑部的人能够官居一品的?要进就得像为父一样进户部!”

      顾清风闻言眉头皱的越紧,而安平侯还在继续,“不行,还是得为父修书一封给李侍郎,求他帮忙打点一下。”

      听安平侯提起户部李侍郎,想到二弟对这个李侍郎的怀疑顾清风便觉头疼,再见安平侯一副同李侍郎哥俩好的样子,觉的好像连牙都有些隐隐作痛。

      好不容易应付完安平侯回到顾清林的院子里,云烁正呆在屋子里同陈九下棋。

      见顾清风眉间有些郁色,云烁问道,“怎么,可是侯爷对治疗之事有何异议?”

      顾清风闻言苦笑一下,又不好多说什么,只道,“父亲没什么异议,只是刚才同我说起我如今孝期已过,要我尽早找机会进衙门历练,好准备接下来的会试。”

      云烁闻言一点头,“这事阿林也同我说起过,你可有什么想去的地方?我同太子说一声。”

      顾清风却是摇了摇头,“此事先不急。大将军不日也要离京,还不知你离京后这府里会遇到什么情况。我们府上比不得大将军府里进出森严,这段日子我还是先留在家里替二弟打个掩护比较好。”

      云烁想了想,也觉这样更妥当一些,便道,“也好,府里能有你照应确实要好一些。切莫大意,还是要留意身边的动静。有任何事情,可派人至大将军府。”

      两人正说着,便听有门房的人急急来报,说是宫里面陛下正在找云大将军。云烁道了声知道了,又与顾清风同陈九交代了几句,这才起身匆匆走了。

      这一日还未入夜,云大将军被陛下训斥的消息便不胫而走。于是第二日一早,云大将军破天慌的出现在了早朝之上。

      今日并非大朝会,众人对于云大将军的出现神情各一,有惊讶的,有上前攀谈的,当然也有幸灾乐祸的。

      太医院院史阮经文速度很快,已然估算了大概的药材使用数量与金额,共需白银约贰拾万两。有了具体的金额,压力自然又给到了户部。户部尚书张若仪出列,委婉的表示户部如今最多可以调动的白银约为拾贰万两,尚余八万两的缺口需得两月后上半年的税收收上来方能添补。

      一时间,朝堂之上又为了这余下的八万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六部当中涉及到哪一部的银钱用度都没有人愿意退让,于是工部这个用钱的大头部门便成为了众矢之的。

      工部尚书王书衡愁眉哭脸的道,“启禀陛下,工部虽是费用银钱多,可用钱的地方也多啊!兵器局的制造是万万不能停的,城郊新修的水道才刚只修了一半不到,还有各地新报上来的河堤修补,万寿阁的建造,这哪一样都停不得呀!”

      楚帝心中对于朝中事物自然是了解的,事实上他也并不认为余下的八万两的缺口户部是真的拿不出来,但既然张若仪不肯松口,想必是有一定的为难之处。对于这位户部尚书,在户部仓部郎周舒的事情爆出来之前,楚帝还是满意的,事实上直到如今对于张若仪楚帝仍是比较信任的。

      见朝下争来争去没有结果,楚帝抬抬手制止了下面的议论,道,“都不必再争了。国事一日不可耽搁,余下的这些银钱。。。。。。”

      楚帝停了停才道,“万寿阁的督造先停一下,挪出银子来,先紧着松山县的事情。”
      工部尚书听了一脑门冷汗,当即又出列道,“陛下,万万不可啊,万寿阁乃是为了陛下万寿节所建,若此时停工,耽搁了工期只怕到万寿节时无法如期完工啊!”

      又有一众老臣纷纷出列,表示陛下万万不可啊!

      就在这一片的纷扰声中,镇国大将军云烁突然出列朗声道,“启禀陛下,臣前番回京,陛下奖赏给臣的千两黄金臣也没处用,臣愿意拿出来以解燃眉之急!”

      大殿之中瞬间安静了下来。朝臣们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的,谁都没想到云大将军千年不上朝,一上朝竟然就不按套路出牌。

      就连楚帝也没想到云烁会这样做,愣过之后才由内心升起了一股欣慰之感。然而楚帝并没有当即表态,看样子似乎是在思考云烁的提议。

      朝臣中有一部分人心下不由暗骂云烁,这个时候你出来添的什么乱,万一陛下允准了这件事情,那我们岂不是也得往外掏银子?有人不想掏银子,当然也有衷正之士对此行为表示赞同。

      文华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傅杨植出列道,“陛下,老臣亦愿将陛下赐予老臣的黄金五百两献出,用于此番松山县赈灾之事!”

      有了杨植的带头,又有不少朝臣纷纷出列,表示愿意为松山县之事捐款。

      楚帝早将朝下众人神色揽入眼底,这才不动声色的抬起眼眸,微微笑了笑,摆了摆手道,“众卿心意孤知道了,只是区区八万两银子我大楚朝还不至于要劳动各位爱卿节衣缩食。万寿阁之事,年年建年年修,本就劳民伤财,孤早就有心想要取缔,又碍于祖宗章法而犹豫不决,趁此机会也正好,”说到这里,又道,“礼部!”

      年前才接替犯了事的礼部尚书宁有涛继任礼部尚书的原国子府祭酒林和书出列高声道,“臣在!”

      楚帝道,“你们回头议一议,上个折子,孤欲将每年一次的万寿节夜游改为逢整数,每十年一次。”

      林和书应道,“臣遵旨!”

      楚帝不再给众朝臣反驳的机会,道,“好了,银钱之事暂到此,有了银钱药草,还需有人沿途护送,众卿议一议,派谁去比较合适?”

      押送赈灾物资这种事情大家伙都是心知肚明,这可是实打实的肥差。于是待楚帝话落,众臣便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暗潮涌动。你说他行,我说他不行的,谁都想把押送赈灾物资的这个肥差落入自己人的手中。

      经过一轮激烈的争论之后,各方谁都没有推荐出足以服众的人选,此时太子少傅汤若水出列道,“启禀陛下,臣举荐镇远侯沈敬担任此职!”

      汤若水之言一出,兵部尚书常征便道,“镇远侯掌京畿四大营调度,若是离京怕是不妥。”

      楚帝思虑了一会,道,“镇远候可在?”

      镇远候沈敬出列道,“臣在!”

      楚帝问道,“此事,你怎么看?”

      镇远侯道,“禀陛下,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乃是臣之本份,此事本不该推脱。然常尚书所言极是,臣掌京畿四营之调度,轻易的确不应离京。”说完,抬头看向楚帝一眼很快又低头道,“不过,臣亦有一人推荐。”

      楚帝便问道,“何人?”

      镇远候一笑道,“回陛下,正是镇国大将军云烁!”

      一直莫不做声的张若仪闻言缩在袖中的双手猛的握了握拳,转头看向镇远侯。

      又听镇远侯道,“大将军也曾在江南经历数月之久,论江南之情形,在场诸位没有人比大将军了解;且如今边关暂无战事,军中又有云老将军坐镇,臣以为大将军返边之事也不急于这一时,倒不如替陛下办了这趟差事再返边也不迟。”

      云烁之事本就敏感,昨日兵部尚书才参他在京中无所事事,因此镇远侯所言一出,再有人想要出言反驳便要思量再三。大理寺正郭青也只是与刑部尚书冯道远暗暗交换了一个眼神,均未出言制止。

      于是这差事便落到了云烁的身上,楚帝责令户部与太医院尽快整理所需钱药,又从京畿东西二营调派人手供云烁整军,两日后出发前往松山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