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心照不宣的默契与悄然生长的心意 ...
-
第一节:图书馆的复习与专属的耐心
周一下午的放学铃刚响,钟晓就抱着数学课本和练习册往图书馆跑。他特意提前了十分钟,可走到靠窗的老位置时,还是愣了一下——沈恪已经坐在那里了,桌上摊着摊开的笔记本、红黑两支笔,还有两杯用保温杯装着的温豆浆。
“左边是你的,少糖。”沈恪头也没抬,指尖在错题集上划过,精准圈出一道几何题,“先从这道开始,上次小测你错的思路很典型,很多人都会在这里绕进去。”
钟晓放下书包,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口。他看着沈恪的侧脸,夕阳透过玻璃窗落在他的发梢,镀上一层浅金色,睫毛在眼下投出细密的阴影,连握笔的姿势都带着认真的弧度。“你怎么知道我今天要问这道题?”他小声问。
“猜的。”沈恪终于抬头,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你上次对着这道题皱了三次眉,草稿纸上画的辅助线都快把纸戳破了。”
复习从六点持续到七点半,沈恪讲题的语速很慢,像是怕惊扰了图书馆的安静。每讲完一个步骤,他都会停下笔,观察钟晓的表情,确认他听懂了再继续。遇到复杂的综合题,他会拿出两张草稿纸,一张画题干图形,一张拆解思路:“你看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像不像怀表里咬合的两组齿轮?左边的‘条件齿轮’转起来,右边的‘结论齿轮’才能跟着动,关键是找到中间的‘传动轴’——也就是辅助线。”
钟晓跟着他的思路点头,偶尔会走神。有一次,他盯着沈恪握笔的手出了神——那双手骨节分明,指尖因为常年握笔磨出了薄茧,却在画辅助线时格外轻柔。直到一块橘子糖递到眼前,他才回过神,抬头撞进沈恪带着笑意的眼睛里。“走神了,”沈恪把糖塞进他手里,“吃颗糖醒醒神,后面还有三道题要讲。”
橘子糖的甜意在舌尖散开时,钟晓突然觉得,图书馆里的时光好像被放慢了。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窗外偶尔掠过的鸟鸣,还有沈恪低沉的讲题声,像一首温柔的曲子,让他连平时最头疼的数学题,都变得没那么难了。
七点半闭馆铃响时,两人收拾好东西往外走。暮色已经漫过街道,路灯次第亮起。“明天我带本《几何辅助线技巧》过来,”沈恪走在钟晓左边,刻意把他护在人行道内侧,“里面有你说的‘钟表类比法’,比我讲的更详细。”
“好。”钟晓点点头,看着两人的影子在路灯下被拉得很长,偶尔因为脚步靠近而重叠在一起,心里悄悄泛起一阵甜意。
第二节:意外的补课与家长的认可
周三晚上,钟晓在家做数学卷子时,被最后一道压轴题难住了。题目里的几何图形错综复杂,辅助线画了又擦,草稿纸堆了厚厚一沓,依旧找不到突破口。墙上的挂钟指向九点半,他看着题目里密密麻麻的条件,犹豫再三,还是点开了和沈恪的聊天框,敲下一行字:“沈恪,这道题能教教我吗?有点急,明天要交。”
消息发出去不到三分钟,沈恪的电话就打了过来。“把题目念给我听,”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轻微的电流声,却格外清晰,“然后说说你的思路,哪里卡壳了?”
钟晓深吸一口气,逐字逐句念完题目,又絮絮叨叨讲了自己的想法:“我试着连了AC和BD,但是算不出角度,而且条件里的‘中点’好像没用上……”
“这里错了,”沈恪打断他,语气却很温和,“中点是关键,你应该先连AD,再找BC的中点E,构造中位线——就像怀表里的‘平衡轴’,能把分散的条件串起来。”他一边说,一边在电话那头画图,“你想象一下,中位线就像连接两个齿轮的传动轴,左边的条件通过它,就能传到右边的结论上。”
钟晓跟着他的思路在草稿纸上画了起来,当辅助线完成的那一刻,原本复杂的图形瞬间清晰了。“原来是这样!我之前把中点用错地方了!”他兴奋地说,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明天把卷子带来,我给你补几道类似的题型,”沈恪顿了顿,听出他语气里的轻松,又补充道,“别熬太晚,剩下的题明天早上再做,早睡。”
挂了电话,钟晓刚想收拾书桌,父亲端着一杯热牛奶推门进来。“和沈恪打电话?”父亲把牛奶放在桌上,目光落在摊开的卷子上,“看你刚才笑的样子,是把难题解决了?”
“嗯!”钟晓接过牛奶,眼睛亮晶晶的,“沈恪一讲我就懂了,他还用怀表齿轮打比方,特别好理解。”
“这孩子心思细,”父亲坐在床边,想起上次沈恪来店里的场景,忍不住笑了,“上次他帮你递零件,特意把齿轮锋利的一端对着自己,怕你划伤手。而且我看他记笔记时,特意把你容易错的题型标成红色,比你自己还上心。”
钟晓的耳尖瞬间热了起来,低头抿着牛奶,没接话,心里却悄悄记下了父亲的话。他看着草稿纸上沈恪指导画的辅助线,突然觉得,有这样一个人陪着自己学习,连数学题都变成了值得期待的事。
第三节:运动会的接力与并肩的信任
周五的运动会是全校的大事,班级接力赛更是焦点。当李老师宣布接力棒顺序时,钟晓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被安排在第三棒,而第四棒,正是负责最后冲刺的沈恪。
赛前练习时,两人果然出了问题。钟晓总是太急,递棒时用力过猛,沈恪好几次都差点没接住;而沈恪接棒时习惯回头看,总会慢半拍,导致衔接不流畅。眼看比赛就要开始,钟晓急得额头冒汗:“怎么办啊,要是因为我们掉棒,班级就拿不到名次了。”
“别急。”沈恪拉住他的手腕,把接力棒塞进他手里,调整他的握棒姿势,“你握在这里,递棒时往我右手边偏一点,不用看我,我会主动接。”他的指尖带着微凉的温度,覆在钟晓的手背上,两人的目光不经意间撞在一起,又都有些不自然地移开。
沈恪的手掌很稳,轻轻固定住钟晓的手,反复演练递接动作。“对,就是这样,”他看着钟晓递来的接力棒稳稳落在自己手里,语气里带着鼓励,“放松点,你递棒很准,相信我。”
正式比赛时,操场上的欢呼声差点掀翻屋顶。前两棒的同学发挥稳定,钟晓接棒时,班级暂时处在第二名。他攥紧接力棒,拼尽全力往前冲,耳边是同学的加油声,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却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不是紧张,而是期待。
跑到交接区时,他按照沈恪教的方法,稳稳递出接力棒。几乎在同一瞬间,沈恪的手接了过来,没有一丝停顿,没有一次回头,像是两人已经配合过无数次。钟晓看着沈恪像箭一样冲出去的背影,突然觉得,这种“不用说话就能懂”的默契,比任何承诺都让人安心。
沈恪的速度快得惊人,没过几秒就超过了第一名,冲过终点线的瞬间,全班同学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钟晓跑过去,和沈恪击了个掌,两人的手心都沾着汗水,却紧紧贴在一起,仿佛要把这份胜利的喜悦传递给对方。“我们赢了!”钟晓兴奋地说,眼睛里闪着光。
“是我们赢了。”沈恪纠正道,嘴角扬起一抹难得的灿烂笑容,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一点也不狼狈。
颁奖时,两人一起站在领奖台上,手里捧着鲜红的奖状。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台下的同学笑着起哄,陈曦举着手机不停地拍照,喊着“要把这张‘黄金搭档’照片贴在班级荣誉墙最显眼的地方”。钟晓的脸有点红,下意识想往后退,沈恪却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往他身边靠了靠,让两人的肩膀紧紧挨在一起,像是在无声地回应着什么。
走下领奖台时,沈恪把奖状递给钟晓:“你拿着,这是我们一起赢的。”钟晓接过奖状,指尖碰到他的手指,两人都没说话,却默契地加快了脚步,跟上了班级的队伍。
第四节:雨夜的共撑与未说破的心意
周日下午,钟晓和沈恪在钟表店跟着钟晓父亲学完简单的齿轮组装后,天空突然暗了下来。乌云迅速铺满天空,没过多久,细密的雨丝就落了下来,打在玻璃窗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糟了,我没带伞。”钟晓看着窗外的雨景,皱起了眉。上次沈恪淋雨的样子还在眼前,他赶紧转身从柜台最底层翻出一把新的蓝格子伞——这是父亲上周刚进的货,伞面上印着小小的齿轮图案,很精致。“你用这个,别再感冒了。”
“一起走,我送你到公交站。”沈恪接过伞,撑开时,伞面刚好遮住两人。他刻意把伞柄往钟晓那边偏了偏,让自己的肩膀露出一小截在雨里。
雨丝越来越密,老街的石板路被打湿后,泛着温润的光。两人并肩走着,脚步比平时慢了不少。路过早餐铺时,钟晓看着紧闭的店门,突然说:“张叔说下周要做豆沙包,是他老家的配方,甜而不腻,还会加桂花蜜。”
“好。”沈恪点点头,脚步又往钟晓这边挪了挪,确保他的衣服一点都没湿,“明天我早点来排队,给你带两个。”
钟晓的耳尖有点热,没接话,只是悄悄往沈恪身边靠了靠。雨落在伞面上的声音,两人轻微的脚步声,还有远处偶尔传来的车铃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安静的小夜曲。
走到公交站时,钟晓要坐的车还没来。候车亭里没有其他人,两人并肩站着,沉默地看着雨景。“沈恪,”钟晓突然开口,声音很轻,像怕被雨声淹没,“谢谢你一直帮我补习数学,还陪我学修表……我以前总觉得数学很难,现在好像没那么怕了。”
“我也很开心。”沈恪转过头,目光落在他脸上,眼神里带着钟晓看不懂的温柔,“和你一起做事,很轻松,比我一个人做题有意思多了。”
公交车进站的提示音打破了沉默。钟晓拿起书包,刚踏上台阶,沈恪突然叫住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深蓝色的布包,递了过来:“里面是我整理的数学公式手册,分了题型,还有几颗草莓糖,做题累了可以吃。”
布包的针脚很整齐,上面绣着一个小小的齿轮,和钟晓手里的伞面图案一模一样。钟晓接过布包,指尖不小心碰到沈恪的手指,温热的触感让两人都愣了一下。“下周见。”他快步上车,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沈恪站在候车亭里,直到公交车开动,还在挥手。
车窗外,雨还在下。钟晓打开布包,里面的手册封面上写着“钟晓专属”四个工整的字,每一页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重点公式旁边还画了小星号。他摸出一颗草莓糖,剥开糖纸放进嘴里,甜意瞬间漫到心里,比任何时候都甜。
第五节:生日的惊喜与新的约定
周三早上,钟晓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没告诉任何人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他把书包放进抽屉,刚坐下,就看到沈恪递来一个白色的纸包:“给你的,早餐。”
纸包里是两个温热的豆沙包,还带着桂花的香气。“张叔今天刚做的,”沈恪看着他,眼神里带着期待,“你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钟晓咬了一口,甜糯的豆沙混合着桂花的清香,恰到好处。“好吃!”他眼睛亮了亮,把另一个豆沙包推到沈恪面前,“你也吃一个。”
沈恪没推辞,接过豆沙包慢慢吃了起来。教室里的同学都在忙着交作业,没人注意到这两个悄悄分享早餐的身影。
放学时,钟晓收拾好书包准备走,沈恪突然叫住他:“等一下,有东西给你。”他跟着沈恪走出教学楼,穿过操场,来到学校附近的小公园。长椅上放着一个小小的奶油蛋糕,上面插着一根点燃的蜡烛,旁边还有一个包装精美的木盒。
“生日快乐。”沈恪的声音有点紧张,耳朵微微泛红,“我问陈曦才知道今天是你生日,蛋糕是我早上路过蛋糕店买的,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口味,就选了原味的。”
钟晓站在原地,愣了好几秒,眼眶突然有点热。他从来没和同学说过自己的生日,没想到沈恪会特意准备惊喜。“你怎么知道……”他声音有点哽咽。
“陈曦说你上周对着日历看了好久,”沈恪挠了挠头,把木盒递过来,“这个是我跟着你爸爸学做的,做得不好,别嫌弃。”
钟晓打开木盒,里面是一枚铜质的小齿轮,边缘打磨得很光滑,上面刻着“晓”字,中间还嵌着一小块小小的蓝宝石,在夕阳下泛着光。“这是我用你爸爸给的边角料做的,”沈恪解释道,“试了三次才刻好字,蓝宝石是我攒了好久的零花钱买的,觉得和你很配。”
钟晓把齿轮攥在手里,冰凉的金属触感里,似乎还留着沈恪打磨时的温度。“很好看,我很喜欢。”他抬起头,看着沈恪,嘴角扬起灿烂的笑容,“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生日礼物。”
两人坐在长椅上,分吃着蛋糕。奶油的甜香漫在空气里,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沈恪,”钟晓突然说,“等双芯怀表做好了,我们一起去给爷爷们的照片献花吧?我爸爸说,爷爷们以前最喜欢老街口的向日葵。”
“好。”沈恪点点头,看着钟晓吃蛋糕的样子,嘴角的笑意藏不住,“下次生日,我们一起做一个‘怀表蛋糕’,上面插两个小指针,一个刻‘晓’,一个刻‘恪’,代表我们的双芯怀表。”
天色渐暗,公园里的路灯亮了起来。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偶尔会因为脚步靠近而碰到肩膀。钟晓摸着口袋里的齿轮,又看了看身边的沈恪,突然觉得,这个秋天因为有了他,变得格外温暖。
而沈恪看着钟晓的侧脸,心里悄悄做了个决定——等双芯怀表完成的那天,他要把藏在心里的话,像刻齿轮一样,认真地说给钟晓听。他要告诉钟晓,和他一起度过的时光,比橘子糖甜,比怀表的“滴答”声更让人安心,也比任何精准的计划,都更值得期待。