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第 42 章 ...


  •   立冬后的第一场雪来得猝不及防。沈清和早上拉开窗帘时,窗外已经是一片白茫茫,细碎的雪花还在慢悠悠往下飘,落在光秃秃的梧桐枝上,像是给树枝裹了层薄纱。他刚愣了几秒,就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厉沉舟凑到窗边,伸手在玻璃上呵了口气,画了个简单的雪花图案。

      “没想到今年雪下得这么早,”厉沉舟说着,转头看了眼墙上的日历,“昨天看天气预报还说只是降温,没想到直接下雪了。阳台的腌菜罐得挪到屋里来,别冻裂了。”两人赶紧穿上外套去阳台,把三个腌菜罐小心翼翼搬到厨房橱柜里,又检查了一遍蓝莓苗——之前已经给苗子裹了保温膜,此刻叶片上积了层薄雪,轻轻一抖就落了下来。

      “雪天最适合煮茶了,”沈清和擦了擦手上的雪水,忽然想起家里还有去年剩下的老白茶,“咱们找出那个粗陶茶壶,再煮点红薯和栗子,边吃边喝茶怎么样?”厉沉舟眼睛一亮:“好主意!我去拿茶壶,你找茶叶,红薯和栗子早上刚从冰箱拿出来,正好可以煮。”

      厨房里很快冒出热气。厉沉舟把粗陶茶壶放在电陶炉上,加了足量的冷水和几片老白茶,又把红薯和栗子放进蒸锅。沈清和则在旁边收拾茶几,拿出两个青瓷茶杯,还找了块格子桌布铺在上面。“上次去老街买的桂花糕还剩几块,”他从零食柜里翻出密封盒,“配茶应该很好吃。”

      茶煮到半开时,屋子里已经飘满了茶香。厉沉舟掀开茶壶盖,用茶勺轻轻搅拌了一下,茶叶在热水里舒展开来,茶汤渐渐变成琥珀色。“再煮五分钟就能喝了,”他说着,看了眼蒸锅,“红薯和栗子也快好了,闻着就香。”沈清和凑过去闻了闻,确实有股甜甜的红薯香,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等会儿我要吃那个最大的红薯,看着就粉。”

      两人坐在沙发上,等着茶煮好。窗外的雪还在下,偶尔有行人撑着伞走过,脚步慢悠悠的,像是怕惊扰了这雪景。“还记得咱们第一次一起看雪吗?”厉沉舟忽然开口,“那时候你刚搬来,楼下的雪积了厚厚的一层,你出门买东西差点滑倒,还是我扶了你一把。”沈清和想了想,忍不住笑了:“当然记得,那时候我还以为你是小区里的保安,穿着黑色外套,特别严肃。”

      正说着,电陶炉发出“叮”的一声,茶煮好了。厉沉舟先给沈清和倒了一杯,递到他手里:“小心烫,慢慢喝。”沈清和捧着温热的茶杯,抿了一口,茶香混着淡淡的药香在嘴里散开,暖乎乎的,从喉咙一直暖到胃里。“真好喝,”他点头,“比平时泡的茶更浓,还带着点甜味。”

      这时蒸锅也响了,厉沉舟起身去拿红薯和栗子。刚掀开锅盖,热气就涌了出来,红薯的甜香更浓了。他用筷子戳了戳最大的红薯,已经软透了,便把它装进盘子里,又剥了几个栗子,一起端到茶几上。“快尝尝,”厉沉舟把红薯递给沈清和,“这个红薯肯定粉,我特意挑的红心的。”

      沈清和咬了一口红薯,果然又粉又甜,一点纤维都没有。“太好吃了,”他含糊地说,又拿起一个栗子,剥了壳放进嘴里,面面的,带着淡淡的栗子香。厉沉舟看着他吃得满足的样子,自己也拿起一个红薯,慢慢吃着,偶尔喝一口茶,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雪花落下的声音,和茶杯碰撞的轻响。

      吃完红薯,沈清和忽然想起储藏室里还有一箱旧物没整理——里面放着他和厉沉舟刚认识时的一些东西,还有上学时的课本和笔记。“雪天没事做,咱们整理一下储藏室吧?”他提议,“把不用的东西捐出去,有用的好好收起来,省得占地方。”厉沉舟点头:“好啊,我早就想整理了,就是一直没时间。”

      两人搬来两个纸箱,一个写着“捐赠”,一个写着“留存”,然后开始翻找储藏室里的东西。储藏室不大,堆着几个纸箱和几个旧行李箱,最上面放着一个蓝色的收纳盒,里面装的是沈清和的大学课本。“你看这个,”沈清和拿出一本《植物学》,翻开扉页,上面还画着小小的草莓图案,“这是我大学时的课本,当时学植物栽培,还特意画了喜欢的水果。”

      厉沉舟凑过去看,忍不住笑了:“你那时候就喜欢草莓了?难怪后来非要在阳台种草莓苗。”他说着,从旁边的纸箱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封面已经有点泛黄了:“这是我的高中错题本,你之前还说我字写得整齐,现在看看,其实也一般。”沈清和接过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的错题分类得清清楚楚,解题步骤写得工工整整,还有用红笔标注的易错点。“这还叫一般?”他抬头看厉沉舟,“比我的笔记整齐多了,我那时候的笔记,老师都说像鬼画符。”

      两人边整理边聊天,翻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有沈清和第一次做蛋糕失败的照片,蛋糕歪歪扭扭的,上面的奶油还涂得不均匀;有厉沉舟大学时参加比赛得的奖状,上面写着“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还有两人刚认识时一起去公园拍的照片,照片里的沈清和穿着白色外套,笑得很腼腆,厉沉舟则站在他旁边,手里拿着一个刚买的棉花糖。

      “这个棉花糖我还记得,”沈清和指着照片,“当时你说要给我买最大的,结果太大了,吃了一半就化了,粘得满手都是。”厉沉舟也笑了:“可不是嘛,后来我还去买了湿巾,帮你擦了半天手。你那时候还不好意思,说自己太笨了。”

      整理到一半,沈清和翻出一个旧相册,里面放的是厉沉舟小时候的照片。有一张是厉沉舟五岁时拍的,穿着红色的外套,手里拿着一个玩具车,脸上还沾着蛋糕奶油。“你小时候真可爱,”沈清和笑着说,“跟现在一点都不一样,现在看起来特别严肃。”厉沉舟凑过去看了一眼,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时候过生日,吃蛋糕的时候不小心蹭到脸上的,我妈非要拍下来,说留作纪念。”

      两人整理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把储藏室收拾干净了。“捐赠”的纸箱里装了不少旧衣服和不用的课本,“留存”的纸箱里则放着有纪念意义的东西,还有一些常用的旧物件。“明天我把捐赠的东西送到小区门口的回收站,”厉沉舟说着,把“留存”的纸箱放进储藏室的柜子里,“这些东西以后想起来了,还能拿出来看看。”

      沈清和点头,刚想转身,忽然发现储藏室的角落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木盒子。他弯腰拿起来,打开一看,里面放着几颗小小的贝壳,还有一张泛黄的纸条。“这是什么?”他疑惑地问。厉沉舟凑过来一看,忽然笑了:“这是我小时候去海边捡的贝壳,当时觉得特别好看,就一直留着。这个纸条是我妈写的,上面写着‘沉舟第一次看海,捡的贝壳’,日期是我八岁那年。”

      沈清和拿起一颗贝壳,小小的,白色的,上面有淡淡的花纹。“真好看,”他轻声说,“没想到你小时候也喜欢捡贝壳,跟咱们上次去海边一样。”厉沉舟点头:“那时候第一次看海,特别兴奋,捡了好多贝壳,后来搬家的时候丢了不少,就剩下这几颗了。”他说着,把木盒子递给沈清和:“你收着吧,以后咱们再去海边捡贝壳,都放进这个盒子里,当作咱们的‘贝壳收藏盒’。”

      沈清和接过木盒子,小心翼翼地放进“留存”的纸箱里:“好啊,以后每次去海边,都捡一颗最特别的贝壳放进去,等咱们老了,再拿出来看,肯定特别有意思。”

      回到客厅时,窗外的雪已经停了,太阳慢慢从云层里钻出来,照在雪地上,反射出淡淡的光。厉沉舟看了眼时间,已经下午四点多了:“晚上想吃什么?雪天太冷了,咱们煮点火锅吧?家里还有羊肉卷和青菜,再买点冻豆腐和宽粉,煮着吃肯定暖和。”

      沈清和眼睛一亮:“好啊!我最喜欢吃火锅了,尤其是雪天,边吃火锅边聊天,太舒服了。”厉沉舟笑着说:“那我现在去小区门口的超市买冻豆腐和宽粉,你在家准备一下火锅底料,顺便把羊肉卷从冰箱里拿出来解冻。”

      厉沉舟出门后,沈清和就开始准备火锅底料。他从冰箱里拿出麻辣底料,放进锅里,加了适量的水,又放了几片姜和几颗八角,然后开小火慢慢煮。接着,他把青菜洗干净,切成小段,放进盘子里,又把羊肉卷放在盘子里,摆得整整齐齐的。

      没过多久,厉沉舟就回来了,手里拎着两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冻豆腐、宽粉、金针菇,还有沈清和喜欢吃的鱼丸。“超市里人还挺多的,大家都在买火锅食材,”他说着,把东西放进厨房,“看来雪天吃火锅,是大家的共识。”

      两人把食材都摆到餐桌上,火锅底料也煮好了,冒着热气,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厉沉舟先给沈清和夹了几片羊肉卷,放进锅里:“羊肉卷煮一分钟就熟了,别煮太久,不然就老了。”沈清和点头,等羊肉卷熟了,蘸了点芝麻酱,放进嘴里,暖乎乎的,带着淡淡的羊肉香,一点都不膻。

      “太好吃了,”他说着,又夹了一块冻豆腐放进锅里,“冻豆腐吸满了汤汁,肯定特别入味。”厉沉舟笑着说:“那你多吃点,我买了不少冻豆腐,够咱们吃的。”两人边吃火锅边聊天,聊起了刚才整理旧物时看到的趣事,又聊起了下次去海边的计划,还聊起了冬天想做的事——比如去滑雪,去泡温泉,还有一起做饺子。

      “快到冬至了,”厉沉舟忽然说,“冬至那天咱们包饺子吧?你喜欢吃白菜猪肉馅的,我喜欢吃韭菜鸡蛋馅的,咱们可以两种都做,再煮点饺子汤,暖乎乎的。”沈清和点头:“好啊!我还会做饺子蘸料,用醋、生抽、蒜末和辣椒油调的,特别好吃。”厉沉舟笑着说:“那太好了,到时候我负责和面擀皮,你负责调馅和调蘸料,咱们分工合作,肯定能包出好吃的饺子。”

      吃完火锅,两人收拾完餐桌,又回到沙发上喝茶。窗外的天已经黑了,雪地上的光反射进来,屋子里显得格外亮。“今天过得真开心,”沈清和靠在沙发上,手里捧着温热的茶杯,“整理了旧物,吃了火锅,还聊了很多以前的事。”厉沉舟点头,伸手拿过遥控器,打开了一部老电影:“是啊,这样的日子真好。咱们明天去看看王阿姨吧?她之前给咱们的芥菜,现在应该快腌好了,顺便把上次做的草莓酱给她送点,感谢她帮忙照顾苗子。”

      沈清和点头:“好啊,我明天早上再做点桂花糕,一起给王阿姨送过去。她肯定喜欢吃。”两人靠在沙发上,看着老电影,偶尔喝一口茶,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电影的声音和茶杯碰撞的轻响。窗外的月光照在雪地上,温柔又安静,像是在为这平淡又幸福的日子,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

      第二天早上,沈清和早早起床,开始做桂花糕。他先把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加了适量的白糖和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分成小块,压成圆圆的形状,在上面撒上一层桂花,放进蒸锅里蒸。厉沉舟则去阳台检查了一下腌菜罐,打开一个闻了闻,已经有淡淡的酸味了:“芥菜腌得差不多了,再过几天就能吃了,到时候给王阿姨送点尝尝。”

      桂花糕蒸好后,屋子里满是桂花的香味。沈清和把桂花糕放进盘子里,凉了一会儿,然后装进一个漂亮的盒子里。“可以出发了,”他说着,把盒子递给厉沉舟,又拿起装草莓酱的罐子,“咱们早点去,王阿姨说不定还在做早饭。”

      两人拎着东西,往王阿姨家走去。小区里的雪已经被扫干净了,路上还有淡淡的积雪,走起来有点滑。厉沉舟放慢脚步,时不时扶一下沈清和,生怕他滑倒。“小心点,”他轻声说,“雪天路滑,慢慢走。”沈清和点头,紧紧跟着他,心里暖暖的。

      刚走到王阿姨家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电视的声音。厉沉舟敲了敲门,很快就有人来开门,正是王阿姨。“沉舟,清和,你们怎么来了?”王阿姨笑着说,赶紧让他们进来,“外面冷,快进来暖和暖和。”

      两人走进屋里,把东西递给王阿姨:“阿姨,这是我们做的桂花糕和草莓酱,您尝尝。上次您给我们的芥菜,我们腌好了,过几天给您送点过来。”王阿姨接过东西,笑着说:“你们太客气了,就给了你们点芥菜,还让你们这么费心。快坐,我给你们倒点热水。”

      三人坐在沙发上,聊了一会儿天。王阿姨说,小区里的老人们昨天都在煮火锅,还说雪天吃火锅最暖和。“你们昨天吃火锅了吗?”她问。沈清和点头:“吃了,还煮了羊肉卷和冻豆腐,特别暖和。”王阿姨笑着说:“那就好,雪天就得吃点暖和的,别冻着了。”

      聊了将近一个小时,两人起身告辞。王阿姨送他们到门口,还特意拿了一袋自己做的红薯干:“这是我自己晒的红薯干,没放糖,你们拿回去当零食吃。”沈清和接过红薯干,笑着说:“谢谢阿姨,您太照顾我们了。”

      走出王阿姨家,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暖的。“接下来去哪?”沈清和问。厉沉舟想了想:“咱们去小区门口的书店看看吧?上次我看到一本关于园艺的书,里面有蓝莓种植的技巧,咱们买回来看看,说不定能把蓝莓苗养得更好。”沈清和点头:“好啊!我还想看看有没有关于甜点的书,学学做新的甜点,下次林哲来家里,给他露一手。”

      两人并肩走在小区的小路上,阳光照在他们身上,留下长长的影子。偶尔有风吹过,带着淡淡的雪的气息,却不觉得冷。沈清和看着身边的厉沉舟,心里满是幸福——有这样一个人,陪自己看雪、煮茶、整理旧物,陪自己过平淡又温暖的日子,真好。他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很多这样的美好时光,一起经历,一起分享,一起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满是烟火气和幸福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