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6章【非】 ...

  •   时辞的回信没有寒暄,没有疑问,甚至没有一句“好久不见”。干脆利落地只是处理一项寻常的业务咨询。

      周茂行看着那两行字,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也好,这样最好。

      周茂行下载了附件,打印出来,开始仔细研究那生物清洗凝胶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天后,一个小型保温箱被送到了修复室。里面是几支密封的注射器,装着透明的胶状物质以及一小瓶浓缩培养液母液,需要按比例稀释后激活使用。

      周茂行按照说明书的步骤,极其小心地在葵口碗碗心地附着物上涂抹了薄薄一层凝胶,然后用透气性良好的保鲜膜覆盖,营造一个湿润的环境,放在可控温的培养箱里,设定好了温度。

      接下来的几天,周茂行每天定时观察。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急不得。

      与此同时,周茂行也在继续处理其他文物。
      那件战国青铜剑的除锈工作进入了关键阶段,需要在高倍显微镜下一点点剔除锈蚀物,露出残存的铭文。这项工作同样极其耗费眼里和心神,要求手指稳如磐石。

      往往一整天下来,周茂行只觉得眼睛酸涩,脖颈僵硬。但这种极致的专注,反而给他带来一种心灵上的安慰,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眼前的文物,历史的密码在指尖缓缓重现。

      偶尔,在休息的间隙,周茂行会下意识地瞥一眼培养箱。
      看不到里面的变化,但那安静运转的箱体,像一个无声的纽带,连接着两地。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周茂行打开培养箱,揭开封盖的保鲜膜,用棉签轻轻触碰之前涂抹凝胶的区域:原本坚硬的结垢物,竟然变得酥软,轻易就被带下来一些。

      有效!而且效果显著。

      周茂行抑制住心中的一丝激动,继续按照流程,冲洗软化附着物。
      水流之下,灰白色的覆盖物逐渐褪去,露出地下光润的釉面,以及釉下清洗的缠枝莲纹刻花。
      线条流畅,刀法娴熟,是典型的元代工艺特征。

      成功了,无损清洗。

      周茂行仔细拍下清洗前后的对比照片,记录了详细的过程和数据。
      然后他坐了下来,开始写一份详细的使用报告,包括操作流程、效果评估、注意事项以及自己的几点微小建议。
      报告写得客观公正,数据详实。

      写完报告,周茂行重新打开邮箱,对着时辞那封简短的回信,点了回复。他将报告以附件形式添加,在正文里再次简洁致谢:
      “样品已收到并使用,效果卓越,谨附上使用报告一份,供参考,再次感谢支持。周茂行。”

      点击发送。

      啧,怎么幻视好评返现呢……

      邮件很快显示已读,但这一次,没有立刻回复。

      周茂行关掉邮箱界面,继续投入到青铜剑的除锈工作中。把这件事当作工作中一个寻常的技术插曲。

      窗外,故宫的天空展览,偶有鸽群掠过飞檐,留下清远的哨音。
      室内,只有仪器嗡鸣,和工具与文物接触时发出的细微声响,几不可闻。

      周茂行的生活在时辞离开后逐渐回到了正轨,除了偶有几次技术难题会提到时辞,其他一切照旧。
      他的生活被密密麻麻的待修复文物和实验室数据填满。

      那批水下考古瓷器的清洗工作进展顺利,时辞提供的生物凝胶效果显著,几件褐彩罐也渐渐褪去顽固的海洋印记,露出古朴的釉色。

      周茂行将使用报告和效果对比图整理成档,发给了研究所的官方邮箱,一如之前,没有多余的话。
      时辞那边也再无回音。

      直到两周后的一个周一上午。
      修复室的门被打开,部门主任老李陪着一位穿着行政夹克气质沉稳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周茂行正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在通风橱里小心翼翼地给一件青铜豆去锈,闻声只是略一抬眼,手上稳如磐石的动作丝毫未停。

      “小周,先停一下。”老李的声音有点郑重。
      周茂行放下手中的工具,摘下了护目镜和口罩。

      “这位是部里的王司长,”老李介绍道,“有个紧急任务。”

      王司长目光扫过周茂行的工作台,上面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工具和残损文物,最终目光落在周茂行脸上,开门见山:“周茂行同志,你好。有个紧急的文化交流项目,需要你出一趟差。”

      周茂行微微一怔:“出差?”
      以前周茂行一直在这边工作,生活工作都在这里,出差什么的还真没有过。

      “对,去江西。”王司长语速不快,但字字清晰,透着份不容置疑,“欧洲一个重要的博物馆月底来采访,重点是考察中国传统手工制瓷记忆的非遗保护和活化情况。”
      “原本安排的接待和工艺展示都和充分,但昨天对方临时增加了一个不简单的需求——他们希望能全程观摩一件古瓷修复的过程。”

      老李在一旁补充,眉头紧锁:“对方点名要看‘最顶级的修复工艺’,而且要求必须是‘正在进行的最真实的修复项目’,拒绝表演性的操作。”
      “江西景德镇那边,传统拉胚烧造是强项,但针对顶级古瓷的修复,尤其是设计精密配釉补画的,他们的博物馆力量稍显薄弱,临时找不到完全符合要求的项目和人选。”

      王司长又接过话头:“部里协调后认为,故宫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
      “时间紧迫,需要立刻派一位顶尖的修复师带上合适的项目过去支援。”

      “我们查阅了近期的工作记录,你刚完成的那件康熙五彩瓶的修复,无论是技术难度还是修复效果,都完全符合要求。”

      “而且,你之前和景德镇的时辞有过合作基础,便于对接。”

      又一次。
      还是时辞。

      明明已经听到过很多次,但再听到这个名字心跳仿佛还是会漏一拍,周茂行脸上依旧平静无波。
      他迅速消化着信息:“紧急任务?国际合作?顶尖展示?非遗传承?”

      每一个词,都意味着重大的责任和压力。

      “那件五彩瓶已经修复完成,没有其他重大进行中的项目带过去了,”周茂行陈述事实,“而且需要携带的仪器、材料、备用配件很多。”

      “这些都不是问题。”王司长一挥手,“所有物资走特殊通道空运,景德镇方面会提供符合要求的临时工作场地。”

      “你的任务,就是在代表团参观时,现场演示关键修复步骤,并做好讲解。”
      “这是展示我国文物保护水平和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务必圆满完成。”

      话已至此,没有推拒的余地了。
      周茂行点了点头:“明白。请给我半天时间准备材料和设备清单。”

      “好!效率很高。”王司长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又转向老李,“李主任,这边你也协调好,全力支持周茂行同志。”

      王司长就这么突如其来颁布任务,又雷厉风行离开后,老李拍了拍周茂行的肩膀,语气复杂:“小子,压力不小啊……”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好好干,别给咱故宫丢人,还有……”
      “景德镇那边,尤其是那个时辞,性子傲,手艺是真牛,景德镇大学毕业出来之后就到研究所工作了,但有时候也不太按常理出牌。”

      “你去了,专业上拿出真本事,相处上……互相尊重,求同存异。”

      周茂行听出了老李的言外之意,他想起项目结束,时辞那疏离的背影,以及后来那些毫无温度的技术支持。
      “我知道,主任。”他淡淡应道。

      接下来的半天,周茂行像上了发条一样高速运转。
      列清单,调用备用材料,打包即将作为“教具”再次被使用的五彩瓶,整理仪器设备。

      没想到,跟他一起出差的正是上次借仪器认识的张新真,一个手脚麻利但略显毛躁的年轻人,抱着笔记本跟在周茂行身后一路小跑记录,时不时还要惊叹几句:

      “周老师,这台显微镜也要带?好贵的。”
      “嗯。”

      “周老师,这十几瓶矿物颜料咱都带?瓶子好像都差不多啊?”
      “釉下彩和釉上彩发色基础不同,温差耐受性也不一样,不能混用。”

      “哦哦好的。周老师,锔钉咱们带金的还是铜的?”
      “都带。”

      “好嘞!周老师,听说景德镇那边瓷土特别好,咱们能顺便买点回来捏着玩吗?”

      周茂行终于被问得不耐烦,停下手里的活,看了张新真一眼。
      张新真立刻缩了缩脖子:“……工作需要,工作需要。”

      次日傍晚,周茂行和张新真带着大大小小的十几箱装备,抵达了景德镇。
      机场出口,一个举着“接故宫周茂行老师”牌子的年轻人已经等候多时。

      沿路不时有来往路人朝他们的方向探头。
      这也太尴尬了吧啊喂……
      就不能换个接机方式么?

      那位年轻人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所派来的工作人员,叫刘振。
      “周老师,一路辛苦了!车已经在机场外面了。”刘振很是热情,帮着张新真一起搬行李。

      “时老师本来要亲自来接的,但窑里正好有一炉青花瓷器到了关键窑变期,他实在走不开,特意让我跟您说声抱歉。”

      “没关系,工作要紧。”周茂行语气平淡,心里却想,是走不开,还是不想来找借口?这种无端的猜测一闪而过,很快就被他摒弃。

      车子驶入景德镇市区,空气中似乎都散飘荡着一种淡淡的陶土气息。接到两旁的电线杆有的也做成了青花样式,随处可见与陶瓷相关的店铺和工作室。

      张新真扒着车窗,看得目不暇接,时不时大呼小叫。

      他们被安排在研究所附近的招待所,工作间就设在研究所内部一个宽敞明亮的展厅旁,用巨大的玻璃隔断开,里面修复操作台、仪器、照明、通风设备一应俱全,甚至比故宫的修复室看起来更崭新、更现代化。
      显然,对方做了充分的准备。

      “周老师,您看还缺什么,随时告诉我。”刘振说道。

      周茂行快速检查了一遍环境,点了点头:“很好,麻烦了。”

      “时老师交代了,您先安顿休息,明天上午他过来跟您对接具体工作。”刘振说完,就礼貌告辞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