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8、光矛启程 ...
-
近地轨道,“星轨二号”作战平台竣工。
原“星轨一号”扩建为指挥中枢,新增三座模块化舱段:量子聚变堆“心核”,光能聚焦阵列“瞳”,自动防御炮台“盾”。主武器“光矛”系统嵌于船首,由七组共振水晶环绕,能将“光之心”能量压缩为高能光束,射程覆盖整个太阳系。
苏念安漂浮在“心核”舱内,指尖划过控制屏。AI提示:“光矛充能进度37%,预计六小时后可进行首次实弹测试。
地面指挥中心,陆沉舟立于环形大厅,十二块巨屏显示全球状态:七座接收站能源输出稳定,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群已接入深空预警网,俄罗斯“西格玛”轨道炮完成校准,随时可协同作战。
“NASA发来‘蚀’残骸分析报告。”助手汇报道,“前锋单元非机械或生物,而是由‘负共振粒子’构成,能瓦解有序振动。唯一弱点:高强度7.83赫兹谐波可使其崩解。”
“所以‘光矛’必须精准。”陆沉舟下令,“通知苏念安,测试目标:月球背面废弃卫星,距离38万公里,要求一击摧毁,不产生碎片。”
通讯接通。
“收到。”苏念安声音沉稳,“准备启动‘双星协议’。”
“我同步。”陆沉舟走向地下共振舱。
测试日,全球瞩目。
苏念安系好安全带,启动“光矛”预热程序。聚变堆嗡鸣,蓝色能量流在水晶管道中奔涌。陆沉舟躺入共振舱,电极贴合,水晶贴于心口。
“开始同步。”
两人同时激活生物信号。
地表七座接收站喷发光柱,汇聚电离层,形成光桥直指轨道。苏念安接收能量,输入“光矛”系统。光束在炮口凝聚,由蓝转金,温度飙升至千万度。
“目标锁定。”AI提示,“倒计时:10……9……”
苏念安深吸一口气。
“3……2……1……发射!”
一道金光撕裂黑暗,瞬息跨越地月距离,击中废弃卫星。
无声爆炸。
卫星在光束中汽化,未产生任何碎片,能量完全被“光矛”吸收回流。
“命中!”地面欢呼。
AI分析:“能量转化效率98.7%,谐波纯度99.9%,可击穿‘蚀’核心。”
成功。
“光矛”正式服役。
陆沉舟下令:“启动‘群星之盾’计划。”
目标:将七座接收站升级为深空武器节点,与“星轨二号”形成全球-轨道联合防御网。
工程加速。
苏念安在太空,带领机器人部队安装“光矛”子阵列。新增三门副炮,分别部署于地球拉格朗日L1、L2、L3点,形成三角火力网。陆沉舟在地面,协调各国拆除旧军事设施,将材料转用于共振武器建设。
第十日,危机再临。
“天!”望远镜群侦测到异常:冥王星轨道外,一团巨大黑云正高速逼近,直径超五百公里,扰动场强度为前锋单元的数千倍。
“‘蚀’主力。”苏念安调出模拟图,“预计抵达时间:七十二小时。”
陆沉舟立即召开全球会议。
“这不是试探。”他展示数据,“是歼灭战。若‘光矛’无法击溃其核心,地球将被彻底静默。”
决策下达:
“光矛”主炮充能至100%,准备终极一击。
七座接收站组成‘七星阵’,提供持续能量支援。
启动‘双星协议’最高模式,陆沉舟与苏念安生物信号全频段同步,确保光束精度。
最后四十八小时,全球进入战备状态。
苏念安在轨道站内,检查每一处系统。聚变堆冷却管微裂,亲自出舱修复。太空行走中,固定索再次断裂,身体飘离。千钧一发,陆沉舟远程启动“光桥”牵引,将人拉回。
“别死在外面。”陆沉舟声音低沉。
“我还没看你穿婚纱。”苏念安喘息着笑。
最后十二小时,能量汇聚。
七座接收站全功率运行。冰岛火山喷发蓝焰,南极冰层裂开光河,格陵兰金属平台被彻底净化,转为能量中继站。所有电力向轨道倾斜,部分城市短暂断电。
最后三小时,“蚀”主力进入火星轨道。
干扰场爆发,全球电网瘫痪50%,卫星失联,极光彻底熄灭。北京、纽约、东京陷入黑暗。
“坚持住。”陆沉舟在共振舱内下令,“等光回来。”
最后三十分钟,“光矛”充能完成。
苏念安将手掌覆上主控水晶,输入最终指令。陆沉舟同步输出生物信号,心跳、脑波、体温全部转化为光语,注入系统。
天地共振,光桥凝为实体。
“蚀”主力抵达地球外层空间,黑云铺天盖地,所过之处,月球表面岩石瞬间化为尘埃。
“目标锁定。”AI提示,“谐波校准完成。”
苏念安闭眼,轻声:“为了光。”
陆沉舟在舱内,同样低语:“为了你。”
“发射!”
“光矛”主炮轰鸣。
一道金白光束撕裂黑暗,贯穿黑云。
“蚀”剧烈扭曲,核心暴露——一团旋转的负共振漩涡。光束精准刺入,谐波震荡爆发。
轰!!!
黑云炸散,化为虚无。
干扰场消散,地球磁场恢复,电网自动重启,城市灯火一盏盏亮起。
胜利。
苏念安瘫在座椅上,手指仍贴在水晶上。
陆沉舟在共振舱内昏迷,心率微弱,但嘴角有笑。
医疗队冲入,抢救。
三小时后,消息传来:陆沉舟脱离危险,需休养数月。
苏念安在太空,望着地球灯火,轻声说:
“我们赢了。”
“但光,永不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