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远帆 ...
-
项目在国内站稳脚跟的第三个月,总部正式提出“海外拓展计划”,首站锁定东南亚——当地生鲜零售市场空白大,但物流体系薄弱、消费习惯差异大,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林舟拿着市场调研报告坐在会议室,指尖划过曼谷、吉隆坡的物流路线图:“最大的问题是冷链。当地现有冷链覆盖率不足30%,生鲜损耗率可能会突破20%,远超国内5%的标准。”沈亦臻将一杯热咖啡推到他手边,补充道:“还有支付习惯,东南亚用户更依赖本地电子钱包,我们需要重新对接至少6个支付端口,技术团队得再扩容。”
团队成员陷入沉默时,苏晓突然举手:“我有个大学同学在曼谷做跨境电商,她说当地有个本土冷链公司,正在找有成熟运营经验的合作伙伴,或许能谈合作。”这个消息像一束光,让林舟和沈亦臻立刻决定:一周后飞曼谷实地考察。
出发前一晚,林舟在书房整理资料到深夜,转身时发现沈亦臻倚在门框上,手里拿着一件叠好的薄外套:“东南亚昼夜温差大,别又像上次在上海那样冻感冒。”他走过来帮林舟披上外套,目光落在桌角的戒指盒上——那是他们约定好“等项目稳定就求婚”的信物,如今还没来得及拆封。“这次去曼谷,我们抽半天时间去湄南河看看吧?”沈亦臻突然说,“你之前说过,想看看当地人坐在船上卖水果的样子。”林舟心里一暖,点头应下:“好,等谈完合作就去。”
然而曼谷的考察远比想象中曲折。本土冷链公司负责人是个五十多岁的泰籍华人,名叫陈威,见面时直接抛出难题:“我们可以提供冷链支持,但要占项目15%的股份。”这个要求远超总部给出的5%上限,谈判陷入僵局。那天晚上,林舟在酒店阳台打电话给总部争取权限,沈亦臻则在一旁翻查陈威公司的资料,突然发现对方去年曾因冷链设备老化,导致一批进口水果损耗,被客户投诉过。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沈亦臻走到林舟身边,指着资料上的设备清单,“我们不单纯要他们的冷链资源,而是提出‘设备升级合作’——我们出资金帮他们更新20%的冷链车,条件是把股份降到8%,同时让他们承诺损耗率不超过12%,否则按比例赔偿。”这个方案既解决了对方的设备痛点,又控制了股份成本,第二天再谈时,陈威当场拍板同意。
签完合同的那天下午,他们终于有空去湄南河。坐在长尾船上,看着岸边戴着斗笠的商贩划着小船叫卖山竹、榴莲,林舟突然说:“其实刚才在签合同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们好像不止在做一个项目,更像是在把国内的经验,变成能落地在别的国家的东西。”沈亦臻握住他的手,指尖蹭过他无名指上的银戒:“那以后,我们就一起把这件事做下去。等东南亚市场稳定了,再去欧洲看看,你不是一直想去阿姆斯特丹的鲜花市场吗?”
林舟笑着点头,风拂过他的发梢,带着湄南河湿润的水汽。他看着沈亦臻的侧脸,突然觉得,所谓的“未来”,从来不是某个具体的终点,而是和身边人一起,把每个“想做的事”都变成“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