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边缘与自我 ...

  •   真实自我这个问题是比较重要的问题,真实与虚假,首先要知道,真实并非一个固有的内核,不是先验的,这点是需要考虑到一个先验范畴,比如国家而言,生物基础而言,先验的误解就是在于这点。真实不是应该或者是,而是在面对自我,甚至是在表演的对象和行动中逐渐显现的过程,是像卷心菜那样被包裹的核,是包裹之后,才形成内核,才以为我是我,这不是一个发现真实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真实的过程,真实从未预先存在,是被制造出来的,卷心菜的核并非先于外层叶片存在,而是叶片层层包裹的结果,同样,所谓真实的自我,并非藏在社会背后的固定本质。
      这可以说明实体空间化,与空间实体化的关系。剩余驱动增殖,增殖也会驱动剩余,想象一下,一个物体,形成一个外化的空间,也就是实体空间化,因为剩余而逐渐填补这个空间,这个空间便会逐渐容纳原来的物体,这是一个循环,空间与实体的层叠,实体的形成,并将容纳原来的实体之后,就成为了空间实体化,并且逐渐产生剩余,直接作为动力驱动了空间的形成,空间也会逐渐形成实体的一个过程。

      或者说生命力,其实就是剩余,充裕之外的剩余,向外是剩余的外显,向内是剩余的沉淀。
      剩余是增殖的动力,当系统积累了超出维持现有结构的冗余,这部分多余,不会静止,而是必然向外,向内寻求释放,向外表现为增殖扩张,复制,复杂,向内表现为沉淀凝聚,分层,核心化。

      自我的真实是一个存真的固态行为,以及永升的流动,存真与永升的对立,永升是动态的过程,存真是固态的过程。
      这是一个一边形成一边固化的过程,并不纯粹于存在主义或本质主义,起码可以看成,存在于本质的范式,和颠倒,扩大的范式往往是从颠倒开始,也就是本质的范式,而对于核来说是存在的范式,这就足以统一两者。
      生长点在哪里?在最外层的最新叶片基部,新的生长往往是从外部开始的,对于已经形成的内核来说,新的生成部分恰恰是在其外部,边缘,这完全可以称为边缘定律,从内核中心论这种与日心论似的视角看,这是一种颠倒生成,中心不在内部,而在外部,边缘是生长的起点,为何都是边缘?因为中心是过去实体化的结晶,它的使命是存续,而边缘是未来的空间化潜能,它的使命是创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