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准备应对挑战,提升自身医术 ...
-
从靖安侯府归来的傍晚,仁心堂的庭院里尚存着夕阳的余晖。林薇小心翼翼地将侯府赠予的云锦叠好,收入木箱,随后转身走向书桌,展开一张崭新的麻纸,提笔挥洒出“靖安侯调理方案”几个遒劲大字。桌上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她记录的侯府众人健康状况:老夫人脾胃虚弱、夜不成眠,靖安侯关节旧疾、每逢阴雨天疼痛加剧,这些都需要针对性地调整药膳与治疗方案。
“林薇姐,你还在忙呢?张婶做了你爱吃的南瓜饼,快过来尝尝!”春桃端着一盘金黄诱人的南瓜饼走进来,见林薇专注的神情,轻声问道,“是不是还在琢磨侯府的事?你今天去见靖安侯,他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威风啊?”
林薇放下毛笔,接过一块南瓜饼,轻咬一口,香甜的滋味让紧绷的神经稍稍舒缓:“靖安侯确实气度非凡,但更多的是沉稳内敛。他的旧伤颇为严重,连太医也束手无策,我得仔细思量如何调理才能见效。老夫人的脾胃问题虽不紧迫,却需长期调养,药膳方案还需进一步细化。”
春桃在一旁坐下,目光落在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上:“你已经考虑得很周全了呀!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关节痛,桂枝茯苓粥养胃,还有热敷的草药包,这些都是你之前验证过确实有效的方法。”
“还不够。”林薇轻轻摇头,指着纸上的记录,“靖安侯的伤是战场旧伤,寒气已深入骨髓,普通的温经散寒药膳恐怕效果有限。我想结合现代康复理念,在药膳中加入活血化瘀的药材,比如红花、川芎,再配合穴位按摩,或许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至于老夫人,除了健脾养胃的药膳,还可以添加一些安神食材,比如酸枣仁、远志,帮助她改善睡眠。”
正说着,苏景手持一本《千金方》走进来,听到两人的对话,笑着说道:“你能想到结合古今方法,这点非常不错。《千金方》中记载了一个‘独活寄生汤’,专门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对靖安侯的旧伤或许会有所帮助。你可以参考这个方子,调整药膳的药材配比。”
林薇眼前一亮,迅速接过《千金方》,翻至记载“独活寄生汤”的篇章。只见上面详述:“独活三两,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她仔细研读药方,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分析道:“独活、防风能祛风除湿,桑寄生、杜仲能强筋健骨,正适合靖安侯的旧伤。我可以将这些药材融入药膳,比如用独活、当归、生姜煮羊肉汤,既符合药膳的口感,又能充分发挥药效。”
苏景点头赞同:“这个思路确实可行。不过,药材的用量需谨慎,靖安侯身体虚弱,不宜使用过于猛烈的药材,应循序渐进。另外,你不妨去药田采摘新鲜的独活和桑寄生,新鲜药材的药效更佳,也能彰显咱们仁心堂的诚意。”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全身心投入到调理方案的完善中。每天天不亮,她就带着春桃前往城郊的药田采摘新鲜药材,独活的清香与桑寄生的微苦,渐渐成为清晨药田的日常气息。白天,她在医馆为病患诊病的间隙,反复查阅《千金方》《伤寒杂病论》等医书,对比不同药方的药材配比;晚上,则在灯下细致记录调理方案的各项细节,从药膳的食材选择到烹饪火候,从穴位按摩的手法到热敷的时间,无不一一细化。
一天上午,医馆迎来了一位患有关节炎的老汉,其症状与靖安侯颇为相似,均在阴雨天疼痛加剧。林薇决定借此机会验证她的调理方案,遂为老汉开具了改良版的“独活当归羊肉汤”药膳方,并耐心教导老汉的家人如何为他进行穴位按摩。“大爷,您每天服用一碗药膳汤,晚上让家人按揉膝盖周围的膝眼穴和阳陵泉穴,每次持续一刻钟,坚持半个月,疼痛定能有所缓解。”
老汉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情接过了药方。半个月后,他特意来到医馆,兴奋地对林薇说:“林姑娘,你的方法真是太管用了!这半个月来,我每天喝药膳汤、按穴位,现在即使阴雨天,膝盖也不再疼痛,还能下地干活了!”
林薇心中大喜,这无疑证明了她的调理方案切实有效。她迅速将老汉的康复情况详细记录下来,作为调整靖安侯调理方案的重要参考。苏景看到记录后,微笑着说道:“看来你的方案确实可行。不过,靖安侯的伤势比老汉更为严重,我们还需根据他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方案,切不可掉以轻心。”
除了不断完善调理方案,林薇也深刻意识到自身医术的不足。靖安侯府人才辈出,难免会遇到各种复杂的病症,她必须尽快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每晚,她都会翻阅从现代带来的医学笔记,结合古代医书,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例如,利用现代的消毒理念改进古代的外科处理,以及将古代的针灸与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这些都成为她学习的重中之重。
春桃目睹林薇每日勤奋学习,心中不忍,轻声劝道:“林薇姐,别让自己太辛苦了,也要注意休息。提升医术固然重要,但不必如此急切。”
林薇微笑着回应:“时间不等人啊。靖安侯的身体状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医馆的病患也在不断增加,我多学一些,就能多帮助一个人。再说,学习医术是一生的事业,现在多吃点苦,将来就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为了精进针灸技艺,林薇还特地请教了苏景。苏景取出一套银针,耐心地指导她不同穴位的针刺技巧:“针灸讲究‘快、准、稳’,比如针刺合谷穴,要迅速进针,精准定位穴位,手法要稳健,尽量减轻病患的痛苦。你平时可以在自己身上练习,熟悉穴位的位置和针刺的力度。”
林薇遵循苏景的指导,每日坚持不懈地练习针灸。起初,她总是难以找准穴位,针刺的力度也难以掌控,手指被针扎得布满小孔,但她从未气馁。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她的针灸技艺显著提升,不仅能精准定位穴位,还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针刺的力度和深度。
一天下午,林薇正在专注练习针灸,医馆的门突然被推开,侯府的管家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林姑娘,不好了!老夫人突然头晕恶心,侯夫人命我速速请您前往侯府诊治!”
林薇心中一紧,迅速放下手中的银针,提起药箱:“我即刻动身!春桃,你代我向师父禀报一声,我去侯府探望老夫人,很快便会回来。”
跟随管家来到侯府,林薇见老夫人躺在床榻上,面色苍白,额头上满是冷汗,侯夫人则在一旁焦急地落泪。“林姑娘,你快看看老夫人,她刚才还一切如常,突然就感到头晕恶心,连路都走不稳了。”
林薇迅速为老夫人诊脉,发现脉象浮数。她再仔细观察老夫人的舌苔,见舌尖泛红,心中已有判断:“夫人请放心,老夫人这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头晕恶心,并非大碍。我先为老夫人施针缓解症状,再开具一副清热解表的药膳方,相信很快就能好转。”
她从药箱中取出银针,精准地刺入老夫人的风池穴、太阳穴和合谷穴,轻柔捻转。不久,老夫人的脸色逐渐恢复红润,头晕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缓解。“老夫人,您现在感觉如何?还头晕吗?”林薇温柔地询问。
老夫人缓缓睁开双眼,虚弱却感激地回答:“好多了,不再那么晕,也不恶心了。林姑娘,真是多谢你,又劳烦你跑一趟。”
林薇微笑着说道:“老夫人太客气了,这是我分内之事。我为您准备了一副薄荷粥的药膳方,主要用薄荷、大米和冰糖熬煮而成,既能清热解表,又能养胃。您每天喝一碗,相信很快就能康复。另外,近期天气多变,请您务必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侯夫人满怀感激地说:“林姑娘,你真是我们侯府的大恩人!若非有你,我们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今后老夫人和侯爷的健康,就全仰仗你了。”
从侯府归来后,林薇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此次老夫人突发疾病,虽然她成功应对,但也深刻认识到自身医术尚有不足之处。她决心更加刻苦钻研,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状况,不辜负侯府及百姓的厚望。
晚上,林薇端坐在书桌前,凝视着自己精心记录的调理方案和学习笔记,心中洋溢着坚定的信念。她深知,未来道路上必将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坚守“医者仁心”的初心,持续精进医术,定能战胜一切困难,为更多患者带去健康与希望。
苏景目睹林薇那坚定的眼神,微笑着说道:“你能有这份觉悟,我深感欣慰。医术的提升绝非朝夕之功,需历经长期的积累与实践。往后若有不解之处,随时可来问我,我们共同学习,携手进步。”
林薇轻轻点头,心中涌动着暖流。她明白,在追求医术精进的征途上,自己并非孤军奋战。有苏景的悉心指导,春桃和张婶的鼎力支持,以及百姓和侯府的深厚信任,她坚信能在盛唐这片沃土上,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让仁心堂的“仁心”之光照耀四方。
夜色渐深,仁心堂的灯火依旧明亮。林薇仍孜孜不倦地在灯下研习,麻纸上的字迹愈发清晰,调理方案日臻完善,她的医术也在一次次的勤学苦练中稳步提升。她深知,前方的挑战依旧重重,但她已整装待发,准备以精湛的医术和满腔的爱心,为更多的人们带来健康与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